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write》简评:
屎味巧克力?巧克力味屎?
太棒了,我根本理解不了这一切。
一日几万字的阅读量,我还要处理各种根本没答案的思辨。人类总是善于提出问题,又反对用问题回答问题。但是《亚托莉》里提出的诘问真的可以回答那些痛苦的质询:地球,包括我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简直有一种当年克尔凯郭尔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存在主义力量。
文明也罢,星球也罢,命运也罢,生命也罢,这些空洞的能指里究竟有没有一个个体活生生的体验呢……
所以小鸟线是所有个人线里最优秀的,她必然成为英雄的镜像。瑚太郎是超人,小鸟就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酒神狄奥尼索斯。
口三才的问题在哪,他想用哲学来探讨现代性危机,简言之就是环境与文明,但却不明白后现代语境哲学根本不提供终极答案。
想用宏大叙事书写没有答案的问题,本身就是范畴错位。而在他“精心策划”的这一套臃肿的体系下,人类生存的一切难题都被划归为了星球意志和人类欲望之间的矛盾。
结果便是个人英雄主义和旮旯典型的“爱能拯救一切”的存在主义式恶心。
篝的设定太过轻描淡写,简直跟儿戏一样。人类对这个类神物的爱究竟是什么爱?口三才把推动文明的力量上升到了接近基督“上帝之爱”的高度,最后却落成了两性之间的庸俗之爱,如果我们用西方哲学标准来评判的话,不是你这不是把爱的概念退回到前苏格拉底时代了吗?最后的亲吻是什么意思?这就已经不是存在主义式恶心了,而是生理性反胃。
哲学思辨确实很精彩,但是文本存在难以弥补的割裂——时而书写日常,时而扯黄段子,时而哲学辩论,时而英雄史诗……这在Terra线表现得尤其明显,说难听点就是一团乱麻,没有章法和条理。陀翁写小说也有这个毛病:想说的太多但可供发挥的框架不够,结果便是情节组织略显混乱。但是陀翁叙事的逻辑性哪是口三才能比的啊。
所以,我对这个游戏的评价简言之就是要么2分,要么9分。1分和10分都是永远无限接近的虚假。不过出于个人情感因素,因为有小鸟。所以我最终选择9分。神户小鸟确实是神一般的青梅竹马,神到可以让爱她的人抛弃她,不论是瑚太郎还是我。Terra线推完后连去玩hf的心情都没了,一种莫名的逃避感和耻辱感郁结在心里。甚至让我有种对口三才本人的愤怒感——不要让我的情感成为你的思想的奴隶!但又怎样,我还是会去玩,谁让我就是喜欢小鸟么,就是喜欢这种青梅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必须“死”,否则就没有读者主体性的解放。可以说是一种符号化的俄狄浦斯情结,无所谓吧,瑚太郎又何尝不是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神户小鸟是天王寺瑚太郎最真实的母亲,是其生命之源,为其承担着改写的一切。但是在除开小鸟线之外的每一条个人线路里,这个孩子总是不明白母亲的养育之恩而去寻找一个母亲的替代,异化俄狄浦斯情结。遗憾,他必然跟着这个真实的母亲一起死亡。在其他的线路里,他始终不知道自己是母亲子宫里的小婴儿。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离开母亲的怀抱了,接受父权制阉割,压抑对母亲的爱,履行自己的责任,实则没发现自己每走一步都要母亲给“生活费”(欧若拉),这一逻辑在Terra线被推演到极致——权力关系反转,瑚太郎成为了“父亲”,小鸟成为“女儿”;欧若拉设定的取消标志着异化弑母的顶峰。(这也说明为什么作者必须得“死”。)除开这种情况以及静流线发生的转移,一旦小鸟和瑚太郎之间的脐带断开,瑚太郎立马就会溺死在母亲的羊水里。
“与魔鬼战斗的人,要小心自己不要变成魔鬼;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尼采这句话送给我,也送给瑚太郎/口三才。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