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タコピーの原罪》简评:
弱者存在的本身就会招致更多的恶意,而什么会是弱者,就是社会的秩序 所排斥的异类。在章鱼哔原罪当中 我们会看到真理奈去欺负静香构成了一种天然的因果逻辑 ,因为这她的父亲出轨了静香的母亲 ,并辱骂抛弃了母亲,而母亲酗酒家暴真理奈,所以在我们的视角或者在这样的叙事视角下 真理奈对静香的霸凌似乎是就想容易成立。然而再试想一下 如果真理奈没有去霸凌静香。
静香本身的家庭情况 父母的忽视 冷漠 母亲的职业 贫穷 学习的糟糕 身上脏兮兮的 孤僻的性格 这种情况本身就是让他成为被排斥 被嘲笑的对象。
所以真理奈选择去霸凌静香并不仅仅是因为一个人的仇恨或者宣泄 ,她选择霸凌静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的共识,而这是一种社会性的暴力 。因为我们的社会规定的什么样的人是有价值的 什么样的人是没有价值的 。而静香以及他的母亲 他的家庭是处于这个社会结构下的最底端 于是嘲笑 攻击 排挤这些人成为一种理所当然。
所以比起直接的肉体的暴力有可见的暴力 更恐怖的是这种隐形的文化的暴力 制度的暴力 甚至以一种合理化的方式出现 。
所以就这个意义上来说 章鱼哔原罪可能是整个社会的罪 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
~~~~~~~~~~~~~~~~~~~~~~~~~~~~~~~~~~~~~~~~~~~~~~~~~~~~~~~~~~~~
社会当中天然存着强者与弱者 而所谓强弱的定义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建构 比如说阶级 性别 学历。而在这种不平等的结构当中 弱者是被层层压迫的,暴力和攻击也会层层的传递, 由最弱势的人去消化或者作为牺牲去维护社会的秩序 。
如果你强弱这样的一个视角去切入这部作品 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在作品中 是最弱势孩子相对于大人,于是他们承受暴力 模仿暴力并施加暴力于的同类之间。而在大人当中女性是相对男性弱势的。
在作品当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静香和真理奈的母亲都是单亲母亲,而且他们各自的职业都是某种程度被社会所歧视贬低的。最初真理奈的母亲是家庭主妇,母亲与父亲吵架时被对方贬低为寄生虫 即便父亲出轨去风俗店找性工作者娱乐 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辱骂甚至暴力相向。这样一种情感的肉体的暴力 真理奈的母亲是无能为力的 在整个社会语境下 家庭主妇所做出的贡献是被忽视的 母亲内化了这样的一种价值 于是他只能把自己的这种愤怒无能转化为对女儿的一种控制 一种情感上的勒索 让女儿成为消化自身情绪的垃圾桶。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当真理奈奈提起自己的男朋友被静香“夺走”时 母亲情绪的激动。她一方面承受来自丈夫的直接的暴力身体和精神情感 另一方面来自一种社会对女性的规训的一种暴力 隐形的暴力。而当作为女儿的真理奈那消化了这样的一种价值,最终她又把这种对女性的贬低投射在静香身上。
那我们再去看静香的母亲是一个风俗店女郎 她因为晚上工作 所以一直都没有时间陪静香 即便有时间在一起也是冷漠的 无情的,而这构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忽视和虐待。那么静香的母亲 她又遭受着怎样的一种结构性的压迫呢 ?风俗店女郎这样的职业社会的法律允许它存在 但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有贬低它。于是是我们看到了真理奈在辱骂静香的时候说她是寄生虫 ,她母亲是寄生于男人的寄生虫。
其实在更大的一个社会背景下 真理奈的母亲和静香的母亲何尝不是同样的在这个父权制体系下的一个被剥削者呢?而这种对她们的贬低歧视又何尝不是一种制度性的暴力的合理化呢?
然后我们再反观男性作为父亲 作为这些孩子家长 他们在作品当中是缺席的 是隐身的。他们的缺席并没有得到足够多的讨论 和关注。因为作品的叙事重点更多的关注在孩子上 刻意的忽略了成年人和其他社会机构的介入 有某种真空化。似乎在这个情况下 我们可以把这个作品作为一个寓言故事去解读。在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下 强者是如何欺压弱者 弱者是如何通过欺负更弱者完成这种社会秩序的维护 完成这种暴力的内化。
同样在这里我们可以去反问 作为父亲的角色 特别是真理奈的父亲 他所拥有的一种压力 情绪的紧绷 又是从何而来呢 他在他的职场环境内是否也被某种等级体系所排序在那个承受攻击贬低的角色呢?
所以当我们去不断的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向上追问 为什么 暴力会发生 暴力会不断的传递向更弱者 我们就会发现 更根本的问题是这个社会制度 社会结构本身的一个病症。
我们的社会建构的一套 关于谁是强者 谁是弱者 谁是值得尊重 谁是不值得尊重的 文化和制度 不同的阶级 不同的性别 不同的职业 成人 小孩 老人 而暴力和这种攻击性 不断的向下去传递循环 最终我们看到的作品 章鱼哔原罪 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条被污染的河流的下游 在这里生存的人们是怎样互相伤害的的一种狰狞的面目 ,女性和孩子作为最弱势的人 承担了这样的一种暴力成为牺牲 成为秩序维系的牺牲。
最后关于家庭创伤,我们也可以追问,真理奈和静香的父母有着怎样的个人创伤?真理奈和静香长大后会成为怎样的父母?会如何影响她们的孩子?
~~~~~~~~~~~~~~~~~~~~~~~~~~~~~~~~~~~~~~~~~~~~~~~~~~~~~~~~~~~~~~~
我从来没有想过章鱼哔原罪的结局 有没有可能是作者想设计成是一个反讽的结局 日本动画里的 只要打开心沟通谈谈就能够和好 但是因为没有能力 所以没设计好 造成了更多的困惑 甚至是一种愤怒 。//如果从这个前提出发 我们似乎能在回顾作品本身的时候发现结局与其本身构成的一种反讽 。比如最后结局 是静香跟真理奈敞开心扉沟通和好 成为很好的朋友 上到了中学 但是按照作品的逻辑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是静香和真理奈在家庭和学校当中各自的境遇是依然没有得到改变的 而这也是作品没有呈现的地方。//然后作品一直在聚焦孩子之间的问题 对于大人 对于社会学校几乎是一种忽视 真空,最后结局强调了两个孩子的互相和解 是否意味着反讽 对某种失职 整个社会的失职 而这种失职最后只能寄托于孩子这个最弱势的群体去消化这种结构性的暴力和攻击性 。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