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転生したらスライムだった件》简评:
我小时候喜欢看电影,什么类型的电影都看,会请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梦想过自己导演一部电影,但后来看了动画片,于是就再也不看电影了,脱离了那种高级趣味。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会被动画片叼走,这一切都是命运的指引,哦不,命运石之门的选择。
是电影不好看了吗?当然不是,是动画片更好看罢了,动画片哪里好看?我不知道,但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知道,毕竟我真的喜欢史莱姆,所以我想要告诉你,我为什么喜欢它。
其实这个问题我思考了挺久的,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比我想象中要难,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有理有据的证词带偏,明明是关于自己的事,去别人那里要答案怎么想都有问题吧。
所以到我找到答案为止真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要是能稍微早点就好了。
好了,接下来让重要的故事开始吧,直到重要的事物多到数不清为止。
那是一位十一岁的少年,明明平平无奇却蜜汁自信,我想一个叛逆期的小孩常常都会是这个样子。
少年喜欢看电影,那时候他英语不错,看电影或许提供了一定帮助但肯定不大,他断然不可能是为了学英语而看电影的,学习什么的只是生存战略罢了。
少年什么样的电影都看,什么类型都看,科幻、悬疑、猎奇、治愈,电视播什么他看什么,电视不播就去下盗版片源,一天至少看一部,周末看两部,要不是游戏打少了肯定不至于这么沉迷。
少年尤其喜欢悬疑推理类电影,离奇、匪夷所思的故事让人脑袋直抽筋,没啥事的时候还可以跟朋友装下B。
他还非常喜欢简单却又能给人带来感动的故事,比如《铁甲钢拳》、《勇敢的心》。
那时候的少年甚至萌生了导演梦,想要拍一部自己的电影,这里要用什么镜头,那里要拍什么场景,但凡过下脑子也知道没有剧情能将它们串一起。
你知道的,电影又不是只有美国电影,所以这一天终究会到来,少年第一次接触到了日本动画电影,那部作品的名字耳熟能详,少年也很早就听说过,《千与千寻》。
少年并没有多喜欢这部作品,但它很特别,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少年不喜欢千寻,但是很喜欢白龙,那时候的少年不可能知道原因,只是一遍遍回想起白龙受伤的身影。
想要帮助他,心中某处在嘶喊。
时间快进到一年后,得以于社交媒体的渗透(贴吧老哥的安利),少年开始追番啦,从此跟好莱坞划清了界限,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
少年自此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个喜欢上的角色,第一个让他落泪的故事,第一次看轻小说,第一次玩galgame,这里真的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事。
跟很多人一样,真正让少年入坑的原因其实是涩涩,涩涩是第一生产力,是世界运行的本源逻辑,没有涩涩人类会灭绝,地球会停转,早上起的太晚会来不及吃早饭,这太可怕了,所以涩涩就是正义!
但只有涩涩是不够的,少年绝非那种肤浅之人,如果你也曾见过无数神秘论坛老哥的忏悔,那一定能对这样的台词有所共情:“这不是我想要的爱情”。
幸运的是,少年从一开始就学会了爱,或许那不能叫爱,而应该叫喜欢,那是一种情感的叠加态,它始于涩涩,经历了相处与倾诉,最终得到喜欢。少年喜欢上的第一个角色是金色之暗,一个拥有丰富故事背景的角色,而真正重要的是,那是一个少年喜欢的故事。
故事,什么才是让人喜欢的故事,这当然不会有标准答案。在《ライトノベル作法研究所》网站上提到过一种save the cat原则,旨在让主人公在故事开头救助弱小来博取读者好感,你可以在很多轻小说中见到这招,简直就是轻小说的灵魂所在。
少年老是被这样的故事吸引,那个时候的少年还有一个小小的爱好,就是看斯诺克台球比赛,少年看不懂规则,但看台球很有趣,选手会仔细观察台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打出定音一击,从紧张地等待选手观察瞄准,一下一下地推杆找感觉,到咚的一声撞击音响、落袋进洞的瞬间非常让人舒心。
不过少年不只是喜欢看进球,还对比分落后还坐在板凳上无助地看着台面的选手感到同情,希望他能逆转局面。
这也就导致了谁落后少年就支持谁,在同一局比赛里先后支持不同的选手,迷样的脑回路不是人类能参透的。
那时的少年很喜欢泣系的作品,key和minori是他的最爱,他无比喜欢动画版的ef,他怒骂世人不懂大沼心,雨宫优子成为了少年心中唯一的天使,给予他人幸福而自己无法获得幸福的天使,这个角色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少年的价值观。
在疯狂涉猎大量乱七八糟的东西之后,少年开始经历番荒、书荒、游戏荒,其实说白了就是闲得发慌,但又看什么都不好看,玩什么都不好玩。
这种状态很少出现,但一旦出现,那个带少年走出心魔的作品就会让他记忆犹新。少年发病最严重的一次,对着百度百科翻一整天找不到一个能看的动画片,直到深夜阴差阳错地打开一部本来没兴趣的作品:《上低音号》
少年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它,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久美子的胆怯,无法迈出那一步,不敢走进别人的心,直到她勇敢地去做了,去抓到了无比珍贵的东西。
你知道的,好莱坞大片最爱渲染的是英雄主义、精英主义,最爱将故事讲得精彩、离奇,而动画片真的会去讲平凡而脆弱的人的故事,她们抱着普普通通的烦恼,一步一步地去拉进彼此的距离。
少年喜欢看普通人的故事,更准确地说,少年喜欢看脆弱的人的故事,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没有强者的从容、坚定,他们犹豫、胆怯、在痛苦中做出决定,这让少年感到同情。
这或许是一种道德本能,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道德本能有三种倾向:促进公平、帮助弱小、自我规范。
少年不一定有更好的道德品质,但至少,他喜欢这种情感。
所以少年并不喜欢所有悲伤的故事,也并不钟爱任何欢乐的故事,少年真正喜欢的东西只有一个:脆弱的人获得幸福的故事。
所以当少年第一次接触到养女儿这个题材的时候直接失去了理智,《为了女儿,击倒魔王》真正意义上让少年大半个月都魂不守舍,除此之外,拯救弱小女孩的故事无一例外被少年供奉在神坛。
少年喜欢温柔的故事,弱者被施以援手,强权终分崩离析,这样的故事读多少都不嫌够。
这就是少年的故事,写得好累不想写了,当然也是我的故事,像讲别人的事一样讲出来就没那么害羞了,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害羞什么…
但总之就是这样,自从读到史蒂芬金说作者一生其实都在写一个故事后,我就觉得读者一生也许也都在读一个故事,而我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直在读的故事,能让我感受到同情的故事。
同情、怜悯,怎么叫都好,这不可抑制地涌出的痛构成了我的全部,塑造了我的审美,影响了我的性格。我被这可爱又可恨的本能牢牢拴住,哪里也去不了,我只能被它牵着鼻子走。
现实是,女性本身就更加弱小,日系作品还在特化这一点,让角色尽可能无害、可爱,勾起我的同情心,真是让人难办呀。
实际上很久以前我喜欢自称女权主义者,那个时候的女权主义跟现在不同,是一件很酷的事,那是为弱者发声,谁能想到版本更新这么快。
而现在我发现真正的弱势群体其实是依赖于父母的小孩。
所以我想如果《看海的人》里没有绯色独裁者这个章节,我一定不会那么喜欢小林泰三。至今为止,我只为两个故事的逆转震惊过,一个是异世界拷问姬的第六卷,一个是小林泰三绯色独裁者这个短篇,一个小朋友们都幸福的世界,鬼知道我会将这个故事读多少遍。
小孩很弱小,小女孩更加弱小,所以我真的只是喜欢的人刚好是小萝莉,ロリコンちゃうわ!
好了,话说回来,这是一篇写给史莱姆的文章,所以让我们看看史莱姆讲了个什么故事,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它给了无家可归的人们一个家。
这就是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而且几乎是无可救药的程度。
实际上很多异世界龙傲天都有差不多的情节,但是史莱姆确实是我至今为止最喜欢的,一方面利姆露很可爱,另一方面它集数多…
但是这个故事有一个遗憾深深刺在我的心头,那就是静江。
我敢说静江才是这部作品的真女主,而现在女主没了,利姆露要做什么呢。
我不禁想起了绯色独裁者里的一句话:人为了最重要的事,什么都可以去做。
如果说静江是对利姆露来说最重要的事,那么对静江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
其实我已经忘了剧情了,但bangumi上写着“即使勇者离去,她仍以「帮助弱小」的冒险者之姿活跃”。
「帮助弱小」的冒险者离世了,利姆露又再次“成为”了她,利姆露或许并没有明确地意愿去像静江一样帮助弱小,但是这一定会成为整个故事的基调。
所以我喜欢这个故事,几乎是无可救药的喜欢。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