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ブギーポップは笑わない》简评:
《Sonny Boy》简评:
在 2020 年左右,依然能够看到两部如此具备思想深度与独特气质的动画作品,让人看完直接爱上夏目,爱上 MADHOUSE 了。
《Sonny Boy》:在虚无中漂流,在漂流中成长
出于叙事和人设(头发颜色)的问题,单论动画本身《漂流少年》的理解难度其实更低。《漂流少年》形式上类似公路片,少年少女们在一个个与现实世界相通又不同的「这个世界」中漂流,每一话有不同主旨的同时又串联出了一个大的主题——说是现代性精神危机也好,不过更具体一点来说是虚无感和无意义感。
《漂流少年》的前几话是相当现实的,虚构了一些校园及社会的场景,也探讨了权威、边缘人等问题。被社会抛弃;或者在社会中找不到价值;或者就是看现有的社会不顺眼。如此种种构成了巨大的虚无感。建构的秩序无法被所有人相信;公平得不到保证……片中看似消极的人物其实并非没有欲望,只是大多被动或主动的把自己困在了小世界中,如山彦徘徊五千年不得解脱。
希是一位特殊的角色。希望、罗盘、憧憬。希就是这样能为人指明方向的希。然而即使外界再怎么提示,最终选择要不要相信希望的还是人自己。朝风退缩了,长良改变了。至于长良是如同希一样选择了存在主义,还是选择了后现代道路,其实倒没这么重要。只要知道的是少年经过了漂流迎来了自己的成长。
《不吉波普不笑》:发现再拯救自己
《不吉波普不笑》讨论的问题在我看来要更加前置。也就是在思考「如何拯救自己」前,首先要明白「如何找到自己」,也就是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当然如果能回答好「欲望是什么」,可能也就不会纠结「欲望不能实现」这种问题了吧?
为了引入这个问题,《不吉波普》花了大篇幅讨论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尤其体现在织机绮这一角色。ep6 中末真对织机绮说:「人类被名为常识的锁链束缚得比想象中更紧」;ep9 不吉波普对织机绮说:「但是说到底心是在与他人交流中建立的,那种自己成型,独一无二的自我是不存在的」。
上帝死后,自由带来解放,也带来迷失。「我」是虚构的、社会制造的角色吗?那区分「我」之所以为「我」的要素在哪里,「我」的灵魂是什么?发自灵魂的追求又是什么?如果自我本就虚构,那么欲望是否也只是他人赋予的幻觉?
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像黑田慎平心中的虫,像雾间凪心中的「正义的伙伴」。尽管这些答案未必正确,但它们真诚、直接。
结语
人生中能有多少次像现在这样畅快地思考呢!感谢 MADHOUSE 从今敏、细田守到汤浅、夏目一路传承的「有趣的东西认真做」的气质:只为表达内心深处真正想说的话。
来自:Bangu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