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タコピーの原罪》简评:
章鱼某种程度上隐喻了成年人,或者说大人。在孩子的世界当中,大人反而是无知的,幼稚的,会把问题简单化且无法共情孩子的负面情绪,但偏偏又掌握了一些能力(魔法),自以为籍此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但现实却是什么都处理不了。
不了解儿童世界规则,一味追求友好和谐“圆滑”的解决方法的结果只能是失败。社会上生活上的矛盾往往复杂,“零和博弈”才是常态。
监护人的自大无知是章鱼被痛殴时的主命题,让我想起上小学时和老师关系不好,我爸不屑一顾地说换他就会经常跑去办公室端茶送水拍马屁如何如何,简直和章鱼如出一辙。
章鱼挨揍其实是一出喜剧,但我其实笑不出来。
章鱼看着用友谊纽带和房梁和好了的主人公,不断用它幼稚的语气问“为什么”的时候,是不是像极了出事后又震惊又困惑的大人?
这其实也是一处很“解气”的场景,但我还是笑不出来,我只能想到大多数人其实根本走不到这一步,以及联想到我高中同学自杀后,我其实根本不理解他,不懂他为什么选择死,泪流满面只是一种兔死狐悲,芝焚蕙叹。
“不理解”在我这里其实从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中晕染出去了,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再看第一集明面中出现的大人,老师,她对于班级中明显出现的霸凌问题表现出的态度就是漠视、视而不见。而章鱼在看到小静自杀前对霸凌也是视而不见,这表明了一种社会现象就是监护人在儿童世界的普遍缺位。
不关心、不理解、没时间、怕麻烦是亲子关系的一大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哪怕孩子不自杀,也会留下严重的原生家庭创伤。
但其实我们换位思考后也很难去谴责老师。
个人主义愈发严重的社会环境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脱责”现象(即哪怕出于人道主义我该帮,出于工作的责任我该帮,但我还是为了避免麻烦而选择视而不见)。
因为即便假设老师选择帮助主人公,也不计较可能会出现的,得罪家长→家长闹事→导致自己风评不好甚至被开除,
帮助主人公的同时也消灭了一个黄毛发泄的环境,最坏的结果就是这次轮到黄毛死了。这时又要给黄毛哭丧么?
要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看问题,别说什么坏人从小就坏的流油,天生恶人什么的,孩子有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家长有问题。
那能不能给黄毛家长开导一下?
我的评价是连网络上的喷子都解决不了,老师想解决家家户户的难题真是一种狂想,还吃力不讨好。年轻教师的理想主义往往换来的是一地鸡毛。更何况大把大把的人一个月3000,还是费劲力气考来的...
(这段有些给教师,给自己开脱的嫌疑,我想表明的是希望大家区分什么用来要求自己,什么用来要求别人)
霸凌、视而不见、出轨、人际关系冷漠...这些问题也算是日本的老大难问题了。
霸凌者乃至压根没“发现”身边霸凌现象的一般人群体,对于这类题材的作品根本不CARE,这又是视而不见和冷漠的话题,所以又回到了开头,社会矛盾是复杂的层层交织的,没有那么想当然。
真觉得霸凌者看个30分钟动画觉悟了,声之形都不敢做这种春秋大梦。
最后我想说的是:妈的,还就给我难受够呛。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