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タコピーの原罪》简评:
这部动画的制作相当不错,但我不建议开弹幕看。我在第五分钟就关了弹幕。弹幕剧透是一方面,比热衷炫耀的原作党更令人不适的是那些不负责任的调侃。也许有人只是抱着轻松娱乐的心态点开动画,但要想充分感受制作组营造的氛围并体会原作的精髓,关闭弹幕无疑是最佳选择。
校园霸凌问题一直存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可能被彻底根除。其起因往往远不如动漫中描绘的那样复杂或具有逆转的可能,很多时候仅仅源于随机分配同桌时的运气不佳、与人交谈方式的不同,或是某些无意识的小习惯招致他人厌恶。
(下文中提到的“普通人”,实际指代的是像我这样无能的个体,请勿自行代入。)
真正毫无特点、平平无奇的人,通常并非霸凌的首选目标。但人之为人,恰恰在于其独特性。这样看来,问题似乎又陷入了无解的境地。
在“施暴者”标签的背后,掩盖着绝大部分人漠不关心的现实,尤其在当下的环境中。孩子们的“章鱼噼”可能是网络,也可能是任何小众爱好。被环境裹挟的静香无力改变环境,更遑论改变自身。诸如“为什么不打她一拳?”、“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之类的质问,我已无精力逐一反驳。能问出“为什么”这三个字,其本身就流露出对静香及其所处环境的轻蔑。
观看《章鱼噼》时,我也一直在思考这种局面如何改变?答案只能是强有力的外部介入。这或许无法让静香融入同学,也难以有效惩戒霸凌者,但至少可以避免肢体伤害,保障静香活下去的权利。“活下去”——这一作为人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当前外部介入唯一有望满足的需求。
漠视霸凌,往往是现实中普通人唯一可行的选择。不参与霸凌看似是最低要求,却已是大部分人在不影响自身前提下所能付出的最大努力。控制你能控制的,接受你不能控制的,但改变自身谈何容易?试问,一个连在食堂被陌生人插队都不敢出声制止的普通人,又如何能顶着现实中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挺身而出?自保就已耗尽力气。那些声称自己会出手相助的英雄,不如先去社区做两天义工试试。难道评优评先不需要投票了?小组活动能独自完成了?还是说你也想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诚然,近年出现了诸如匿名信、扫黑除恶或心理专线等途径。然而,静香之所以沦为被霸凌者,其内因外因往往难以改变。作品好的一点是指出了改变自身的可能性。尝试带着笑容和解,这究竟是章鱼噼的天真之举,还是静香绝望前的真实尝试?至于那些鼓吹改变自身的人,有多少连坚持减肥28天都做不到?想象一下,学习或工作一整天后还要应付其他烦心事,换作是我也不想活。
最令人心疼的设定莫过于出生相机。所幸它并未保留静香的记忆(我原以为作者会设定得更残酷:每次重生会将照片里健康的静香置换出来,留在照片里的则是一具具尸体,最终照片贴满整个管道——包括第一次回溯时间的分镜也让我产生了这种错觉。但似乎并未如此,幸好如此)。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