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クラシック★スターズ》简评:
看了这么多年番,虽然完全称不上阅番大户,但好的坏的作品也毕竟看过不少的。但古典乐之星确实还是第一部这么完完全全每一步都踩在我好球区的……神秘小众贫穷抽象动画。
和大部分冲着赤石来的观众不一样,我一开始就是因为看上了这个“改编古典乐、以伟大音乐家的名字来称呼角色”这个神奇的点才追的这部番,所以,我的评价也是从一位本身就对古典乐感兴趣、喜欢研究莫扎特生平与八卦的西音史爱好者的角度出发。这篇评价也会更偏向古典乐、音乐家的方面,而不是关于动画制作本身。
重点说在前面,作为一个对“魔改”这件事接受程度相当高的人,我能够这部番对于古典乐、音乐家的二创。但当然,我也理解有的人完全无法接受。但是,在打出差评是因为古典乐相关方面骂这部番前,我有一些想说的:
在因为觉得“改编得不够好,侮辱了古典乐”骂之前,请先骂《不想长大》《Shut Down》;如果是认为“古典乐就不该被改编为流行音乐”而骂,记得骂《Por Una Cabeza》(即我们熟知的《一步之遥》),顺便ban掉李斯特的知名作品《钟》《唐璜的回忆》;如果认为“这样借用音乐家的名字写这种故事太冒犯了”(好吧,这一点我承认确实有点亵渎!),请先骂《摇滚莫扎特》。如果你能够完全理解我为什么说要先骂这几个,也赞同这几个该骂,那么,这是由于各人口味和忍耐度的差异造就的无法理解,我能够接受你从这几个方面对于这部番的差评。但是,如果你知道、听过这几首作品,可还是根本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在这里举这几个例子、不知道这几部作品为什么也要被骂,那么你大概率是不会听古典乐的,也对这些音乐家的生平完全不感兴趣。那么我希望你能思考一下,你从这个方面做出的差评,真的有重量吗?在对于古典乐只有刻板印象的情况下,对一部试图让大家对古典音乐有新认知的番剧打出“太不尊重古典乐了”的差评,是真的就尊重古典乐吗?
说到正题。虽然我也对其中几首歌的改编不太满意,但这部番对于古典乐的改编总体让我感到非常舒服(虽然live确实很抽象!),能感受到改编的人是发自内心尊重、喜欢古典乐。这里被借名的每一位音乐家,官方都出过科普小视频,被改编的曲目在官博也有对应介绍与选曲原因,而且写得不错,比一些采样古典乐还不标明的实在强太多。尽管从知名度的角度来说,这十七首选曲不是特别意外,但上松范康将k.183和k.331融一起的做法的确还是让我很惊喜!哪怕只有一个人因为这部番剧来欣赏古典乐,我也对此便感到满足了。
我最喜欢的两首是莫四十与ED,前者有很多因素影响下一段展开讲,后者则是真的将安魂曲-震怒之日、贝五、钟、革命练习曲融合得很棒。更改调性与节奏、去掉装饰音让革命和钟没那么明显,但对着谱又发现“这就是革命和钟啊!”又忍不住会心一笑。所以我不认可“改编古典乐能难听到哪去”这个论调,明明改编古典乐的难听的一大把,或是“虽然不难听,但也没有新意”,这么一句话就轻轻松松否认上松范康与其团队的用心程度,多少有点太过高傲。
接下来说莫四十(《不可逆な時さえも…》),这首曲目是我真正喜欢上这部番的原因。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我是非常喜欢莫扎特的,看过很多传记与衍生作品,也了解过很多他的二次元二创形象。很多人对莫扎特的映像或许只有“早逝的天才”“活泼甜蜜的曲风”“喜欢屎屁尿笑话”这种标签,但莫扎特其人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作为西方音乐史上毋庸置疑的天才,他前十几年的人生确实顺风顺水甚至称得上龙傲天,但在他因为萨尔兹堡无法满足他对音乐的追求而主动离开后,一切就都变了。巴黎的排外、母亲的离世、当时社会对于音乐家的轻视、各地对萨尔兹堡大主教的忌惮、康斯坦策的体弱多病、父亲与他的争吵、孩子的离世……他过得并不好,不是因为什么“不懂理财、挥霍奢靡”,而是因为多方面的社会原因,以及他自信“一个音符也不多”、不愿让音乐向任何人低头的天才傲气。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 k.550》是我最喜欢的莫扎特的交响曲之一(另一部则是与土耳其进行曲拼在一起的k.183)。作为他在穷困潦倒之际的作品,k.550第一乐章急促、哀伤、美丽而婉转,但痛苦并未贯穿始终,这首曲目依旧保有莫扎特式的甜蜜,在悲痛中依旧尝试用音乐慰藉一切,曾被评价为“含着眼泪的微笑”。而这就是我喜欢《不可逆な時さえも…》最重要的点——感情色彩:在悲伤的底色中,依旧怀着对于音乐最纯粹的喜爱。“I'll be missing you forever 哀しみも/そのすべてを浴びて歌へと”“一番大事なものと引き換えに/手に入れたこの悲しいシンフォニア”哀伤也沐浴在歌声中,最重要的东西才交换入手的悲伤的交响曲,是剧中失去父母、得到gift的蓝毛,又何尝不是历史上的莫扎特?对此,他的答案是“愛してる…その矛盾さえも”——即便如此他依旧爱着一切。这也是我喜欢这首歌第二重要的原因:始终对音乐保持纯粹的爱,音乐中饱含的也是对万物纯粹的爱。莫扎特曾说过“无论何时,音乐都不能让人感到刺耳”,他的朋友也给他留言“爱才是天才的灵魂”,莫扎特的音乐有着对一切的宽恕。巧合也好,有意也罢,我能从中感受到一些“很莫扎特”的东西,就已经足够让我喜欢上这部番了。至于顶着音乐家名字这种事情……好歹在剧中多次表明过他们不是音乐家本人,这一点比某个明明只是演了莫扎特,粉丝就四处吹他是莫扎特转世、捆绑莫扎特本人的某位意大利音乐剧男演员强多了,就当和fgo一样,是借名字用的皮套人吧……!
音乐之外,蓝毛始终将音乐放在首位、熬夜作曲、ddl战士的部分也让我忍不住感叹“顶着这个名字别给自己熬死了!”某种意义上也和历史上的莫扎特重合了吧。而他渴望得到幸福的愿望,也和莫扎特小时候在演出结束后会一个个询问观众“你爱我吗?”在得不到肯定的答复时会哭的轶事、德语音乐剧《莫扎特!》那句“你为什么不能爱真实的我?”微妙地重合起来。同样,我不确定这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但这的确很有意思不是吗?其他的音乐家我不够了解,无法作出评价,只知道历史上的李斯特也同样是一个大好人。
脱离某一首乐曲,谈到音乐整体,我也很喜欢这部番体现出来的东西:音乐可以拯救一个人,即使对方丝毫不懂音乐;音乐不是守护传统或历史,而是创造历史;音乐不该为复仇而唱,而是因为爱。即使live很抽象,我也还是很喜欢这部番里一切关于音乐的部分,能感受到这确实是由于主创对音乐的爱意才做出的企划。反观本季度某个不懂音乐的作者作品改编的音乐番,能搞出“搞音乐的看不起古典乐”这种惊天笑话,嗯——
音乐的部分说的够多了,接下来还是聊聊番剧本身吧。(注:以下含有剧透)虽然剧情看上去很经典抽象,但细品下来还……挺有逻辑的?!红毛眼睛受伤就被坑来做手术是因为“你们不也是陷入了不得不依赖gift的境地吗?”,蓝毛前期一直对红毛哈气是因为在生“贝多芬”这个名字的气,dis=cord能卡点参加预选赛是因为有老师帮忙通风透气,说不定老师甚至给偷偷报了名?!第十集蓝毛刚出门dis=cord三位就在楼顶上顶着他可能也是老师传递了信息?红毛被雷劈还能活也……好吧这个解释不了!可能真的因为他是体育生吧!在看完全部十三集以及after emotion以后,再回看前面的部分,能品出很多第一次看时体会不到的细节、情感,这是我喜欢这部番除了音乐以外的一个原因:整体构成其实真的做得蛮不错的?虽然这个大结局似乎什么也没解决,但既然会有第二季,那就等待并心怀希望吧!
而且这部番的男男关系性也是真的做得很不错,虽然红蓝卖得很样板戏很好笑,但加上主动放弃、愿你幸福又对过去念念不忘的前夫哥,此三角恋就上升到了难以置信的好味程度……所有人都没有坏心思,也没有来自第三方的任何阻碍,但就是让这个三角恋变得如此胃痛。因为爱而伤害了彼此,明明只要坐下好好谈谈就能解决矛盾,但偏偏因为太过在意对方而形成了难以打破的隔断。在大家一起包寿司的大结局,最需要包寿司的两人偏偏连一个对视都没有,可言行间偏又透露着双方都没放下,这种三角恋实在是……太有张力,顶级好味。
音乐中没有不可能。无论别人怎么评价,我都确实喜欢上这部番了,总而言之,上松范康你不出第二季的话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的!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