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タコピーの原罪》简评:
(阅前提醒,本文基于Gemini2.5的回答进行梳理总结而成)
在谈论《章鱼哔的原罪》之前,我想引用两部带有相关议题的动画进行思考:
一、“纠错”的外部教育:《萝莉的时间》中的九重凛
九重凛的原生家庭无疑也是破碎的,母亲的死亡与监护人林志的过度控制共同构成了她内心创伤的根源。这种创伤驱使她以一种早熟、扭曲的方式寻求关注与爱。然而,凛的关键转折点在于,她遇到了愿意正视她、并以教育者身份进行“纠错”的班主任青木大介。青木老师虽然屡次被凛的过激行为困扰,但他守住了教师的底线,他没有逃避,也没有纵容,而是以一种笨拙却真诚的方式,不断地引导凛,告诉她行为的界限在哪里。
正是这种有效的“外部教育”介入,成为了凛人生的安全网。 它虽然不能瞬间治愈原生家庭的创伤,但成功地阻止了凛的痛苦演变成对他人实质性的、不可逆转的伤害。凛没有“黑化”,也没有将自己的不幸转嫁为对他人的攻击,因为有一个成年人在为她指明方向。她最终得以在磕磕绊绊中,找到与世界和解的正确路径。
二、“感化”的精神导师:《银河铁道之夜》中的乔班尼
书中的乔班尼同样身处困境。他家境贫寒,母亲卧病在床,在学校还要忍受同学的霸凌。他孤独、忧郁,完全有理由变得愤世嫉俗。然而,他没有“黑化”的根源在于挚友康佩内拉的存在。康佩内拉不仅是他的玩伴,更是他的精神灯塔。
当乔班尼得知,康佩内拉为了拯救霸凌过自己的赞内利而牺牲时,他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与“感化”。他理解到,康佩内拉的自我牺牲,并非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追求“为了所有人的真正幸福”的崇高精神。康佩内拉用生命为乔班尼上了最后一课,让他明白了超越个人恩怨的爱与奉献。 这种精神力量,将乔班尼从自怨自艾的泥潭中拉了出来,让他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孤独与艰难。一个高尚的同龄人的牺牲,成为了净化他内心阴霾的光。
三、“献祭”的桥梁:《章鱼哔的原罪》的终极选择
现在,我们将目光投向《章鱼哔的原罪》中的久世静和守屋茉莉奈。她们的悲剧在于,她们既没有九重凛那样的“纠错者”,也没有乔班尼那样的“感化者”。
原生家庭是彻底的加害者。
外部教育(学校)是彻底的失职者。
乃至周围的人全都是冷漠的旁观者。
她们的世界是一个完全封闭的、没有光的绝望牢笼。此时,章鱼哔登场了。它本想扮演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却因其来自“快乐星”的天真和对地球人类复杂情感的无知,成了一个彻底失败的干预者。它的“快乐道具”火上浇油,让事态愈发不可收拾。
当章鱼哔意识到自己无法扮演青木老师或康佩内拉那样的角色后,它做出了最后的选择——自我牺牲。这个行为的意义,必须在与前两部作品的对比中才能彰显其独特性:
它不是纠错,也不是感化,而是“连接”。 章鱼哔的死,可能没有教会静和茉莉奈任何道理,也没有向她们展示任何崇高的精神。它的目的更为原始和基础:用自己的存在作为代价,强行在两个完全隔绝的女孩之间,创造一个共同的、无法磨灭的记忆锚点。
它是一种功能性的献祭。 如果说康佩内拉的牺牲是精神性的,那么章鱼哔的牺牲就是功能性的。它牺牲自己,不是为了让女孩们“变好”,而是为了打破“施暴-受虐”的死循环,为她们提供一个可以站上去对话的、中立的“桥梁”。在此之前,她们之间除了暴力,没有任何连接。在此之后,她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无法向外人道的秘密——“章鱼哔”。这个秘密,成为了她们开启对话的唯一钥匙。
它换来的是机会,而非结果。凛和乔班尼最终得到了相对明确的正面引导。而静和茉莉奈,通过章鱼哔的牺牲,仅仅得到了一个“或许可以谈谈”的机会。她们的家庭没有改变,世界的残酷也没有改变。但她们拥有了彼此,拥有了成为对方“安全网”的可能性。章鱼哔用生命的终结,换来了她们自我拯救的起点。
四、作者的真正意图与现实中的“章鱼哔”
通过“章鱼哔”这个极致的设定,我试图揣测作者真正的意图:当家庭、学校等所有社会支持系统全部崩坏时,人与人之间最基础的“连接”本身,都需要用献祭级别的代价才能换取。这是一种对社会冷漠与家庭失能最沉痛的控诉。
现实中的“章鱼哔”,并非长着触手的外星人,而是那些怀揣善意却极度缺乏共情与理解能力的人。他们无法理解他人痛苦的复杂性,只会反复提供自己认为正确的“快乐道具”。他们和章鱼哔一样,真诚地希望对方“快乐”起来。但他们的“善意”,因为建立在无知和对他人处境的漠视之上,反而变成了最伤人的利器,让求助者感到自己的痛苦是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的,从而更加封闭内心。
作者的真正意图,可能就是警示我们每一个人:在成为一个“帮助者”之前,请先收起你廉价的“快乐道具”,尝试去成为一个“倾听者”和“理解者”。因为在很多时候,真正的治愈,并非源于一个神奇的解决方案,而是始于一次被允许、被接纳的真诚对话。而在如今这个日益“孤岛化”的社会里,创造这样一个对话的契机,其难度有时真的不亚于一次悲壮的献祭。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