动画《この世界の片隅に》00年代的想象力止步于此!无法思考的战争与《在角落中的汉斯》

淼淼 0

动画《この世界の片隅に》00年代的想象力止步于此!无法思考的战争与《在角落中的汉斯》

关于动漫:《この世界の片隅に》的观看评论:

不知道为什么,《角落》最近又火了,虽然点开一看还是常见的“反战”与“反战败”的争论,下面的很多回复也是非常经典的“老中特供问题”“都是仇恨教育洗脑的结果”“老中才是反战败而不是反战”“高田勋/宫崎骏/片渊须直被误解了,这才是真正高级的反战人”……

抛开这些言论不谈,我倒是有一个问题,我们有可能看到一部德国版的《在这世界的角落》吗?这部《在角落中的汉斯》有可能成为德国对纳粹的主流叙事吗?

我觉得,这大概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阿伦特之后。经历过耶路撒冷审判,想必绝大多数人对于纳粹之恶需要由德国全体人民(至少是与德国国家机器和战争机器直接相关的人)平均分担,都是没有异议的。

所以,当我们在《角落》中大谈布莱希特和“间离”手法,大谈“战争”和不属于战争的“角落”的时候,大谈平民的伤痛和苦难时,纳粹德国里早就没有“角落”和“平民”了,有的只是平庸的“共谋者”。

这种“共谋者”在阿伦特笔下是以“无思者”的面貌出现。他们可能有一切世界上的美好、天真、善良,但他们无法思考,特别是无法思考战争。当他们受到伤害后,他们会像绵羊一样哀叫,但他们还是无法思考。这种无法思考最终酿成了我们所谓的“平庸之恶”。

阿伦特是以一种带有温情的笔触写下这段文字的吗?显然不是。但或许有人会以带有温情和哀怜的镜头对向这群绵羊。所以,我才说,对战争背转身去、面向“角落”,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姿态,意味着仍旧无法思考战争,是现在无法思考的“我们”在讲述过去无法思考的“她们”,是绵羊一般的哀叫,把这种“无思性”继续传递下去。

这种“无法思考”本身也是00年代的特征,因为00年代本身已经无法思考“体制”和“系统”一类的概念了。在00年代的始发点上,“世界系”所构造的“世界体制”只是混杂了阴谋论、灵能力、宗教神话、魔法、科技的极度猎奇和非现实的怪诞物。在更往后的故事,围绕在人们周围的、强迫人、扭曲人的力量则变成了不可描述的“空气”。故事变得只能停留在人际关系的维度,只能讲述个人的情感和体验。因此,在《角落》中,一旦镜头试图对准战争,它马上就模糊、失焦和无力化了,而一旦镜头对准玲的日常,关系、情感、体验又变得清晰可见。战争完全虚化成了庞大而抽象的暴力,不可知、不可见也无法思考,00年代的叙事模式就止步于此。

类似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比如山田尚子的《平家物语》,或许可以改为“平家的日常”,所有关于源平合战的部分都叙述不清和意义不明。再比如诚哥的《铃芽》,完全把故事限定在家庭的自我抚平,而同题材的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在国内则是引发过许多争议的,“地震”在国内曾经是高度政治化的话题。

当然,最重要的是,相比于战争在欧洲,战争在东亚从未被思考过:过去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好好思考,如今则已经到达了无法思考的地步,只遗留一些非常二极管的东西。此处参考我的另一篇日志同样是大屠杀,为什么奥斯威辛集中营比南京大屠杀更能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本文来自Bangumi用户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