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タコピーの原罪》简评:
分为两部分,ai润色的观点和没润色的。
若暂且搁置对作品结局处理的挑剔,我们可以更关注其作为“寓言”的属性。从这一前提出发,我认为结局虽有争议,但并不损害其整体表达的力度与主题的完整性。
一、关于暴力循环的叙事表达
从叙事层面来看,作品通过几次关键性的反转,有力地揭示了“孩子”这一弱势群体在家庭暴力中所处的脆弱位置。我们得以看到:
家庭中的伤害如何使孩子既成为暴力的受害者,也逐渐演变为暴力的施害者;
在结构性不平等的社会中,强者压迫弱者,弱者再将压力转嫁给更弱者;
当压力无法向外释放时,便会内化为自我攻击,发展为躯体化表现、精神疾病甚至自杀倾向。
这构成了作品所要论证的核心命题之一:在一个缺乏出口与支援的社会结构中,暴力是如何层层转移,并最终反噬个体自身的。
二、隐性的结构性背景:父母的角色与社会处境
尽管作品并未直接描绘成人世界,但父母的职业、阶级、生活环境以及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与创伤,构成了理解这一寓言的关键背景。这部分虽隐而不显,却贯穿整部作品:
孩子的行为并非孤立,而是社会机制的缩影;
如果将孩子之间的霸凌视作一个象征,我们便可以反向推演出成年世界中类似的结构性暴力,如职场压迫、人际剥削等;
这提示我们:创伤和暴力并非源自个体“恶意”,而是系统性的传导结果。
三、从寓言转向社会结构的隐喻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这部作品也可以视作对文明本质的质问。社会的发展是否必然伴随着暴力的层层转移?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需要不断排泄“污垢”的系统中?
这如同一条河流,污秽从上游流向下游;
处于下游的人,为争夺资源而相互残杀,暴露出“丑陋与狰狞”的一面;
然而,我们是否有权指责他们“人性恶劣”? 或许,更该追问的是:谁掌控着上游?是谁决定了资源的分配方式?
这种社会结构的寓言化呈现,让我们意识到:
我们既是这个不平等系统中的受害者;
同时也是获益者,甚至可能在无意识中成为施害者;
因为我们难以察觉自身的特权,无法认清自身的阶级、性别、出身所带来的“默认优势”。
以“外卖平台”为例,大家批评其对骑手的剥削,却也从中获益。这正说明:我们自身也是这个系统的共谋者,虽然未必自愿,但无法逃脱。
四、作品的叙事价值与主题实现
正因为这是一则寓言,作品通过叙事视角的切换,让读者:
从共情受害者出发;
逐渐理解加害者其实同样是被压迫的受害者;
最终目睹受害者如何蜕变为新的加害者——既令人心碎,也令人警醒。
这种情绪与视角的递进,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深刻的体验。在这一层面上,即使结局处理略显仓促、结构略有瑕疵,作品依然很好地完成了其寓言任务,并表达出对暴力循环与系统性压迫的深刻洞察。
因此,我认为,《章鱼哔的原罪》无疑是一部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意识和深度叙事策略的佳作。
~~~~~~~~~~~~~~~~~~~~~~~~~~~~~~~~~~~~~~~~~~~~~~~~~~~~~~~~~~~~~
谈到作品在题材上更接近寓言。如果遵从这个前提出发,那我认为结局的处理是无伤大雅的。
从叙事层面几次的反转我们已经很好的了解到了 属于孩子这样的一个弱势的位置 家庭给予的伤害,是怎么让他们成为暴力的施害者和受害者。我觉得作品很好的论证了这样的一个主题 在天然不平等的一个结构下 强者会施压于弱者 而弱者会迫害更弱者 如果没有发泄的地方就会朝向自我攻击,发展成躯体化甚至精神疾病 最后变成自杀 。
在这个作品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背景就是父母的职业 阶级 他们的一个生存环境 他们所面对的一个社会压力 他们自身所拥有的一个创伤。而这样的一个背景板,是我们理解故事非常关键的一个地方 而这部分是没有被直接写出来的。恰恰因为这是一个寓言故事 我们是否可以过孩子们的霸凌, 去理解到这个社会的一个运作机制,去想象 父母是生存于的具体的情景 比如职场,各种人际关系是否同样存在着这种暴力的转化?
甚至上升到更大的层面 我们的文明本身是否野蛮的这一面 是否就像我们人类的生存 社会的发展需要去排泄污垢 而污垢就是从河流的上游转到下游 。处于下游地区 人竟然还会为了争取这些水源而互相压迫伤害。
而当我们看到处于下游的人为生存争取资源 互相伤害 变得丑陋狰狞的面目的时候 ,我们能指责 因为人性是如此吗? 我们是否应该庆幸自己没有处于社会结构下那样的一个弱者的位置呢?我们是否应该回看这条河流的上游 发生了什么 谁位于权力的顶端 ?在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当中 这种暴力 这种压迫必定会传递施加于弱者身上。
就像大家会批评外卖平台对外卖小哥的剥削, 可是难道这种对资本他人的剥削没有让我们受益吗 ?我们不都是同时是这个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当中的受害者 获益者 甚至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施害者 因为我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特权 无法了解到自己的阶级性别出身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有时候,更讽刺的这种文明的或者社会的病症本身构成了这这个系统运转的必要。
所以如果从寓言故事来看,作品通过几次的这种叙事视角的转换 让我们共情受害者 到理解加害者同样作为受害者的无助,见证受害者变成加害者的狰狞 ,当我们完成这样子的一种体验的时候,我觉得作品倒是很好的完成了作者的任务 想要阐释的主题 。
即便结局的处理可能是作者的能力不足 即便有着种种的不完满 但在以上意义上,这部作品仍然不失为一部杰作。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