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タコピーの原罪无力角色和叙述角度所造成的观感落差实则是刻意为之

《タコピーの原罪》简评:

的确,主视角的章鱼p从设定上讲就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主体,由他主导的叙事只要合理进行下去必然走向坏结局或者梦结局,这都是可以预见的。但绝大部分的批判逻辑基本上就是从结果找原因,单纯就是既然不能怪孩子也不能怪善良外星人,那我们怪把这些凑成一锅菜的作者把,从始至终没有摆脱原著中刻意隐去和讽刺的“大人视角”。

​然而主舞台上一直都是无力和偏执的小孩,有能力的要么逃避了责任要么无法触及故事核心,本质上是所谓大人们在用自由作恶,而自由的定义是由能区别于小孩的那一群既得利益者确立的,在故事结构里有极强的工具性。当你按照原有逻辑走下去就会发现,当用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批判章鱼p的时候就又会落入大人与小孩的二元对立中,此时大他者批判与审视的工具就又会成为忽略小孩主体内在矛盾的推手。

​与其说章鱼p是在批判80和原生家庭困境,实则选择了这个主视角能做的最好就是把这个群体的内在矛盾展现出来,这才是章鱼p区别于一般主流宏大叙事作品的原因。作品里区分正常人和非正常人的锚点就是与社会的联系,而用被社会化的视角审视未社会化的群体的结果也只会是静香父亲的苦笑,而真正能拯救弱者的反而是两边都占一点或者通过自己接触社会的哥哥,文中主动打工的哥哥和茉莉的全职主妇母亲才是全片最重要的对比论证。

而无力有可悲的静香茉莉奈东只是开启故事的引子,是溺于孩子中的异类,是暴力与凝视的被动承受者。我不认为章鱼p和主角的成长是核心看点,而是通过三个孩子所窥见的其他角色人格成长与自甘堕落,真正摆脱对立视角着眼于两个世界人群的轮转与交替才是理解原罪与救赎的根本方法。

以上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