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ブタ野郎シリーズ》简评:
《青春ブタ野郎は迷えるシンガーの夢を見ない》简评:
《青春ブタ野郎はサンタクロースの夢を見ない》简评:
本文原载于aobuta special,译者水平有限,如有错误,欢迎各位指出。
迷惘女歌手篇
——高中生篇完结一年后,大学生篇正式开启。为了让观众自然融入故事,你们下了哪些工夫呢?
鸭志田:我们将高中生篇视为以《怀梦美少女》、《初恋美少女》告一段落,之后通过《娇怜外出妹》和《小学美少女》的创作,逐步以渐变方式提升角色的心理年龄,为大学生篇的无缝衔接创造条件。
增井:动画制作也采用类似思路。在TV版高中生篇和剧场版《怀梦美少女》之后,将《娇怜外出妹》和《小学美少女》既视为高中生篇终章,又作为大学生篇的序章来构建画面,保持氛围连贯性。
原作已埋下神秘网络歌手等伏笔,所以我特别留意如何巧妙地将这些线索融入其中。赤城郁实的出场也刻意保持低调。看过《小学美少女》的观众,结束后会产生"咦?那个眼镜女孩是谁?""书包少女的问题根本没解决吧?"等疑问,现在终于可以揭晓了(笑)。
——角色经历了一年成长,请告诉我们在环境变化和描写手法上下了哪些工夫吧。
鸭志田:故事不会突然让角色突然以大学生身份登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渐进的心理成长曲线,自然而然地完成向大学生阶段的过渡。这种转变往往伴随着环境变化,比如通过担任补习班教师的情节,在与年轻学生的互动中自然流露出"学长/学姐"的成熟气质。这是展现角色新侧面的好机会,因此我在写作时把这一点放在了优先考虑的要素之一。
增井:动画与原作保持一致,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我们也向负责设计和演出的全体STAFF强调,要体现出角色"略微"成熟的转变。我们希望熟悉这些角色的老观众感受到的并非"突兀的变化",而更像是季节更替后,剪了个新发型带来的自然改变。对于新登场的角色,我们特别注重其融入感。在视觉呈现上,当新旧角色同框时,必须保持整体协调性,避免让新角色显得像是突然从另一个世界闯入的异类。
——作为本篇章女主角的卯月,这个角色是如何诞生的呢?
鸭志田:我始终认为"天然呆又不懂察言观色的女孩"这类角色在故事中占据重要位置。虽然我们一直在描写"与氛围抗争"或"必须察言观色"的主题,但我觉得有必要深入探讨"不懂察言观色之人的苦恼",而卯月就是这个理念的具现化。
在本篇经历青春期综合征的卯月,即突然变得会察言观色的状态,但由于与之前的卯月差异较大,所以我特别注意让这个转变变得更为清晰易懂。最显著的转变点在于她是否在"倾听"他人说话。能恰当回应他人提问时,就是"懂得察言观色的卯月";反之"不懂察言观色的卯月"即使听到对方说话,也会自顾自地发言。我在描写时刻意强化了这种反差。
——请告诉我们动画在塑造卯月时有哪些特别注意的点吧。
增井:阅读《迷惘女歌手》原作时,我就意识到将其影像化可能会比较困难。因为卯月的状态大多需要通过表情传递,这完全依赖动画师的功力。为此我们为大学生篇准备了两倍于往常的卯月表情设定资料。
此前卯月仅停留在"天然呆女孩"的单一印象,而剧场版《娇怜外出妹》首次深入描绘了她的高中生活,为角色奠定了背景深度。以此为线索,大学生篇又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卯月。如果观众回顾《娇怜外出妹》,可能会更容易看到她与之前的联系。
——卯月和和花的关系是如何描绘的呢?
鸭志田:考虑到她们在“甜蜜子弹”的合作已经有了一段时间,我始终把握和花作为卯月支持者的立场。《娇怜外出妹》、《小学美少女》已经展现了她意外会照顾人的一面。在“甜蜜子弹”中,她的这一立场没有改变,反而是更偏向于作为控制周围环境的一方,将关切卯月的烦恼作为其中一个线索。我希望通过《迷惘女歌手》篇让观众看到和花新的一面。
增井:虽然和花与姐姐同住,但与母亲分居的状态下,与卯月共处的时光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她而言,《迷惘女歌手》篇正是首次失去这份依靠的故事。虽然这是以卯月为中心的故事,但我同时也希望能够展现和花的变化,并把她们之间的友情作为故事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进行创作。
——鸭志田老师选择在大学生篇探讨"察言观色"主题,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也在感受着这种压力吗?
鸭志田:与其说是大学生,不如说整个社会都以"察言观色"为生存准则更为准确。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不懂察言观色的卯月这个角色,我想通过她来探讨"到底是懂察言观色更好,还是不懂察言观色更好,哪种方式更幸福?"这是我在《迷失的歌手》篇中想要描绘的主题。
——增井监督对"察言观色"这一主题有怎样的个人理解呢?
增井:我自认可能属于不太擅长察言观色的人(笑)。正因如此,我对"不懂察言观色的卯月"更有共鸣,阅读原作时也带着"这说的就是我这边的故事"的认同感。在演出处理上,我并没有特别去评判懂察言观色与不懂的好坏,而是更多地去探索这种某种程度上不太敏感的部分与距离感是怎样的。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