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罗小黑战记2上映次日速评,聊聊罗小黑2的变与不变

《罗小黑战记2》简评:

罗小黑上映正好赶上自己的川渝行。昨晚在前往成都的列车上看到大量的好评,按捺不住冲动,在CD首日的忙碌后临时抽时间在成都看完,于是便有了这篇速评。成都的这场中,不论是合家欢客群还是和我一样的应援观众都不少,从影片放映中的反馈看,各个客群都能充分享受这部作品。因而自己也对作品的院线上映情况有了很好的信心。

首先简要地聊聊对作品的整体感觉。我想用“变”与“不变”来把握这个题目。全篇最直接的感受是作品整体更趋于成熟。这种成熟一方面是脚本和作品整体编排方面结构上更趋于一部稳妥的院线电影(尽管脚本方面的弱势依旧存在),并且作品整体上更工业化,不论是更多在作品中运用3D辅助手段完成制作,还是制作团队本身体量上的扩大。这当然并不尽数是一件好事,作品可能会少了一些短篇动画时期的敏锐,但我想对于作品而言,向更成熟的体制迈进是注定的,在这一点上罗小黑的过渡显然是相当完备的。

3D辅助手段的更多元运用是电影在画面上给我最明显的感受。尽管对我来说本作对3D的运用还是显得没有那么完备,我对罗小黑的印象还是更集中于2D手绘动画上,但毫无疑问3D辅助手段的支援下在罗小黑的第二部电影中才能处理展现很多宽阔的日常场景,遑论精彩的战斗部分。且国内动画产业向3D方向的倾重,能够利用这方面的资源,我想也是罗小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所应当借助的力量。
3D辅助技术的运用,对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反而不在战斗,而是师姐和小黑追凶的“日常场景”部分。人流密集的街市、建筑多样且排列紧凑的南国城市风景,在其中随意地进行穿梭、飞越,视角不断移动,这是只有运用3D技术才能实现的自由度。尽管在夜市的开阔场景中,密集的路人的运动显得有些僵硬、且过于统一,且3D部分的美术风格与平面部分的过渡会有微妙的变化,让人能够相当不自觉地意识到哪些运用了辅助,哪些是纯作画完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作品在这些桥段给人带来的惊喜感远胜过其尚且粗糙的部分,且这些技术问题是可以通过制作过程的完善而加以改进的。可以说,恰是通过这些崭新的部分让我感受到了作品的开阔的一面。

顺着这一点,我想聊聊作品的城市风景。如何描绘带有鲜明在地风格的城市风景,我想这是一个自己很关注的话题,往远了说,不管是押井守的作品中利用招牌展现出的香港城市风貌特色,还是此前comixwave制作的肆式青春中的城市风景,多少都有让人产生熟悉的部分,却也令人感到了些许的疏离感,就好像说上海的城市街景不应该是那样的,这样微妙的感觉。国内的作品,尽管自己接触得很浅,也产生了一系列尝试,但在写实方面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部分。
罗小黑的城市风景是在其中很显眼的例外,尽管作品采取了架空设计,但独属于作品的美术风貌中,其所描绘的城市风景,却意外地让自己产生了很多的认同感,比方说短篇时期描绘的展览馆,或是城市道路与会馆的界墙,那种属于森林公园一般的苍绿阴影让人感受到的阴凉。这下场景在没有具体的所指的情况下,调动起了自己的感受与记忆,让自己确信这是一个属于在地的故事。
在这一方面,本作中出现的城市闹市的景观,琳琅满目的餐饮店店招和垃圾桶、电线杆,等等风景片段,给人一种无可比拟的熟悉感,每一个作品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个人记忆。作品在用一种很朴实的方法尝试记录和描绘当下的属于在地的风景,这一点无疑令自己感到动容。在思考与前者(上文提到的例子)的不同时,这种鲜加修饰的实写,给予作品与观众切实的连结。
如果说在这基础上还需要跳什么毛病的话,在午间的窄巷追凶的部分,除去特定镜头加入了一位路人外,其余的场景都排除了路人,显得有些空旷,视角切换过程中建筑间距的比例也有一定偏移。或许如同上文提到的3D辅助的运用一样,需要经过更多的时间和项目经验加以完善。至少在这点上自己对制作组是有信心的。

作品的脚本部分是第三处自己感受到较大变化的地方。下午bgg的评论在观影前读过之后,特别关注了这一点。我能意识到冰所指的是什么,比起作品朴素的、市井的部分,本作中加入的关于人类社会的争端,这部分的内容的确与作品一贯以来的风貌间产生了一定的偏移。与冰不同,在这个话题上自己思考的问题是,作品市井一面的剧本写作与本作“正剧”间水平的差异。
我意识到的是,包括罗小黑在内的作品普遍的现象是剧作水平整体上处在一个(与美术风格、作画相比)并不算突出的位置,在这点上而言,贴近日常生活的部分应该说相对的写作难度会低一些,因此罗小黑系列一贯的以日常为脉络的短篇写作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藏拙的办法。我会用藏拙来形容。
罗小黑的两部电影的制作在剧本的难度和完成度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升级,前一作中作品整体的剧作和系构水平的弱势很直观地暴露了出来,这一点在大的方向上来说在第二部中延续,因此在面对尤其写作难度高的博弈部分的剧本写作中,在最终作品的呈现上来说产生(与市井日常的)的落差感,我想是需要承认的。
在剧本一侧,本作中相较前作的进步,我认为是作品整体的结构上会更加工整且稳妥,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具体的细节上的进步,且整体上让人感受到一种向主流院线片靠拢的微妙感觉,但至少放之于作品的整体而言,确保弱势的脚本部分能够托底,这一点显然是应当肯定的。

如果需要让自己来给作品提建议的话,从观影过程中的直观感受而言,有以下几点:
首先,电影大约两小时的篇幅我认为可以酌情精简。作为90分钟电影的拥趸,我想全片控制在100分钟以内比较好。尤其是动画这样每一秒都需要付出大量成本的类型而言,单部电影控制总片长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本作而言或许飞机上的部分可以适当略过,运用大量3D辅助最后成片效果在我看来是有折扣的,且这部分作品行文的硬伤比较多。思考罗小黑和飞机的桥段,动画某一话中相似的险情下,利用传送阵快速将乘客传送到地面,后者是一种更能展现罗小黑的想象力的表现方式。电影中的这处桥段或许有一些为了视听效果而涉及的好莱坞式桥段的意思在,我认为不算很必要这么做。
其次,剧场版的配音团队在主要角色外多少有些令人感到不尽然满意。按照计划本作是有在日本上映的计划的,届时会有日语吹替版本,我有些在意日语吹替版的配音效果和原版比会如何。

但不管如何,罗小黑2都是一部走自己路的作品,作品中的风景也好,故事也好,都给人一种只有寒木春华团队能够做出来的感觉。或许正是罗小黑作品世界的想象力令我们如此着迷于这个故事之中,不惜经历多年的等待也能保持一以贯之的喜爱。对此,自己必须要向制作团队表达诚挚的感谢。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