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リトルウィッチアカデミア》简评:
“《小魔女学园》是日本文化厅动画未来2013计划的产物,最初是TRIGGER在政府资金支持下培养新人的原创短片,却凭借吉成曜团队惊人的创作力和纯粹的魔法幻想魅力引爆全球关注。从剧场版众筹破纪录到2017年TV动画化,这个IP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优质内容自带生命力的行业真理。更可贵的是,该项目成功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初衷。当年参与OVA的新人们在TV版中已成长为核心主创,而作品本身也成为已故编剧岛田满的职业生涯绝唱。”
《魔法诞生之时》是小魔女学园OVA的制作纪录片,这个标题完美诠释了OVA的历史意义,作为“动画未来2013”的参展短篇,也是小魔女学园的雏形。在短短26分钟的OVA中就展现出了这部作品的无限潜力,就如同闪光夏莉欧的魔法一般揭开了华丽的序幕,小魔女学园的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作为魔法幻想题材类的魔女群像剧,OVA想表达的故事非常简单,因此总体观感也比较轻松。故事主要讲述主角亚可从小受到魔法表演的影响而加入了魔法学园,并解决了校园中遇到的一次意外危机。故事有趣且相对完整,塑造出了一个大大咧咧的魔法差等生亚可,并在较短的篇幅中弱化了角色的成长,突出了梦想的力量,呼应了开头,同时也是贯穿小魔女学园全剧的一句话——相信的心,就是你的魔法。
因为吉成曜对于作画的要求极高,并且本着“不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这一原则,这部OVA的总作画张数达到了17000张。在动画中,也能直观感受到人物丰富的动态运动,画面的信息量很多,而且在日常演技中也能看出不少堆砌起来的细节。
造就完美观感的背后,正是每一位制作人员们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这一点,制作纪录片中也有不少提及,在故事的后半,亚可抢走魔法石后的两卡中,从坐姿站起来后弯腰奔跑,滑过去抱起魔导石再站起来。在这一段运动中,背部线条的起伏经过了反复修改,跑动的时候腰沉下去背部会弯曲,只有站起来的瞬间背部会凸起。而这样处理,起身后积蓄的力就不会消失,通过背部的变化而表现出全身的动势,整体动作也会变得更流畅,这就是表现力的来源。
但我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亚可与龙的战斗中一段亚可在龙背上翻滚的运动,这段不仅体现在大胆的构图,也体现在充满细节的与张力的作画上,“龙”“亚可”以及旁边的“建筑物”三段同时在运动,给人身临其境的临场感,冲击力相当强,这段也更能直观体现出亚可“胡来”的性格。
关于上面提到的对细节的追求,其实让我很受感动。在观众看不见的阴影处,创作者依然以毫米级的精度雕刻着细节,这种熊熊燃烧着的匠人精神,远比流畅的演出或华丽的特效更珍贵。这也正是我在动画《白箱》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动画难道是程序化的代名词吗,应该是注入灵魂的东西吧” 相似的,在《别对映像研出手》ep.7中,也刻画出了原画师水崎燕对于作画细节的执着。“即使大部分人不会注意到细节,我也必须要拯救我自己,必须对那些为一个个细节而感动的观众说,我,就在这里。”我自己虽然不是所谓的作豚,也认不出卡,但却对这种动画人的态度深受感动。或许普通观众永远分不清专业术语,但正是这些匿名的执着堆积成了让我们心头一热的瞬间,动画的美学,终究是藏在每一帧背后那双不肯妥协的手。我想可能这也是我喜欢动画的一个原因吧。
从设定上来说,OVA和TV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因为最初吉成曜也没想到会做成TV,所以在做TV动画时是推倒了本作中的许多设定,比如最明显的一个是主角亚可的魔法设定,在TV中,亚可被完全塑造成了一个“不会魔法”的“差等生”,而在OVA中,亚可却能使用绝大部分基础魔法,虽然依然用的很差。最直接的体现是骑扫把飞行,TV别说用了,她可是花了足足26集才学会这个魔法。
其二是戴安娜,作为卡文迪什家族的人,戴安娜出生开始身体里就流淌着高贵的血液。所以在OVA中,这点被尽可能的放大了,并把傲娇的部分着重突出来,但在TV版中,反倒弱化了一部分尖锐的地方,因为戴安娜真的很优秀,而不是只扮演一名“反派”角色,这点在OVA中也有体现。
最后来对ova做个总结:
“动画未来2013”参展短篇之一,也是小魔女学园的雏形,短短的OVA中展现出了这部作品的无限潜力。故事很简单且相对完整,虽然有趣但偏子供向,塑造出了一个大大咧咧的魔法差等生亚可,并在较短的篇幅中弱化了角色的成长,突出了梦想的力量,呼应了开头,同时也是贯穿全剧的一句话——相信的心,就是你的魔法。根据制作纪录片的说法,一般23分钟的动画,作画张数大概有2000-3000张,而小魔女学园却达到了17000张,这是相当惊人的数字了。在动画中也能直观感受到人物丰富的动态运动,画面的信息量很多,而且在日常演技中也能看出不少堆砌起来的细节。而本质上作为培养新人的短篇,魔女群像剧不仅有人物画像,日常演技,也有复杂的运动作画与战斗部分,一方面使作品内容变得更丰富,另一方面对于培养新人也比较全面。可以说,是既满足了动画未来这个项目的要求,又打造出了一部合格且优秀的作品。
TV部分:由于最初吉成曜也没想过要做成TV版,所以TV版把前作的许多设定都推倒重来,把以前没用过的点子都用上。而故事依旧讲述的是主角亚可小时候受到魔法表演的影响而来到魔法学院就读的魔法幻想类的校园日常。不同的是,这次在日常的单元剧故事中,加入了一条主轴,以此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从亚可入学开始讲起,也更能符合连续剧的道理,同时又借助着长篇幅,慢慢把前作中没有讲明白的事情讲清楚。
而从动画整体来说,小魔女学园依旧是保留了它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与出色流畅的作画质量,无论是角色丰富的日常演技还是富有张力的动态表现,都很好的延续了前作的水准。最重要的是,它的故事简单有趣,带来的更多是很纯粹的感动。剧情依旧是更偏子供向一些,且大部分事件的起因与驱动都是来源于主角亚可的“胡闹”。
女主角的塑造一直饱受争议,其实从最开始的OVA中也表现出了它弱化了主角的成长部分,把梦想的重要性给夸大了,但有一点不同的是这次TV版出场的人物更多,所以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稀释掉了一部分主角的“傻劲”。
如果要评价《小魔女学园》这部作品,那我认为应该分为“单元剧”与“主线”这样上下两个部分来说。
小魔女学园的上半部分内容具有一种魔力,它在第一集中就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场想象力迸发的魔法表演与作画盛宴。伴随着一句“相信的心就是你的魔法”,《小魔女学园》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从第一集开始,你就能从中感受到故事想要传达“梦想”这一主题的分量。而它在上半部分所呈现的故事可以说接近完美,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作画呼之欲出的生命力将动画这个载体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故事也是单纯的好看有趣点子多,情绪朴素纯粹,像是一部主角追逐梦想最终创造奇迹的魔法童话。可以说,这就是我想看到的动画。
然而进入主线部分以后,各种问题就被暴露的一览无遗。走出单元剧这个舒适圈,无论是叙事还是节奏问题都很大,有些剧情不明不白就讲完了,而有些地方更是不忍直视,一旦具体要阐述某一件事,涉及到主线或个人回,那脚本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无聊俗套是原罪,所以也并不是每一集我都喜欢的。但归根结底,下半段的问题除了丧失了一部分趣味性之外,还有主线故事的轻拿轻放与亚可的塑造。总之前面单元剧飞的有多嗨,后面的主线摔得就有多惨。
最后想再来说说亚可这个角色。如果说小魔女学园这部作品有哪些缺点,最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个不会魔法、大大咧咧、莽撞、没有能力而空谈理想的女主角亚子。作品中,许多事件的起因与驱动,也正是来源于亚可的“胡闹”。单元剧的部分不用多说,作为各种事件的始作俑者,性格的变化其实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掉故事的趣味,是有点违背作品的总基调的。我可以接受这个性格,但如何把握程度,我觉得是制作组需要考虑的事。作品也确实经常在我的忍耐临界值上反复横跳。
看到一个评论说:亚可本身并不是有趣的人,她是引出有趣人的钩子,这句话也对也不对,我认为亚可本身还是有趣的,首先在一个充斥着所谓高贵血统的魔女学园中,一个出身平凡的存在本身就是有趣的,她不拘泥于传统,敢于挑战权威,魔法祭中……而事实上也正是她的这份莽撞,才能让她具备别人发现不了的事,比如看出康斯坦策的孤独,亦或是察觉到戴安娜的内心,从而引出故事等等
其实自从引出“言之叶”的设定后,亚可的成长就显得仓促而没有说服力,不管故事中是如何展现和表达亚可获得了什么什么样的品质,但就从观众的视角来看,或许亚可的成长只有她唤醒言之叶的瞬间,稍纵即逝后就回归本性,她依旧是那个跌跌撞撞,只会空谈理想的魔法差等生。
吉成曜本人在访谈中貌似也提到了角色的塑造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大部分事件的起因与驱动都是来源于女主角亚可,所以想让观众接受这个现实。以及吉成曜自己本人也有矛盾,认为亚可成熟后,角色的魅力就失去了。
最后贴一段来自deepseek的评价:亚可或许是最笨的魔法少女,但她的塑造恰恰因这份不完美而闪耀。她用永不熄灭的热情与近乎偏执的坚持,打破了天赋决定论的冰冷逻辑,当所有人嘲笑她连扫帚都骑不好时,正是那双屡屡摔倒却始终张开的手臂,托起了“相信的心就是魔法”的纯粹信仰。她的成长不是从废柴到天才的逆袭,而是用莽撞却真诚的每一次跌倒,在观众心里种下敢于做梦的勇气:原来最强大的魔法,是明知自己平凡仍敢对星空伸手的赤子之心。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