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タコピーの原罪从一开始就不报有期待的剧本,实际上也确实完全不能令人满意

《タコピーの原罪》简评:

       一开始看这名字,章鱼噼的原罪,再看封面,老东西的看番雷达就响了:直觉告诉我这东西不是给你来爽看的玩意,多半就一坨,于是就把这番放在一边没多想,后来经朋友介绍,听说评分还挺高,虽然朋友也劝我说这番评分迟早会降让我再观望观望,但结果还是没忍住自己补完了,本以为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展开,没想到还是老东西老八股一般臭不可闻的剧情设计。本着整体评价的维度和欲抑先扬的态度考虑,接下来说说我的个人观看感受:
       画风很喜欢,因为老东西看多了其实对于画风没有那么苛刻的要求,无论是厕纸还是超写实画风,只要能给我带来愉悦和欣赏的感觉,我都能接受,平庸或者低劣的看情况我也会接受,更何况这部番在同期番剧中画风算是比较独特和精致的了,在此不做强调。
       制作平均看来比较优秀,人物的各种细节和动作都十分到位,在画风衬托下更是起到了放大镜一般的效果,不过这种放大镜一般的效果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很好的表现环境中的事物,如经典空地水管、涂鸦书桌和……尖锐的石头或者说投掷物。
       那么最后也是最遭重的地方:作品的核心——剧本,还是那句话,一个好剧本不一定能百分百拥有好的演出效果,但是一个烂剧本不经修饰再多的演绎对于作品本身来说就是臭不可闻。
       章鱼噼:
       1,单纯的象征……吗?我愿称之为臆想,为什么说是臆想而不是什么第三者介入设定、剧中角色的内心某种情感的特征的外显、真正的主角什么的?我的看法就是:因为章鱼噼不是“人”。有人说这不是一句废话吗,章鱼噼本质上就是外星生物,本来就不是人。你说的对,但明显和我说的不完全一致,我的意思是章鱼噼这个角色连带其具有所有设定基本上都在说明它不是人,从里到外都不是,仅仅是一个工具,只是一个作者用来展示自己对于剧中种种问题让一个完全没有人类社会常识认知的角色该如何表现和反馈而设置的一个工具,先别忙着说作者笔下的所有设定对于作者来说都是工具这种话,因为作者对于具体的设定安排也是有侧重的,这里对于章鱼噼的设定来说明显更像是工具并且还是不好掌控那一种。
       2,如何解释呢?首当其冲的就在于章鱼噼的单纯这一点,章鱼噼来自一个具有“智慧”并且仅在乎“happy”的文明社会(甚至科学技术发达的同时还极度的纯良),而章鱼噼因为年岁较小和从小被“happy”风气所熏陶才变得如此单纯并且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相对于人类社会)对吗?很明显不对,因为章鱼噼本身贯穿于整个作品始终,其中的表现更为突出的特质不能说是单纯,而是蠢,对的没错,单纯和蠢可不能直接划等号,这里没有用善良和邪恶,好与坏这些词来评判也是基于单纯来说的,毕竟章鱼噼的认知中只有人类意义上的“好”和“常识”,你找不到哪里有“坏”和“例外”,甚至从剧中的疑似章鱼噼族群中大家长角色的表现来看也能体会到一点蠢的影子:“杀是什么”、“那么用力的碰我干嘛”。而章鱼噼蠢更胜于纯的表现可就多了,什么听不进其他人的话或者直接曲解、脑补人类常识“杀人”(第一集因为所谓单纯导致静香上吊自杀就已经自己说明了宇宙中死亡众生平等的概念,冲动之下“误杀‘茉莉奈是后面的)、无法正常认知人际关系中的好和坏(你甚至找不到它在一开始并不知道两人矛盾和家庭关系的情况下怎么认定她们俩属于要”和解“的关系,作为上帝视角的我们明显比剧中的章鱼噼知道得要早,但是章鱼噼是怎么知道和认定的就是个大问题)、共情能力其实没有(实际在乎的只有自己)、理智只是缓冲剂真实情商低下(”happy“文明关系中如果不存在人类传统家庭观念的话就是最愚蠢的设定),从这些表现来看甚至可以说它是极端无知且傲慢的存在,其实到这里都还算正常,毕竟没有规定它必须是什么样的人设,但是最关键也是最致命的设定:它是个外星生物且通常不能正常融入人类社会。除了本身最后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以外,还有就是剧中出现在主要角色外均以非本体形态出现,要不是剧情的衔接非常紧密,你甚至可以把它当作是主要角色们眼里的幻觉而非真实存在。
       3,一般而言第三方变量介入特定场景是作者最好用也最喜欢的创作手段,但是这种手段的限制和弊端也很明显,尤其在这个番中特别突出,章鱼噼所做的一切行为大部分都来自自己的一厢情愿,但是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完全没有得到其他人甚至连自己对自己的惩罚都没有并且它赎罪的行为也没有太大的表现(这部分甚至主要还是心理活动和挨打居多,我们说赎罪一定要切实认识罪并身体力行,但很明显这两方面它是做的一塌糊涂),至于章鱼噼的”happy’道具?那更是笑话中的笑话,你是说具有回溯时间能力道具的章鱼噼无法做到任何事?这还不如被动回溯呢,至少章鱼噼不具备主动性,也不用落下话柄(怪不得后面照相机下线得靠献祭发动,能够主动发动的时间回溯可太行了),而且说实话后面茉莉奈时间线在静香之前的那段演出也是破绽百出,回溯时间都得靠家里,你这个照相机是怎么来的交待了吗?一股脑冲进大时钟里所以照相机就有回溯时间的能力了?还有静香第一次自杀前后孤独冷僻的过程都没能让章鱼噼感受比茉莉奈忍受家庭关系带来的痛苦深这是想什么呢?更别说还是失忆之后再碰到静香的时候,byd茉莉奈受到静香刺激先把自己的母亲杀了属于受害者和犯罪者一体,但是静香第一次自杀跟茉莉奈脱不开关系基本属于受害者结果还不如茉莉奈带来的感受深是吧,不过也能用另一个角度可以解释但是会显得章鱼噼更是小丑中的小丑,那就是静香对待它的态度的变化深深影响了它后面的决策因为静香的痛击而感到害怕和迟疑,但是很明显静香的殴打多半是它自找的,而一周目茉莉奈的对它的嫌弃和二周目茉莉奈对于静香的迫害都没有被它完全放在心上,极端点甚至可以认为只有它自己受到物理上的殴打时才会有改变(并且茉莉奈母亲死了的时候直接离开更是逆天的设计,共情能力为零真不是说的,与其说是要帮助茉莉奈,不如说是满足自己帮助别人并且不允许失败觉得自己一定弥补的傲慢和逃避心理,这可不是单纯,只是蠢),而代替茉莉奈被茉莉奈母亲宣泄举动的时候自己身处其中了才突然顿悟杀人这件事的沉重然后回去直接劝静香和东自首(也是神人设计,双方误解后自顾自的以为理解了什么苦痛然后放弃自己的立场去劝他人直面你所直接犯下的过错导致的负面影响是吧,你不说我还以为是静香和东杀了人呢),真不知道你是在完善逻辑线还是在想什么乱七八糟的。
       4,明显章鱼噼的单纯在后面可以有很多模仿和学习人类的行为可以诠释,但是先射靶子后画线加上刻意的局限在教室、家庭、道路视角把这些可能都给压死了,甚至于茉莉奈和静香家里的矛盾竟然主要集中在情感关系上的单方面背叛这种典中典无法让人反驳的戏码,尽管你能看到制作中从各方面渲染家里的阴森和低沉氛围,但是这两者除了这些情感上的矛盾竟然没有关于任何生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矛盾,想要反驳前我先提醒各位一句,静香的母亲和茉莉奈的母亲的矛盾仅在于茉莉奈的父亲和工作缘故,但是各自都具备正常吃穿住行的家庭条件(甚至能远赴东京),另外这里面几乎一切能被学习的重要渠道“责任心”和“关爱”基本也和它无关(唯一相关的就是东直树的哥哥,这一点在动画中的安排也是最为难崩的),求助更是被封的死死的,连一个可靠的大人也没有(包括老师、邻居、警察、其他亲戚长辈),连这些人都不存在却又想设置一个封闭家庭结构,那么章鱼噼的存在自不必多说,与其说是章鱼噼的原罪,不如说是作者的原罪,这个角色载体还是一个根本无法正常融入人类社会的外星生物,直接就能“自由发挥创作”而不用作者和社会因素来背锅,也就是去责任化,看来就连文艺创作也离不开去责任化的浪潮(笑),至于作者的初衷是做一部阴暗版的哆啦a梦?如果从人设角度来看的话那确实很成功了,但是从结局和作品结构来看,只能说是无能者的借口罢了。用章鱼噼来作为一个无关变量起到令人发笑的作用吗?那很会臆想了,作用感觉不如东直树。
       九世静香:
       1,父母从小离婚,母亲夜店工作经常晚归最后和别人家的丈夫(茉莉奈的父亲)勾搭在一起,只剩下恰比这只父亲留下的狗作为精神支柱,在后来的时间线里先是因为某生物的不作为(甚至违反规定帮倒忙)自杀,然后因为相信了某生物而选择了与八零自己的茉莉奈和解然后再次被茉莉奈八零,即使第一次是章鱼噼自己代替静香和解然后被直接殴打至回档,并且第二次还因为章鱼噼冲动“误杀”了茉莉奈第一次产生了“事情已经结束”的天真想法而露出章鱼噼首次看到的笑容,也完全无法说明这个过程中静香作为主体的作用,完全是为了凸显章鱼噼的心理变化和“罪”的附庸行为,毕竟拥有决定性力量的只有章鱼噼。有人说殴打章鱼噼的前后过程中静香的行为比较突兀和反常,你说的有些道理,毕竟只有六集的篇幅,这里的剧情安排过于紧凑是会有这种感觉出现,但是也有另一个角度,那就是静香从未直截了当说过和表露出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心理和真实性格的,动画中似乎只有章鱼噼和东直树具有心理活动的旁白,而一个小女孩经历了这么多的心理起伏和苦痛其实变得看上去不那么纯良了也能说的通,观众可能会觉得很突兀也许是制作篇幅所限。
       2,与东的关系设置,因为失去唯一精神支柱(指恰比,你在期待什么),再加上这是静香为数不多的有过来往的人,于是凭着感觉向其寻求帮助(这里不止一次,而是多次向东君和章鱼噼进行要求,每次要求都有相当的言语煽动性,堪称精神拷打,不过也许是被要求的两个都没什么心理素质所以才显得如此夸张,但是对于作者来说,这么设置显然不会是无辜的),一开始两人只是认识后来是共犯(东暗恋静香有恋母情结的原因,但是或许是由于视角侧重的缘故,静香这个时候的魅力值高的离谱,茉莉奈及其母亲受到刺激的原因之一),最后结局下来因为东认识到了现实,所以这段感情无疾而终(但是动画最后却放出了茉莉奈和静香一起购物的彩蛋……我不好说)
       3,与父母的关系,母亲对静香的态度极其淡漠,虽然有掩盖恰比情况的行为,但更多的是为了不那么麻烦,至于父亲更是直接宣称自己不认识静香,导致静香情绪爆发殴打原罪章鱼噼,尽管理论上是静香一厢情愿前往东京,但没有章鱼噼整出来的这一系列事情会有这一天吗(甚至还安排恰比无论如何都会被茉莉奈找到也是绝了,时间回溯有没有用完全取决于作者怎么想,跟能力本身毫无关系,这种设置不骂上两句简直良心难安)
       4,与茉莉奈的关系设置,首先是被八零无法反抗和言语辱骂并因其失去了恰比导致自杀,其后是再次实行八零行为过程中被章鱼噼“误杀”并被静香、东君和章鱼噼掩埋,然后是后面就没有除了大结局以外和茉莉奈的直接接触了,基本都是章鱼噼化身茉莉奈和茉莉奈单方面观察静香的间接视角,而真正能用来包寿司的两人公平对质、茉莉奈道歉、取得静香原谅、为自己的行为赎罪的过程都没有甚至于这个过程是在理论上作者的剧情设置中“自然而然”的被消解了,他甚至根本就没有留下这段经典曲目的剧情衔接空间,你说这算不算偏袒?大结局甚至逆天到两人因为章鱼噼神力直接从一开始就没有决定性的那一次八零行为了,后面还敢整百合擦边,简直给人气笑了,为什么我会说“决定性”三个字?因为在章鱼噼来到静香身边之前,茉莉奈和其他人就已经开始有八零行为了,就这种行为没有茉莉奈作为施暴者对于静香受害者的自我倾诉和赎罪行为,甚至大多数情况下都还是静香处于一个解释和低声下气的立场被要求和茉莉奈对话,我只能说我不会评价,因为我会直接骂这么写的人就是nt,当然如果这是动画限定,那就只能让脚本去似了。别说茉莉奈有原因,我骂她也有原因你愿意支持我并不反驳吗?我打你有原因我就不用为我打你的行为负责了?最抽象的就是章鱼噼在这两者关系的作用,直接逆回到我们观众眼里的关键事件点之前可还行,那你的意思就是八零事件无法消解,所以回到过去让两个人作为小品(小丑)逗观众玩是吧?
       5,身份设置与性格归因,动画里的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四个身份受害者、留守儿童、犯罪者(殴打章鱼噼以及埋尸)、校园学生,最没有争议的就是受害者的身份,最合理的身份是留守儿童,最具人性的身份是犯罪者,最无用的身份是校园学生,性格基本靠剧情演绎说不准是什么模板,说是冷僻孤独但又被开解,说是胆小忧郁但又主动冒险,说白了作者想写什么就是什么,虽然只展示其中一种可能也是作者的基本功之一,但过于明显依然不讨好,当然如果你觉得儿童和少年时期性格和行为特征多变可以解释那就接受他,至少这样不会让你觉得是作者无能。
       茉莉奈:
       1,真实世界线中是章鱼噼第一个遇到的主角,母亲因为父亲勾搭陪酒女还产生感情心理问题凸显然后将负面情绪施加给了茉莉奈,茉莉奈因此变得孤僻自卑(脸上的划痕是母亲用玻璃划得所以有心理阴影),因此可以说茉莉奈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紧接着因为章鱼噼的行动意外看到了东君一见钟情(很难说谁是万恶之源,但是东君可比章鱼噼好多了,还是章鱼噼/作者下地狱吧)没相处多久在两人关键相处(指茉莉奈主动向东君牵手但神人的是这个时候东君看着静香就不离神了)的路上东君巧合的看到了身为转校生的美人静香(转校生是通用公式吗我佛了,写到这才突然发现静香也是沟槽的转校生)重新喜欢上了(恋母情结&从小被吸引的青梅重逢&作者发力了,其实也可以用红玫瑰的歌词解释……大概)本来因为东君家里是开诊所的(日本职业三尖:医生、警察和老师)和女儿谈上了心情转好连带着对女儿都好了不少的茉莉奈母亲这下直接暴走开始殴打茉莉奈直到被反杀(动画这里甚至没有交代静香的身份是什么,仅仅只是因为一厢情愿的认为女儿的玻璃划痕不受欢迎认为女儿是在怪自己不行就这么应激……神人逻辑和剧情,合理但不太合理,因为这里不是现实,现实可以不讲逻辑,但是作品不行)
额啊,本来还想写东君的分析还有最后总结的,但是已经写了三天了(拖延症犯了),再加上感觉已经不想再看见这番了,就这样吧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