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橋ウィッチーズ》简评:
这个方向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但绝对大兴于mygo。虽然mygo问世后业界并没有对其进行模仿,但是观众已经开始注意整合此种“少青张”的内容。
无论是去年的gbc,还是今年的Mujica前桥。无关主题和质量,这种路线目前已经逐渐得到认识,而且确实有一些明显的共性。不是所谓谁学谁,而是这个方向人人都能想到的思路。
先对前桥做个总结,前7ep我认为即使有先射箭后画靶的可能,但编剧显然没在这里处理好,丝毫没进状态。当然你可以说人物自身性格缺陷啊导致行为不合理正常,但是作为观众这样上来非全知视角不仅莫名其妙,而且火大+煎熬,包括mygo中的大祥和素食也是这样(大祥ep13稍有挽回一点点但也属于先射箭后画靶,而且后面dddd)。所以少青张作品中可能普遍存在前期难熬的情况,但是不绝对,gbc这种绝不拖泥带水当即解决不最大化影响观感的也有。
而这类番相当美味的就是后段了,ep8开始渐入佳境,荣子的黑化开始体现原创的魅力。到ep10编剧终于开大,前期各种爆之间攒下来的能量在最后的奔赴相见全部释放(跑跑跑,哭哭+独白,插入曲,emmm绝没有负面意思),ep11继续伏笔回收再次反转东京回合,ep12就是平稳落地(可惜了gbc),节奏的加快,情绪张力的弹射起步自然最大化的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本人确实挺吃这一套的……)。
人物方面,妈妈+圣粉毛+爆姐一位+格外重的存在+疑似气氛组,都是先给角色立一个非常鲜明的人设然后慢慢让观众了解立体面,这样也能最经济的做到反转/理解。可惜ep前7就有进程生硬的问题,角色的塑造过程过于过分/干涩特别是梓和团子还有那个优香还是叫啥更是重量级,其实连后面的荣子也有这种问题。这点不乏在go出现如素食立希,属于偏通病,不过gbc个人认为就好些(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等剧情彻底写完之后修改的……)当编剧在ep8过生日开始进了状态,这些问题明显随着创作激情上来之后被削减了。
其他的,伏笔回收来说属于正常操作,制作3d有些难绷极不稳定(导致live观感一眼难尽),2d还可以但是部分脸型有时候觉得别扭,也发现作画明显崩的地方了。音乐我认为除了ed和ep10/12的插入甚至是减分项,过于直白口水基本是走过场,也没有什么对情节的主推(ep10纯背景很不错,有mygo/gbc的ed在关键集“这下看懂了”的意思)。
剧情节奏方面前期偏慢,后期正常吧,我觉得这个已经很稀有了,可以说制约mygo发挥的一大要素就是剧情节奏过快,要是18集就会好多了(包括gbc)。铺垫基本上是够的,重力纠缠性啥的也要好的多,这点属于改良吧。
这样的话我们就基本上靠这几部番给“少青张”的基本逻辑理了一理,总结就是前期稍稍熬+压,后期释放的路线,其他枝干前面基本也说了,靠着后几集拉前几集(也不是绝对)然后至于cp仁者见仁吧,我实在不想趟这摊浑水了。这类作品如果第一次看,我觉得还是会给那种带点脑子但不细细琢磨,最重要的是跟着剧情的节奏走,心情和想法顺着剧情来,那体验绝对是无语伦比的。但是如果一直高强度消耗情绪或者对不上电波,那就不好意思了,总体上就是一种独木桥类型,成不了大赛道。这类作品一年一个就好,多了整出来适应了那就玩完了。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