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mono日々は過ぎれど飯うまし《mono》/《PA饭》:日常系的骨与肉

《mono》简评:

mono日々は過ぎれど飯うまし《mono》/《PA饭》:日常系的骨与肉

《日々は過ぎれど飯うまし》简评:

前言

作为一种成熟的动画类型,萌豚日常系——「一群美少女聚在一起做些什么」类型的动画早已成为了每个季度的新番导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诚然,这是一个下限相当稳定的动画类型,但众多不同题材的日常动画总难免沦为千篇一律,其中有趣者总是万里挑一。正巧,刚刚完结的四月新番中就有着「旅游、吃饭、摄影」三部观感截然不同的日常系动画,本文就借着其中笔者追完的两部,简单聊聊笔者眼中的日常系作品。

日常系动画的创作范式:多样化的同一性

在日常系动画中,「一群美少女聚在一起做些什么」的日常故事构成了作品的叙事主体。所谓日常,即时间的流动与生活的惯性的辩证合题。人们总是倾向于建构一套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兴趣爱好,然而时光的变迁始终推动着生活的持续流变,而根据生活形态的变化,人的一生被划分成若干片段;但无论生活的形态如何改变,其中总会有一些恒常不变之物,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起名为回忆的沃土,为未来的改变提供润物无声的滋养。

由是,便不难理解常见的日常系作品创作范式:以青春时代这一最靓丽的人生片段为背景,将主角安排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之中——这里的空间比起社团活动室这样具体的空间,更倾向于一种由人际关系搭建的抽象空间,让主角们在不同的单元剧舞台之上,以丰富的角色互动关系与贯穿始终的核心活动,共同构建出多样化的日常叙事。

这种空间的同一性与「做些什么」的同一性的存在,将作品中多样化的日常叙事串联起来,使得作品整体能够保有统一的形式结构与精神内核;而多样化的日常叙事也为其中的同一性赋予了意义,避免作品沦为千篇一律的无意义流水账,为作品赋予生动鲜活的艺术生命。

《mono》在「多样化的同一性」这一方面就存在明显不足。凭借高水准制作的PV与前两集,《mono》成功地营造出了一股「一群美少女聚在一起玩摄影」的气息,但这股气息到了动画中期便土崩瓦解,中期的《mono》鲜少聚焦于专门的摄影活动,转而驱赶着主角们辗转于不同的网红打卡点打卡,或是重复呈现一堆「吃拍玩」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桥段。直到第八集,主角们出门的目的才再一次变成拍摄滑板运动影片,再之后专门的拍摄情节,就得等到第十二集的拍小电影了。

不仅如此,不知道原作作者Afro老师对于「灵异故事」有着何种癖好,只要这位玄熊老师一出场,就必定会插入一段又臭又长的鬼故事,而且涉及这位的集数颇为可观,从第五集登场开始,这位在将近全片三分之一的篇幅均有出场,这样的处理完全偏离了应有的叙事重心,造成了篇幅的无谓浪费。

mono日々は過ぎれど飯うまし《mono》/《PA饭》:日常系的骨与肉

对于「mono」这一标题,动画在第十二集中也作出了解释,而从这一解释出发,主角们的走马观花似乎也能联系到「摄影」的主题之中——但私认为,这一联系实则相当牵强。

mono日々は過ぎれど飯うまし《mono》/《PA饭》:日常系的骨与肉

因为,「摄影」这一活动,具有「记录」的性质。看似一成不变的平凡生活之中,总会有那么一些有趣的瞬间,值得用摄像机将之定格下来。无论时光流转是否为生活带来改变,摄影留下的记录都能为之提供一份珍贵的佐证。可以说,这种「记录性」,就是摄影与日常的交集。

mono日々は過ぎれど飯うまし《mono》/《PA饭》:日常系的骨与肉

但,动画中期大量存在的走马观花式网红打卡旅游,不仅高度重复、破坏了单元剧架构应有的多样性,而且这种打卡旅游的活动形式本身与这种「记录性」背道而驰。

究其原因,这种记录性来自于看似一成不变的日常中那些细小的变化,是需要经由摄影者自己的主动性,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凝练与创造才能呈现的。主角们出门用风筝拍高空俯瞰影片、拍滑板运动影片或是自导自演小电影,这些都是主角们自己创造的有趣的回忆;而哪怕离开摄影器材,驻足于山顶、注视夕阳余辉照耀下城镇的景色,或是侧耳聆听暮蝉的鸣叫、感慨夏日的结束,也同样是一种从一成不变之中发现变化的美好记录。

mono日々は過ぎれど飯うまし《mono》/《PA饭》:日常系的骨与肉

而剧中走马观花的打卡旅游,尽管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记录各种各样的事物(mono),但其实则更倾向于一种任务驱动的纯记录活动,而非一种角色主动发起的创造性活动:这种走马观花的活动形式不够日常,反而有一股上班的班味,主角们更像是被某种外在的任务催促着,辗转于各个打卡地点之间,去寻找、记录某一种提前预设的单元剧主轴。

高度同质化的走马观花情节,本身就因欠缺变化,使本作在微观的单元剧层面成为了过度同一的流水账,同时也挤占了角色互动的描绘空间,最终使得本作中后期在趣味性上远不及同期的《PA饭》;而又因为这种走马观花与主角们主动用「摄影」活动搭建起的日常生活的本质区别,《mono》不仅未能充分利用「摄影」题材与日常的良好相性,其叙事主视角也从本来的三位JK主角,错位到了为主角们派发取材任务的漫画家阿姨,这最终导致了该作在空间同一性与活动同一性上的双重缺失,不仅原先的女主雨宫纱月为笔者留下的印象还不如长期霸占叙事主视角的两位漫画家阿姨配角,本作的围绕标题「mono」的核心表达也欠缺了核心活动的支撑。

而《PA饭 》与《mono》的观感则呈现出巧合般的相反:《PA饭》受制于爆炸的工期,制作始终处于崩与不崩的叠加态,但《mono》拥有着相当高质量的制作;《mono》叙事欠缺趣味,而《PA饭》则更加成熟地展现了一段有趣、轻松而惬意的日常故事。

在多样化方面,《PA饭》通过精准把握五位主角的角色设定之间近似、差异或是互补的组成要素,进而巧妙地组织出了丰富多彩的角色互动模式,不仅使角色塑造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持续稳定地产生有趣的日常切片。

具体而言,女主真子往往因内向性格而缺乏行动力,此时诗音的积极主动和九礼亚的温柔体贴就可以拉真子一把、为真子赋予行动力;而诗音是典型的耍宝型角色,她在社团中会积极主动地组织活动,但因为善于耍宝的不靠谱性格,她总会将故事导向一种夸张的喜剧方向,而接下来相对更为成熟稳重的真子和九礼亚会更务实地承接由诗音抛出的想法,使得故事在较为夸张的喜剧情节之后,能够回归到更具备日常感的「共餐」之中。

mono日々は過ぎれど飯うまし《mono》/《PA饭》:日常系的骨与肉

而踯躅则兼具认真冷静与电波气质,她会在空壳社团面临废部危机之时冷静地指明了活动的方向,也会在帮助真子和奈奈破冰时,一本正经地讲冷笑话、跳尬舞,踯躅的这两种性格标签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调节了日常叙事的氛围,在避免情节变得过分夸张的同时,也使得故事始终保持着轻松幽默的基调。

mono日々は過ぎれど飯うまし《mono》/《PA饭》:日常系的骨与肉

而星奈奈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本作的日常互动。奈奈与真子同为社恐系角色,但对奈奈的塑造仍然与真子显出鲜明对比:真子的内向性格更具有真实感,而奈奈的社恐则更倾向于喜剧化处理。这种对熟人开朗、对陌生人怕生的反差,使得奈奈自己成为了行走的喜剧源泉,如此一来,奈奈的喜剧效果与诗音也便有了差异,诗音的喜剧效果多是她主动促成的自作自受,而奈奈的喜剧效果则更多是性格反差的被动使然。同时,奈奈与踯躅二人在角色互动上还构成了互补,奈奈在对外社交时会依赖小羊,而奈奈的依赖恰好又为踯躅提供了施展其独特想法的空间。

得益于这种精巧的角色互动设计,少女们无论在哪里、做什么事情——爬山、海边抑或是校园祭、夏日祭,她们的日常故事都始终充满乐趣;但不管少女们在不同的舞台上如何尽情表演,她们最后总会齐聚在餐桌之前,以美食为一日作结。

在这种叙事编排之中,「共餐」的行为如同现实生活的一日三餐般,循环往复地贯穿在多姿多彩的日常切片之中,这为本作提供了强大而自然的形式与内核的同一性支点,同时巧妙地将篇幅重心让渡给了更为多样化、更加有趣的角色互动;与此同时,「共餐」行为也为少女们提供了一个回顾一日经历的窗口,使她们得以将平凡日常的喜怒哀乐沉淀于餐桌上的美食之中,本作也因此产生了富有生活气息的节奏韵律与舒缓从容的安心感——事已至此,先坐下来,一起吃个饭吧!

从《PA饭》和《mono》的正反面案例中不难看出,对于一部优秀的日常系动画,其叙事设计之中,必然能呈现出精巧多样的角色设计与稳固的叙事锚点;而这种叙事设计,则能够构建出一个稳固而又丰富多彩的乌托邦式日常空间,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之中,为观众提供一个安定而美好的情感港湾。而从受众市场需求的视角审视,这也正是此类作品至今仍保持着稳定的创作活力的原因。

日常系作品的韵味所在:点滴积累的变化

对于日常系作品而言,成熟把握「多样化的同一性」固然能够塑造出一个观感不错的日常叙事框架,但框架之内仍需点睛之笔。正如本文开篇所言,所谓日常,即时间的流动与生活的惯性的辩证合题,倘若作品所塑造的日常空间中完全忽视了时光的变迁,那么其终将沦为一座表面精妙但缺乏生气的舞台模型——活跃在台上的,不过是些机械循环着预设好的行动指令的提线木偶。

时光的变迁始终推动着生活的持续流变,对于故事中的角色亦是如此,在每一段相似的微小日常之中,角色的知识与技能总会有所长进,角色的心理空间总会泛起些许涟漪,角色间的关系与羁绊也总会有所加深。时光流转间,角色们沉浸在这千姿百态却又始终如一的日常,而无数微小的变化在这同一性的日常中悄然累积,最终赋予日常以意义,赋予角色以成长,赋予时光以色彩。

mono日々は過ぎれど飯うまし《mono》/《PA饭》:日常系的骨与肉

至于这种「点滴积累的变化」在叙事编排中的具体体现,本文将继续以《PA饭》为例进行探讨。

在该作中,「点滴变化」多作为单元剧的叙事主轴呈现。例如,EP4聚焦于新加入社团的星奈奈与女主河合真子的关系变化——从初见时的误会到共餐后的熟络;EP6则刻画了女主河合真子意外发现自己发胖的日常小危机。这些看似寻常的细小的变化,经由角色间互动的填充,总能够展现出一些充满戏剧性而又不失真实的喜乐与温情。而当这些有趣的琐事最终回归到「共餐」时,一日的琐碎情绪也随着入腹的餐食一同,成为角色内在的记忆积淀。

mono日々は過ぎれど飯うまし《mono》/《PA饭》:日常系的骨与肉

「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女主真子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事实上,这句话不仅是她寄托于社团的愿望,也是促使真子自身不断成长的动力。故事前期,还是诗音和九礼亚在推动怯懦的真子前进,而到了中后期,她会凭借细腻的性格主动关照起她人,或是号召大家去享用更多的美食、创造更美好的回忆;当她与诗音回老家与小学好友聚会时,在朋友们的提醒下,她恍然意识到,在过去的一年中,正是因为她加入了「饮食文化研究部」,她已经在社团内外结识了许多曾经不敢想象的朋友、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这点滴积累的美好记忆,早已使真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成长。

而随着时光流逝,主角五人共度的美好记忆不断积累,她们的羁绊在「共餐」之中不断加深,餐桌上积淀的点滴喜乐逐渐升华为独属于她们的「饮食文化」:纵使时光流逝,她们共同享用过的饭菜仍旧美味,共同度过的记忆片段永远珍贵。「饮食文化研究部」这个创立之初徒有其名的空壳社团,也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变化,最终蜕变为五个人以「共餐」行为相连接的共同精神归宿。

mono日々は過ぎれど飯うまし《mono》/《PA饭》:日常系的骨与肉

由《PA饭》的例子不难看出,「点滴积累的变化」,正是日常系作品的灵魂所在。动画《日常》有这样一句名台词——“我们所经历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而《PA饭》中少女们在共餐中积累的欢笑、加深的羁绊以及真子的蜕变,或是《mono》中少女们拍摄的各种有趣的影片,这些不正是组成日常的点滴奇迹吗?

优秀日常系作品的魅力即在于此,该类作品用该类作品通过构建一个稳固而又丰富多彩的乌托邦式日常空间,为观众在原子化的现实生活之中提供了一个安定而美好的情感港湾;同时,通过戏剧化的处理方式,现实生活中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微小而又真实的“奇迹”得以被灌注于作品之中,而这又提醒着观众,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恰好就是生活本身——「我们所经历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