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タコピーの原罪》简评:
“谈话会带来 happy 噼”
当《章鱼噼的原罪》的终幕落下,屏幕暗去,心里却留下一种难以言说的空洞感。这感觉,像暴雨过后看似平静的泥地,底下其实还在暗暗翻涌。
结局的处理,总让人觉得仓促刻意。像是急着把碎玻璃用胶水粘起,乍看完整了,裂痕依然清晰。作者将“陪伴”奉为钥匙,试图打开暴力和仇恨筑成的牢笼。想法是好的,但锁芯早已锈死焊牢,这把钥匙显得力不从心。章鱼噼穿越时空的独白里,“不再孤单”的祝福很轻,落在静香和茉莉奈伤痕累累的心上,似乎连一点涟漪都难激起。
那些反复强调的“谈话”与“陪伴”,在剧情的重压下,有时更像一种自我安慰。静香遇见章鱼噼前,只有大狗恰皮的陪伴能证明她的存在;相遇后,这只外星生物的不离不弃,本该是黑暗里最坚韧的绳索。可惜,前期作者在描绘暴力的迷宫中走得太深太远,到了结尾才想起抛出救赎的绳索。于是最后十分钟,章鱼噼的话语近乎嘶吼,仿佛要把“陪伴”二字硬生生钉进观众的脑子。
这种急切,反而暴露了叙事的底气不足。直到静香的眼泪落在章鱼噼触手上,观众才后知后觉:原来那些被忽略的日常陪伴,才是真正能刺破黑暗的微光。可惜这光埋得太深,几乎被前期的暴戾与绝望彻底盖过。
暴力的代际传递:从家庭到校园
剧中的暴力,像一种遗传病,从家庭的血管里流出,渗进了校园的土壤。
静香的冷漠,是她母亲缺席的镜像。那种近乎残忍的疏离,不过是对“不被看见”的绝望反击。当一个孩子发现温和换不来注视,就只能把自己冻成冰块——既是保护,也是对世界最尖锐的质问。
茉莉奈的暴力则带着更明显的家庭烙印。母亲的掌掴和父亲的沉默,在她心里种下扭曲的生存法则:伤害是确认力量的唯一方式。她对静香的折磨,其实是对自己遭遇的残酷重演,像在镜子里反复看着自己流血的样子。
东直树的恶,外面裹着一层叫“爱”的糖衣。母亲以期望为名的控制,让他把压迫当成了本能,转而挥刀向更弱者。他在学校的霸凌,不过是对家庭权力关系的拙劣模仿——从受害者变成施暴者,完成了暴力链条中最悲哀的一环。
这些孩子,更像是暴力的载体,而非源头。当家庭成了恶的培养皿,校园就成了释放恶的斗兽场。没人教他们温柔沟通,只教会他们用伤害对话。
缺席的成人:冰冷的底色
整部作品最让人心寒的,是成人世界的集体缺席。
静香的母亲视女儿如空气,茉莉奈的父母在施暴与逃避间默契分工,东直树的母亲用“为你好”的绳索勒紧孩子的脖子。学校的走廊里,老师的目光总是越过打架的学生;社会的保护机制,像一头沉睡的巨兽,任由孩子们在深渊里互相撕咬。
这种被刻意构建的“缺席”,比任何直接的暴力场面更让人胆寒。它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当所有本该提供庇护的人集体沉默,孩子们就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复制伤害。作者没有安排突然醒悟的救世主,也没有天降奇迹,只是冷静地呈现这个闭环——因为在这种绝境里,任何“转机”都像是对现实的粉饰。
于是,章鱼噼的出现,成了唯一一道(或许也是虚幻的)光。这只不懂人类规则的外星生物,本是对成人世界失职的无声控诉,最后却被塑造成救赎的象征,多少有些讽刺。
章鱼噼的善:天真,有时近乎残酷
章鱼噼的“善”,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天真。
它执着于“所有人和解”的美好幻想,却模糊了施暴者与受害者的界限。当茉莉奈的拳头砸向静香时,它用“和解”试图抹平伤痕,就像用雪盖住血迹——表面干净了,底下的污秽却还在腐烂。
真正的善需要锋芒。它得先站在受害者这边,承认创伤的重量,而不是用轻飘飘的“原谅”造成二次伤害。章鱼噼的善意缺乏这种审视,它的“拯救”更像是对系统性暴力的回避,仿佛只要两个女孩握握手,那些缺席的责任、溃烂的伤口,就能一笔勾销。
当然,我们无法苛责一只天真的外星生物。它的笨拙,反而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成人世界的荒诞——当恶意成了常态,连最纯粹的善意都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创伤的不可逆:难得的诚实与妥协的遗憾
这部剧最值得肯定的,是它诚实地承认了创伤的不可逆性。
那些被暴力刻进骨血的伤痕,如同摔碎的镜子,就算勉强拼好,裂痕也永远都在。静香与茉莉奈的和解,不是伤疤的消失,只是学会了带着伤疤活下去,像背着十字架前行,每一步都在提醒着过去的痛。
作者没有编织“爱能治愈一切”的童话,只是给出“陪伴能提供勇气”的答案,这份克制本身就是一种勇气。然而,结局的处理终究显得妥协了。 如果能让和解来得更艰难些,让遗憾的感觉更沉重些,或许会更贴近生活的真相——很多时候,我们走不到圆满的终点,只能在残缺中踉跄前行。“本可以再遗憾一点”,这正是我对结局最大的感受。
角色简评:
久世静香:
* 可爱吗?我从她身上感受到的更多是一股破碎的邪性。
* 上田丽奈配得太好了,赋予了这个角色灵魂。
云母坂茉莉奈(真理奈):
* 自己的不幸不是伤害他人的理由。
* 从受害者转为施暴者的部分略显生硬。
东直树:
* 唉,小楚南
* 唉,性压抑
* 唉,做题曲
* 唉,恋母情结
* 唉,弗洛伊德
* 唉,原生家庭
章鱼噼:
* 我意外的喜欢它。比起论迹,我更喜欢论心。
* 善良又愚笨得无可救药。
终判:75分 - 一流制作,遗憾的内核
最终,我给《章鱼噼的原罪》打 75分。这是一部制作精良、但内核令人遗憾的争议之作。
制作层面没得说,镜头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剖析了暴力与创伤。可惜,叙事的失衡让它离杰作差了一口气——前期铺陈问题用力过猛,后期的解决方案却显得轻飘,像试图用羽毛去撬动巨石。
有人说它缺乏教育意义,但我觉得,能把问题如此赤裸地揭示出来,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当它把暴力的循环、成人的失职、创伤的不可逆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它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使命。
如果它能更勇敢一点,让结局停留在深渊边缘,而不是急着把人拉上来,或许能成就一部真正深刻的作品。 毕竟,有些黑暗,需要长久的凝视,才能生出穿越它的勇气。
但它依然值得一看。那些被霸凌者眼中的空洞,那些角落里的伤痕,那些失职的成人世界,都需要被更多人看见——因为看见,是改变的第一步,也是对黑暗最有力的回击。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