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かみちゅ!》简评:
今年是开播20周年,同时也是A-1 Pictures建立20周年。
ANX制片人落越友则在《读或死》TV结束后跟监督舛成孝二、脚本仓田英之结成了三人团队Bésame Mucho企划了本作,成功后因为成绩被调到刚刚成立的A-1担任制作部长,以原班人马企划了A-1的第一个动画项目《欢迎来到宇宙SHOW》。
EP12有出场哦,那部的主人公读子
当年的落越友则还是ANX众多青年制片人中的一位,他接手的第一个完整项目就是《读或死》。
这部作品的原作仓田却是个脾气很怪的阿宅,OVA制作过程中跟片方闹了不愉快,甚至说要退出动画脚本界,原本OVA的读子就是相当有作者本人色彩的角色,复出后的TV版直接从读子变成了传说改成了三姐妹视角。
《武装炼金》中登场的基友三人组
(左至右) 六舛孝二、冈仓英之、大滨真史
就是以本作铁三角监督、脚本、OP分镜石浜真史为原型
产生同样感受的还有导演舛成孝二,跟以OVA发家的BB社不同,这位导演是第一次拍OVA动画,创作灵感的枯竭在项目结束后困扰着他。
带着对饭碗的恐惧,他牵头组成Bésame Mucho,企划了这部动画。
虽然不会直接说,时间是1983年,广岛尾道中学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
午休时间,两位女学生正围在一起吃便当,小友里惠叼着筷子嘟嘟囔囔。
“光惠酱……昨晚,我变成神了哦。”
“供品哦”,戴眼镜的女生把装饰的小菜夹给少女,不过这倒是引来了另一位少女的主意。
“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朋友咯!我叫小祀!”
这一切都发生在第一集的开头一分钟
大家的老朋友竹内哲也最爱的转圈圈。老是从友里惠身上盘算赚钱歪点子,家里开破落神社的小祀身上背负的生存危机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导演本人的求生欲,OVA导演没东西拍是真要喝西北风了。
另一方面,真盖塔、新盖塔、魔神凯撒都是OVA,Brain‘s Base的最初六年给人的印象就是他们家是专门做面向机器人动画粉丝的特供产品的公司,虽然也有《爆斗宣言大钢弹》这种TV子供向作品,作画资源也是肉眼可见的强,对于二次元主战场深夜档涉足还很少。
如果看过《猫的报恩》,穷神猫猫是neta那部中的小雪
这集的内容实际上是宫崎骏VS庵野秀明
落越友则在这两家之间牵线搭桥,成了A-1 pictures的创始成员,后来又当了独立出去的CW代表的事情是后话,现在的时间还只是2005年,原作跟动画公司都是这个领域的熟手,但这一次又都像是初次接触动画这个领域。
他们相中了大林宣彦(1938-2020)的“尾道三部曲”,大家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但这个系列的三部电影我们其实都很熟悉。
1982《转校生》:一对从神社台阶上摔下,交换身体的少年少女的故事。
1983《穿越时空的少女》:就是筒井康隆那部,动画版的实际改编对象。
新海诚的《你的名字》、细田守的《穿越时空的少女》。这位导演不止于此,如果去看一下他在1983年的另一部作品《麗猫伝説》,你会发现那是《千年女优》的致敬对象。至于为什么扎堆表现出来则单纯是因为他活跃在80年代,当时的观众千禧年后正好成了独当一面的导演。
本作致敬的则是这个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寂寞的人》。
神社宫司的儿子一直被母亲逼着弹肖邦的“告别”。
这位作曲家把这首曲子献给小他九岁的玛丽亚,后来却未成婚。
少年花光了钱买了镜头,虽然没有胶卷,却痴痴地盯着学校钢琴室里的她。
是的,镜头中少女所弹奏的那首曲子分明也是“告别”。
少年为她起了个名字,さびしんぼう,意思是“寂寞的人”。
她在雨中流下黑色的泪水,那时我才敢说破。
她是那张古旧相纸中的人,我的初恋。
我母亲的年少时。
看这个设定的话,本作讨论的其实是作者跟电影之间的恋爱关系。
母亲年少回忆中弹着肖邦的意中人,生活在她的过去浪漫中的孩子又再度走上她的老路。
作者跟作品之间的关系是本作的主题。
“神是中学生”,这个说法是反过来的,当从孩子成为少女,换上水手服的那一刻开始,友里惠成为了动画的主角,也就是成为了神。而参考“相片中蹦出来的少女”这一点诞生的就是本作的设定。
“喜欢拍照的男孩子” → “喜欢写字的男孩子二宫”。
- 因为动画片里的角色虽然也是摄影的结果,归根结底是画出来的。
明明是神社的继承人却满脑子只想着怎么拿友里惠爆米的小祀。
本来这两个家伙才是本作的主角,但是让他们当主角的话整个故事就会显得很闷,毕竟是连“情侣之间煲电话粥不需要理由”都要想一整集的神人,取而代之的切入点则是“神”或者说“电影”本身,他们诞生之后的存在乃至消亡的故事,一桥友里香短暂的三年中学时光,每集都是特定电影或者电影背后的neta。
上面提到的《猫的报恩》背后宫崎骏娘化庵野秀明的故事是一个例子,后期友里惠弟弟跟小祀妹妹私奔途中分着吃鲷鱼烧、中间的父母照片回,最后的情人节巧克力、打扫神社四个单元都是上面这部电影的neta。
叙事重心则是大和号回,这一回neta的是现实中角川春树出狱后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改编自他姐姐清水真弓小说的电影《男人们的大和》(原作同样是1983年出版),自己掏腰包花了六亿日元在尾道重建了一个等比例大和号模型,最后光门票就收回来三亿日元。开头修房顶,上过大和号的老兵原型就是角川春树本人,波子汽水的故事是取材自电影拍摄过程中的采访。
是角川集团在新世纪前十年的招牌项目,同时也是他们转型的开始,因为后面的项目都是依托。
现实中这个时候真的有个263米的大模型飘在这里↑
2006年才拆的 爆大米了
大林宣彦本人就是相当讨厌这个项目的人,尤其厌恶尾道市政府用这个法子招揽游客赚钱的行为,因此还跟市政府和商业组合闹了不愉快(这一部分的neta就是后面圣诞节回小祀要搞神社活动跟街道商业活动对着干然后寄了)。虽然ACG领域说到大和号就是宇宙战舰,本作里这个说的是现实中那条。
同时致敬了这两个人的作品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
作者们的想法寄托在小祀的身上,了解背景之后你会发现跟圣诞节对着干,说是要振兴神道教其实是只是想多爆米的那一集就是现实中这一事件的演绎版本。处心积虑把自己的回忆带到这个世代,可比起所谓的主导权跟想法,大家还是更喜欢圣诞节的促销活动。
神大人友里惠关心的是大和号上到底有没有卖波子汽水,回到故乡的大和号说它没意见,毕竟创收要紧。这也是“萌化”乃至神的基本功能。新世代的观众们可贵的地方正是他们还是未曾被过去幻想困住的白纸。
顺着这个展开看过去,你会发现它采用的视点跟《阿基拉》很相似:
- 被摧毁了的是狂热跟妄想,随之毁灭了的是文化的一部分本质和梦,复苏的世界中只剩当下与残破的过去。
这是因为脚本仓田就是六十年代出生,深受那部剧场版影响的那批学生们之一。
在此之上本作阐述的则是在原本的文化毁灭之后,这片土地如何诞生出的新的神,他们又面对着怎样的世界,一部分来自监督自己对于创作对象消失后感到的空虚感。
回过头来看的话,亮点果然还是美少女作画,虽然有很多电影梗,但是不知道那些电影也就无从说起,说起了也没什么意思,如果把叙事中心更多的放在友里惠自己的生活上重心会更突出,但因为参考对象重心就不在她身上的原因,本作更多还是偏向记叙而非美学建构,如今的参考意义也更多集中在作画跟记述内容上,有点可惜。
经由此作打通了跟Aniplex合作的Brain's Base未来会接到一部对自己很重要的作品,而那也是它如今困境的开端,《夏目友人帐》。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