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スカイ・クロラ The Sky Crawlers无法长大的孩子 在天空中重复死亡

《スカイ・クロラ The Sky Crawlers》简评:

押井守在改编过程中保持了原作世界观的基本设定:克隆少年驾驶战机、永恒之子的设定、两大公司对峙的战争形态等都沿用小说的框架。但他同时精简了角色和事件,将情节重心放在草薙水素和函南优一的关系与心灵变化上。草薙水素的结局也被改写:电影中她在与优一的相处中开始重新肯定生活,而原著结局截然不同。这些改动体现了押井的表达意图:他删掉了原作中的某些支线(如其他飞行员的个人故事),将原著多卷分散的素材融合压缩,以突出影片对青年的独特关注。押井将电影主题设为“不要一直停留在孩子状态”,而原作者森博嗣的主题更倾向于“想要永远做孩子”。

押井守赋予空中杀手浓厚的哲学意味,将虚构的“永恒之子”战争设定视为现实社会的映射。他自己曾指出,故事发生在“另一个可以实现的现代”,其中永恒之子参与的“表演性质的战争”正是由大人们制造的社会镜像。这一设定实际上是对现代传媒化、去魅式社会的政治讽喻:在一个物质极度富足却精神空虚的时代,战争被虚构为娱乐的游戏。正如押井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个父母杀死子女、子女杀死父母的时代……虽然这个国家物质丰富,但心灵深处是荒凉的精神焦土”

电影借永恒之子的命运,暗示日本社会对青年成长的冷漠与虚无。长生不老的少年象征着被锁定在青春期的当代青年:他们没有未来成长的选项,只能在重复的战斗与生死循环中寻求意义。押井并不向观众许诺光明未来,而是以一种冷峻的视角展现现实。他坦言影片“并不是在假装将会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他们”,而是希望“激励观众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从而可能激发对生活的新态度”。这种现实主义态度兼具悲观与实际:仅凭物质无法慰藉内心,强调当代青年心理的精神荒漠,同时他通过角色的反抗与选择,隐含给青年人的一线希望——即使前路艰难,也应积极面对。

故事发展中,优一与水素的关系成为希望的焦点。在了解彼此过去后,优一劝说水素“不要再互相残杀,让她活着等待改变”,他本人则独自迎战,挑战不可战胜的教父,象征性地承担起反抗命运的意义。尽管最终优一殒命,他的行动并非徒劳。结局中,水素不再逃避,而是耐心等待下一任复制体,并以接纳的态度面对他。这一转变暗示:即便周而复始,她愿意相信希望的延续。

影片的空战场景与死亡循环本身也是隐喻:永恒之子们在天空中“漂亮地战斗”,明知每场厮杀都是规定动作,却依然全力以赴。正如押井在作品中寄语,失败并不可怕:“无论连败多少次,只要继续战斗,总有一天会迎来胜利的一天;比起什么都不做坐以待毙,这样的生命要丰富得多”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