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narcissu夜游小憩 EP.14 《水仙》

《narcissu》简评:

没错,里香的生命不可能因此延长,那孩子或许总有一天会死。但是,从没好好笑过就死掉,或是像现在一样笑着迎向死亡,你觉得哪样比较幸福?
                                 ——桥本纺《仰望半月的夜空》

0.
比起游戏,笔者最先是以小说的形式遇到了这个故事。当时恰好还是笔者尚未入坑的时期,仅仅只是抱着娱乐的心情,默默地读完了友人安利给自己的这部小说。笔者已经不记得友人当时是如何称赞小说的了。或许只是一句“很感动”,又或者还多说了几句——总之,笔者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但是,读完这个故事以后的感受,倒还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来。可能也是因此,笔者才会看了不少绝症文学。虽然读多了以后,笔者也深感这一类型故事套路之重复尤甚,几乎定番般冲着不可解不可避的悲伤结局前行,而需要让男女主在这一过程中品尝挣扎与反思的苦痛。

即便设定多有不同,细节之处的呈现,故事篇幅的把控,都可由作者自身的创作技巧和风格予以变化,但底层的核心架构始终大差不差——可以说,这类故事最终还是看作者能否通过文字之间积攒下来的情感与氛围,朝故事外的读者打出一番力度合适的“情绪拳”。只要能让读者感动,心中震颤,品味到故事之中渗出的悲伤情愫,或许就是“成功”之作了。而若是如此的话……

那么无疑,《水仙》是这个类型领域下的经典之作之一。

1.
笔者住过院。

那并不鲜艳的白色所包裹的房间内,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言说的地方。身着条纹状的病服,躺在白色的床铺上——大概三天不到,笔者就习惯看着窗外的景色来打发时间了——即便当时带了手机。那里面的生活很无聊,就算是平日里习惯了晚睡的笔者,也会在晚上八点左右,于困顿之中,后知后觉地察觉到睡意的侵扰。

走在白色的走廊里,笔者还记得曾偶遇过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身形佝偻,靠着墙壁,慢慢地朝着厕所的方向挪开步子。他的另一只手上拎着一个尿袋,里面掺杂着暗红的血色。笔者好奇地放慢了脚步,张望着对方的背影,直到那位老人消失在了视野之中。

——为什么不请一个护工帮忙呢?他罹患何种疾病呢?

笔者心底闪过了这些问题,但很快就将其抛之脑后,没有再多做考虑。这很自然,笔者还有自己的院要住,怎么可能仅仅凭借着一时的好奇心,就去打听一个陌生人的消息呢?另外,当时的笔者也并不是生了什么重病,所住的楼层里也从未发生过任何如影视剧中所演绎的那般戏剧性事件。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声,也没有游离在生与死之间的氛围;只是一群病人聚集在此而已。如果撇开定期到来的医生与护士,以及其他的一些事情,笔者觉得那段时间,或许只是换了个地方,平淡地生活着。

——那么,如果是在那个所谓的“7F”生活的话,笔者还会抱有如此的感想嘛?

这个问题,恐怕笔者自己也不知道。笔者没有经历过什么沉重之事,所能言说的东西少之又少。无论怎么思考答案,都感觉像是在装模作样,所以,即便笔者花了如此笔墨去言说这个故事所唤起的几缕类似处境下的回忆,也依旧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别样的感想。

——生与死。

这个话题太沉重了,笔者只有在虚构作品之中才无数次接触,无数次看不同的作者以各自的方式聊及,或是宏大或是奇诡。而在那个“7F”里,却从不缺面临这个命题的人,而且是以最朴实最个人的方式,细细咀嚼这其中的滋味。

因此,只是在装模作样的笔者决然没有这份勇气和实力去言说此事;也因此,片冈智可以借由自己的文字去触及到,亦能够借由这个故事去感动屏幕外的玩家,以简练朴素的文笔,勾勒出二人那短暂而承载了生命之沉重的旅途,然后——成为一段冬日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短,真的很短。点开游戏图标,一章章推过去到结束,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关掉了。这个故事很沉,真的很沉。没有什么别出心裁的演出,没有特别精致的原画,只是靠着文字搭配音乐,与屏幕里那简单的图片结合,便将一个少女生命最后时光的重量压在了男主与玩家的身上。

真是讨厌啊,这样的事情——因为总会忍不住觉得悲伤,因为时而会想起濑津美的独白,因为不免会想要看看那片海的模样——即便那些都是虚构,那必然流淌在的情感还是会溢出,仿若初冬清晨吹过的寒风,带着淡淡的寒意。

走进“7F”的人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远远望着窗外的景色,时节变换,雪落雪止,自己依旧在白色的病床上,静静地,仿若与嘈杂的世间与自己拉开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自己只能被动地待在另外一边,羡慕地看着别人人生的一角。

只不过,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会迎来变数,当名为阿东优的男生踏入濑津美的世界后,她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的追寻。

2.
在笔者所读的绝症系轻小说中,作者们似乎都很默契地规避了一部分现实性的,比较直白甚至会有点恶心的病理刻画——读者所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罹患重病但大多不再病榻之上,而是以各种方式生活在这弥留时节中的少年少女。作者会刻画他们病重时的急促与他人的揪心,会描绘他们命定的结束与告别,甚至有时作者会自创一些离奇的病症,也一定藏起一部分具体的现实的描绘。

这是很好理解的。如果要描绘那种溢满了现实性的、伴随着凄苦之情、散发着死气的故事,那一定会破坏笔下故事的“浪漫”。

——浪漫。

笔者在之前的杂文中,这个词曾不止一次地被提及。在笔者自己的定义中,虚构创作中的“浪漫”元素,实际并不完全指代所谓的情感要素,其范围涵盖更加广阔——燃作中伴随着BGM响起时的决战氛围,泣作中角色纵情吐露心声的环节,悬疑剧中反转揭露的最终时刻,科幻作品中的浩瀚景致,喜剧中的张力要素,悲剧中的情感爆发等等等,这些足以赋予整个故事以升华的元素,本质都是在给故事增添独到的“浪漫”属性。

现实是连续的。时间会推着人们不间断地感受下一秒和在下一秒,但故事不一样,虚构的设置可以跨越任何时间与空间的桎梏,靠着文字构成的言语便可描摹出一个场景、一个角色。虚构的魅力就会在此诞生。而赋予虚构以不同风格之魅力的,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桥段、用心铺设的伏笔、意料之外的反转、真挚动人的情感,以及其他一系列要素——笔者习惯于将这其中的,那些在故事中确实达成了升华这一目的的要素及其带来的观感影响,以这个故事独有的“浪漫”称之。

换而言之,如果某些要素的存在,会破坏故事中借由虚构搭建起来“浪漫”质感的话,那么作者想尽办法去规避掉这些,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对于那些笔者所读过的绝症文学是如此,对于片冈智也同样如此。

这个故事虽然是借由男主的视点展开,但无疑这是描绘濑津美的故事,更准确的说,是描述濑津美生命中最后旅途的故事。所以,之前的22年如何,则不需要去详细描述,那只会破坏观感;就算后作中有以故事前篇的形式去补完,但也只是一个侧面;《水仙》是描述濑津美生命的最后,以960km为总距离的旅途。所有的浪漫都集聚在这短短的距离之中,这一小时的游戏里,这样的故事里。

——就是如此的,有着花与海,有着生与死的浪漫故事。

她能带走的东西实在不多,照着地图,随着男主偷来的车子,一点点感受着自己生命的流逝,踏上没有回头之路的远方之旅。冬日的晨光很是清冷,开口所述的言语会在空中凝成白色。

随后,她遇见了从天而降的白雪,跟着随行的少年一起啃着廉价的饭团;她看到了花丛,那在太阳自彼端升起,成簇成簇色彩鲜艳的水仙花;她来到了海边,用毛巾做成的简单比基尼令她终于能够雀跃在潮水与沙滩的交汇之处。

这里就是她能抵达的终点了。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但是即便诉诸概念,人依旧活在天空之下,脚步所能抵达的终点则在另一边。纵使曾在旅途中曾几度踏出脚步,那也并非是真的打算迈向死亡的终局。在一旁守望的青年不会在那时回答,无论拉住与否,那都不是答案。而在最后,面对站在水色与天际交汇的少女,他也只是如是发问。

——你希望我拉住你吗?

无言。无可言语。无需言语。擅自感动也好,擅自断言也罢,纵使最终是一场胡言乱语,情感也一定不会搞错。

这几乎是一种默契,一种感觉,一种不必脱口而出的共识。在那一刻,即便想不清楚,想不明白,情感混淆在一起,少女也一样会消失在远方。在照片中,少女铭刻下了自己的笑容,这已是答案。

片冈智大抵就是想要这样一个冬日的故事,一段被生与死迷蒙但如此纯粹的灿烂回忆。而如今,这也成了笔者的回忆。

3.
夜学姐不知何时站到了身后:“最近似乎一直有点冷?”
笔者看了看窗外,认真地回应道。
——只是没出太阳而已。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