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アポカリプスホテル视锥内的精巧——末日后酒店缺点小结

《アポカリプスホテル》简评:

截至目前,四月新番末日后酒店已经更新到第七集了。这部动画最初两集在作画、演出和叙事手法上的精巧一度让我猛开香槟,然而随着后续集数放出,这部动画也暴露出一些设计上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阐述我自己总结出的一些,在这部动画中持续显现的缺点,并不意味着我忽略了其中优点,如有不同意见也请指出(前方多图预警)

散落一地的零碎设定

我认为在动画中,“设计”和“表现”应该达成某种程度的平衡。如果对于有限的“设计”进行过量的“表现”,如利用某位角色的人设反复推动剧情,或是反复强调角色某一特点(如本季新番直至魔女消逝的女主总是不断地爆出大叔发言),一旦不利用演出手段不断带来新鲜感,就很容易让观众感到生硬和厌倦。反之,如果进行了过量的“设计”却没有加以充足的表现,如不断地往世界观里面加设定(这方面金属口红可谓臭名昭著),就往往为观众带来理解上的负担,甚至彻底摧毁叙事节奏。实际上二者当然具有更加复杂的相互关系,不过我们这里只需要达成一个共识,即二者理应实现平衡。

那么回到末日后酒店,这部动画当然没有时不时开始说书一般的念设定,因此各单集内的节奏还算比较舒服。但是,它不断地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为了叙事或演出的需要,随手抛出一个设定,或是一段可以推测出某些设定的画面。这些设定即使并非不合理甚至冲突,也在剧中没有任何解释,并且在抛出前没有暗示,在抛出后很可能也不会继续使用(毕竟还没有完结,不能妄下定论)。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就是管生不管养的父母。

接下来让我们看几处例子:

1.火箭发射场难以想象的选址(第一集2:18处)
アポカリプスホテル视锥内的精巧——末日后酒店缺点小结アポカリプスホテル视锥内的精巧——末日后酒店缺点小结アポカリプスホテル视锥内的精巧——末日后酒店缺点小结

这三处发射场地分别在自由女神像西南侧,埃菲尔铁塔旁,以及艾尔斯岩上面。长话短说,我和deepseek都想不出这三个地点有任何共同的,作为火箭发射场的自然或人文区位优势。我认为这几个镜头想要表达的是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始逃难,因此选取了各国地标来展示。至于这些地方适不适合发射火箭,管他呢
(另外,在这段前面一点的2:03处还有经过现代化改装的长城类似物,我实在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是个啥,只能认为是试图表现出“中国民众也受到影响”)

2.成因不明的地理环境变化
アポカリプスホテル视锥内的精巧——末日后酒店缺点小结アポカリプスホテル视锥内的精巧——末日后酒店缺点小结
(第一集16:44处的一个快速变焦镜头展现了从银座到整个东京周边的详细地貌,此时时间线是人类离开后100年,即剧中2157年)

在近期的访谈中,制作人竹中提到

当我接手企划时,"末日世界酒店"的框架设定、标题《末日后酒店》以及竹本老师的角色原案已经存在。我们以这些为起点重新构建了剧情。最初没限定具体地点,后来想到海平面上升后临海的银座正合适。

从上面前一张图可以看出,相比于画面中心银座的白色街道,右下角更靠海的筑地已经被棕黄色的泥水淹没了,因此可以认为这个“海平面上升”的说法是可信的,并且在未来的一百多年里海平面上升了约3-5米(基于谷歌地球,银座的海拔大约如此)的情况也是基于现实情况的,很自然的推测。相比之下,东京湾淤塞的想象就显得有些跳跃,从我个人的认知来说,我不太清楚什么情况下东京湾会变成这个样子,这还是海平面上升,潮汐动力变强后的情况。尽管如此,这个场景也并非毫无根据,但如果我们将其与第四集作对比,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
アポカリプスホテル视锥内的精巧——末日后酒店缺点小结
(第四集6:30处,八千代和嘭子早上从酒店出发,在中午前经过地铁线路步行来到了一处沙漠)
和火箭发射场的问题类似,我和deepseek都想不到在什么条件下,东京地区会经过一百年自然演化成沙漠。尽管从已知的科学范围内不太可能,很多科幻作品也会采用各种手段来解释某些地区的异常变化,比如说,沙虫活动本身会导致周围土壤退化,导致沙漠化,这样的设定并不罕见。但是末日后酒店不仅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甚至连成因的暗示也没有给出,在抛出这个沙漠化设定后就完全不管了。并且后续出现的绿洲也相当的突兀,其繁茂的草坪和亚热带/温带树种就已经很抽象了,一个小水池中不仅有难以置信的丰富鱼类,甚至还有水獭,我确实还没有见过一个生态系统这么丰富的绿洲。(至于那个单峰骆驼,也许是谁家动物园跑出来的骆驼的子嗣吧)同时,距离沙漠至多十几公里的银座却没有任何植被退化的痕迹(依照人类孩童的步行速度计算),这也是有些突兀的地方。

这个环境不仅缺乏科学依据,极度的割裂,而且和前面的卫星图完全对不上。在第一集的截图中,我们找不到东京周边有任何大型沙漠的痕迹(河口泥沙堆积形成的地貌可跟新月形沙丘完全不同,可以参考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而且沙漠中的高楼也都表明这里原本是陆地),虽然从第一集到第三集狸猫星人的到来,中间隔了五十年,如果要强行解释的话,也许是这五十年才沙漠化的。但是我认为这已经暴露出了末日后酒店的一个问题,即单集与单集之间的设定缺乏连贯性,不同单集都在抛出自己的设定,并且没有为其他集数的设定作提前暗示或进一步阐释。

アポカリプスホテル视锥内的精巧——末日后酒店缺点小结
(第六集11:39处)
类似的问题还有第六集哈米吉多顿带着八千代环游地球的时候出现的,爬满藤蔓的狮身人面像。以开罗的气候条件长出这样茂盛的植被,全埃及人民都要感谢制作组(开个玩笑喵)。如果考虑到这段的其他画面分别是爬满藤蔓的自由女神像、爬满藤蔓的泰姬陵和爬满藤蔓的比萨斜塔,那我主观推测制作组就是想画一些残败的名胜古迹,并且通过其上植被来展现人类文明的消亡,只是缺乏对于地理环境的认真思考。

3.新设定不断冒出的嘭子

嘭子初登场于第三集,并且在集末成为了酒店的员工。在后续的第六集,也就是文明毁灭者哈米吉多顿降临地球时,嘭子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磕CP能力。然而如果我们回退到第五集,也就是酿酒回,嘭子却对两名大型单核生物不断秀恩爱的行为毫无反应,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突兀的人设转变,并且也像前面几点一样,制作组没有给出任何的提前暗示或后续解释。
而第七集火箭回告知了观众嘭子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顶尖院校,其揭示的高材生身份,同样也和前六集中嘭子的形象毫无关联。这些设定都对于嘭子在当集的行为逻辑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却在集外毫无端倪,我认为这使得嘭子的形象明显成为了任编剧摆布的工具人。顺带一提,第七集黑板上出现的公式中出现了一处错误,你能找到吗?

相对而言,八千代的“彩蛋程序”设定虽然明显违背常理,但是我们却能看出这是在有意地违背常理,所以我觉得倒也不构成问题。(虽然装有自爆功能的机器人可能无法满足工作场所安全规范就是了)

总的来说,如果以严肃的科幻作品的角度来审视这部动画,我们会发现各种设定缺乏关联性甚至自洽性,我也发现bangumi上很多观众和我一样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更多的观众其实并没有在意设定上的缺陷,在受到其他部分的情绪调动后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无论如何,都是有一些片面的

末日后的稳态世界
正如这部动画的标题,片假名的“Apocalypse Hotel”所示,本剧是属于“后启示录”这一题材框架的,也即文明经历灾难而消亡后的世界。以其他一些同类型题材为例,如国家队、少女终末旅行、天国大魔境,这些故事在启示录事件之后的主线跨度往往不超过数十年,因此呈现出的是一个“文明消亡过程中的某一刻”,或者说文明衰退到一定程度后的面貌。因此在故事的时间跨度中,环境的变化是极为有限的。

然而末日后酒店却与之不同,仅在目前播出的七集中,时间跨度就来到了至少三百七十年,可以参考这里列出的一系列时间点:
第一、第二集: 人类离开后100年,共计100年(第三集0:09)
第三集:此后50年,共计150年(第三集0:09)
第四集:无明确时间节点
第五集:酿酒需耗时约100年,共计250年(第五集9:30)
第六集:人类离开后400年,共计400年(第六集6:16)
第七集:造火箭耗时70年,共计470年(第七集16:50)

因此,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之下,我们本应看到文明遗迹的进一步崩坏,但动画的实际表现却并非如此。在动画第一集中,制作组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文明至今为止的衰亡,包括一系列建筑的破损,植被的生长和酒店机器人的不断报废等。并且,最后一名挖掘机器人正是在故事开始时寿终正寝的,这更进一步强化了“文明衰亡”是现在进行时的氛围。

然而,当动画迈入第二集之后,我们发现文明的衰亡仿佛停止了,整个世界再也没有呈现过任何动态的渐变(除了那个莫名出现的沙漠,那个是突变)。

アポカリプスホテル视锥内的精巧——末日后酒店缺点小结アポカリプスホテル视锥内的精巧——末日后酒店缺点小结
上面这两张图片分别位于第一集2:56和第四集4:14,中间跨度为至少50年。如果说酒店建筑由于保养得当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那么周遭无人管理的建筑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我认为只能是制作组的疏忽。

アポカリプスホテル视锥内的精巧——末日后酒店缺点小结アポカリプスホテル视锥内的精巧——末日后酒店缺点小结
此外,还有第三集5:24和第六集2:36处,注意左边这栋楼的玻璃,其碎裂花纹也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跨度就更大了,达到至少250年,我感觉都已经超过了自然状态下钢混建筑的极限寿命了。我们可以理解说,背景美术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于TV动画来说,设计多套不同损毁程度的背景设定有些奢侈。但是制作组在本片的美术设计上可谓是处处用心,其建筑内外部细节都做的非常细致,然而却没有做出时间流逝的效果,我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展示的细节。

同时,酒店机器人也没有再损毁任何一台,即使我们认为剩下的恰好都是特级品,能够承受住数倍于次品的时间,也很难不承认这是为了叙事而构建的,必要的巧合。

类似的,还有嘭子的人物外貌。从第三集登场到第七集结尾,嘭子从54岁(第三集21:33)长到了至少374岁,年龄都变成七倍了,外貌却没有任何变化,这也是很不合理的(其他狸猫星人同理,只是他们没有抛出年龄设定)。在没有解释也没有暗示的情况下,我只能认为制作组没人关心狸猫星人的成长发育到底是怎么样的。

综上,我们发现,在末日氛围浓厚的第一集中,文明100年间的衰亡被重点表现了出来,而在后续叙事重心转移后,世界仿佛进入了一个稳态,所有与主线不相关的内容都停止了进一步变化。这不仅意味着作品的深度受到了限制,我们不再有可能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宏大叙事(很多优秀的科幻作品虽然故事集中于小范围,但其背后依旧有足量的内容让读者进一步解读,或者说实践了冰山理论),同时也反映出制作组视野的狭小。

后面本来还想再写点关于人物形象的内容,但鉴于目前各主角的形象还没有定型,而接下来很可能还会出场更多的配角,现在写可能有些为时过早,所以暂且不放入本篇日志中。

最后总结一下,我认为在每个单集内,制作组都围绕着其叙事重心进行了较为精巧的安排,然而制作组的视野范围不超过当前单集的中心,此外的所有边缘事物都变得无人在意,处处暴露出逻辑的缺失,因此,我将其称为“视锥内的精巧”。在商业动画的领域中,这个程度已经算得上优良了,但我依旧期待着下一部在细节上令人满意的科幻动画出现。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