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不是要区分核心粉和边缘粉,而是讨论我认为的“喜欢”的定义,现在在网上看到的帖子很多都是一眼钓鱼,那么我就来讲讲我的真心话,希望班友鉴于我的真诚还请多多宽容本篇中写得不好的地方。
情况之一类似喜欢某某偶像企划,只看过动画,不了解三次元对应偶像以及线下活动,是否能称为这个企划的粉丝?
情况之二比较广泛,自称入宅多年但是年数与阅历相差太多的人,如自称入宅6年/200部动画,这类“亚文化巨婴”,是否能称为喜欢动画的人?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人有这样的万金油想法:“喜欢就行了呗”/“你觉得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让我们设想几种情况,一个人自诩羽毛球爱好者,但是羽毛球水平比人均水平低,背后的原因是平时练习的时间并没有比普通人多。一个人自诩喜欢看足球联赛,但是只看世界杯。
或许部分人会觉得这两种情况是很正常的,是一类“学而不精”的群体,但用nbht的话说就是“反直觉”。我们的直觉认为喜欢某样事物那么就比别人更加了解这样事物。反之只是嘴上喜欢而不付诸更多实际的不能称为喜欢
我们时常把“宽容的文字”挂在嘴上,把喜欢的门槛降得很低,同时批判把门槛设得很高的婆罗门,但我们自己又不会认为只看现象级作品的人和自己是同好。这里肯定有否定的声音“我不是这样想的”,真的吗?你会把二次元扩列群的帅哥靓女当做你的同类吗?他们也自诩喜欢二次元,很明显,当你的答案是否定时,你对“喜欢”已经有了门槛。
喜欢是审美的体现、人对事物的本能反应,喜欢在我看来也是一种推力,意识到自己喜欢什么东西时,自然地多去了解,所以当看到自诩羽毛球爱好者的人不经常练习导致球艺不精时,思考不经常练习的原因是什么?没有推力→没有喜欢。不能称之为喜欢。对于情况1我的看法是没有必要一个企划的所有都十分精通,浅浅了解是能做到的,2.5次元企划对线下活动一点都不了解也不妥,如果很喜欢动画对线下活动不感兴趣,那么多把精力放在把动画上,自称粉丝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本篇也可以是“爱好者需要门槛吗?”等同义标题,比较现实的案例也是有的,之前一个群聊的群主在某企划上花费了大量金钱,于是看不起不买票不发电的爱好者,那么这种情况就是门槛太高了,货真价实的婆罗门。
简短地说,喜欢某事物就应该要学习了解具备相关基本的知识,知道的多和少是个体差异,知道得少不代表不喜欢,包括上面的花钱发电这部分,消费的多和少并不能体现是否是爱好者,重点是在于有没有去了解和愿不愿意的问题。
只是爱好者理应要对爱好有比常人更多的研究和阅历。
一个爱好的门槛太低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我并不是号召圈地自萌,而是提醒大家“爱好者”一定要有门槛,不能随意地不付出任何代价地宣称自己是爱好者。中二一点就是要有思想觉悟。
题外话
我喜欢把一件事拆分来看,比如某魔怔偶像痴,我会否定他的魔怔傻逼行为,我也会肯定他对这企划的喜欢。
“我就一臭看动漫的”我始终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给自己上不被批判的buff,给自己一个借口,我也没见过浓度高的佬说这话,即使是谦虚也应该有类似“我是萌萌人”这样更好的表达。
网上很多的互相出警其实是喜欢的对象出现了偏差,比如游戏宅和动画宅的对立,大伙都认为自己喜欢的是二次元,“你说你是二次元那你就应该来喜欢这个”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逮着对方所不了解的领域发起攻击,并没有意义。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