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すずめの戸締まり神巫东征记——岩户铃芽的神话大系

《すずめの戸締まり》简评:

前言

根据记事本的时间戳,本文起稿于2023年3月21日,《铃芽之旅》在国内上映的不久后。而在我写作本文的途中,《犬王》也于不久后的4月初上映,我又开始起稿关于犬王其人和时代的考据文。没想到为了写那篇考据文而去查阅史料文献花费了大量时间,日期旋即到了5月12日——《王国之泪》发售。于是两篇文章双双搁置,一晃竟是两年。

不过即便是两年后,我这篇文章里涉及的内容应该还是没什么人写到。于是趁着近日码字甚多的势头,赶紧把这篇文章加笔,写了总结部分,先让它有头有尾,即便只有我预期的七八成完成度,发出来总比一直是残稿扔在记事本吃赛博灰尘里要好点。

两年过去,似乎《铃芽》在你班的评价不增反降。而我虽然也觉得这部没有前两部好,但觉得也并非那么不堪。

影响中国观众观赏此片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文化隔阂。在打开班固米编辑器写这段文字前,我大概在网上翻了一些文章影评,有提到了《古事记》的,有提到了神话解构的,却偏偏都没有提到最关键也是最明显的那一点——它就在铃芽的姓氏「岩户」中。

「岩戸隠れ」是日本人尽皆知的神话故事,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神代神话中最著名的一个章节,诚哥生怕人看不出来本作是对它的一个改编,就把提示放在了主人公的名字里。但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是无从得知的。

于是,一切关键都在「岩户」之中,本文将打开岩户,重现光明(看完下文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本文并非完全形态,但也把要说的说得差不多了。未完成的内容大多是查证文献,丰富论据。

大约正好是一年前,我和一位班友就本片展开过讨论,当时我写的那些内容基本可看作是本文的纲要。

注意:由于涉及词源考据,所以本文将出现大量日语罗马字

-----

正文

距离《天气之子》,一转眼过去了三年,新海诚的最新作《铃芽之旅》也终于得以在国内上映。作为诚哥的非忠实粉丝和考据党,我也照例要写一篇考察文。

影片上映不久,网上便一如既往地涌现出十万甚至九万则影评,也不出所料地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这回或许批评和失望的声音要多一些,主要集中在人物动机、感情线描写以及对「311」的影射上。但这些都不是我要写的,我仍然会像以往一样着眼于语言和文化方面。

诚哥非常重视日本传统元素,尤其是古典文化,这在《言叶之庭》中对《万叶集》的引用开始愈发明显。对于有语言和文化隔阂的国内观众来说,理解传统元素在诚哥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就多了一道门槛。加之国内的日文本地化做得一直都不太理想,也非常不利于欣赏。

而本作预告片刚出来的时候,也立即如前两作一样被打上了民俗题材的标签,甚至合称为所谓「民俗三部曲」。于是,基本所有考据类的文章也全都聚焦在民俗要素上,而忽略了本作和前两作相比明显突出的元素——古典神话。

当然,这也正常。就像国外的人未必听说过国内妇孺皆知的女娲补天一样,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天之岩户的故事,在日本之外也大概鲜为人知。而在我看来,《铃芽》最吸引我的一点,用学术味儿略浓的说法来讲就是:重构了一个经典的神话母题。

神话虽然也算在民俗学涉及的范围内,但明显又和通常的民俗故事(folklore)不同。原因和古希腊一样,古希腊信奉奥林匹斯诸神,将诸神的故事当作历史的一部分。信奉神道的日本,将众神的故事写入史书,这便是《古事记》和《日本书纪》。

提到「日本神话」,如果不加限定语,通常用来指「记纪神话」,即主要记载于《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的形成于奈良时代以前的日本上古传说。长久以来,《日本书纪》更是被日本朝廷当作正史,具有很高的地位。直到江户时代,在本居宣长等「国学者」的推崇下,成书更早、用语也更古老《古事记》才重新受到重视,逐渐凌驾于《日本书纪》之上。

本文所提到的神话主要采用《古事记》记载的版本。而神的名字由于古代汉字表记方式的混乱,除了极少数神之外并没有被广泛认可的标准表记法。现代日文中为了避免生僻字和表记混乱,往往直接写片假名。由于中文对于日本古代的专有名词也并没有统一的表记方法,我尽量采用字数少或是不过于拗口的版本。如アメノウズメ(Ame no Uzume),「天宇受卖」和「天钿女」,我选后者;而イザナギ(Izanagi),「伊邪那岐 」和「伊奘诺」,我选前者。为方便阅读,日语采用罗马字标注读音。

此外,日本比较古老的神名常常都会加上「命/尊(Mikoto)」之类的尊号,有点容易混乱,所以我就也省略了。

天之岩户与天钿女

诚哥前两作的主角的名字,都是取自神的名号,到本作仍是如此。我之前的文章也提到了,三叶(Mitsuha)取自水神·水波能卖(Mitsuhanome),阳菜(Amano Hina)取自日光之神·天夷鸟(Ame no Hinadori)。

而本作的女主角铃芽(Suzume),则是取自艺能与巫女之神天钿女(Ame no Uzume)。诚哥本人在推特中证实了这一点,他把听起来不太像人名的Uzume改成了较为常见的Suzume。当然,Suzume这个名字还另有用意,后面再谈。

至于铃芽的姓氏,岩户(Iwato),更是直接道出了本作的原型神话——「岩戸隠れ(Iwato Gakure)」。

这个词组有点难翻译成中文,大约是「藏身石门」。周作人翻译《古事记》时就直接把这一章译做「天之岩户」了。一句话概括,它讲的是天照大神把自己关在山洞里导致世界失去光明、灾变频发,而众神想办法把石门(岩户)打开使光明重照世间的故事。

知道了这则神话故事的话,再去看本作的预告片,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诚哥把这则「开门的故事」,巧妙地改编成了「关门的故事」。而原神话的主角、把门打开的神,正是天钿女,以天钿女为原型的铃芽则这回负责把门关上。

其实我上篇关于《天气之子》的文章中就已经提到了天岩户的故事(没想到竟然真出现了)。《天气之子》中圭介和夏美为收集和天气巫女相关的情报,去了东京杉并区的气象神社,这里的主祭神是八意思兼神(Yagokoro no Omoikane no Kami,八意永琳的原型)。思兼神作为思虑与智慧之神,一手策划了将天照大神引出来的计谋,任命天钿女为主要执行者。

天钿女又唱又跳,引得天照大神悄悄打开门缝偷看,在一旁埋伏已久的众神把她强行拽了出来。一瞬间,世界重归光明。天钿女这一通歌舞,被当作是最初的神乐(kagura),于是她便有了巫女之神和艺能之神的属性。

本想交代一下完整的来龙去脉的,但要讲起来就会消耗大量篇幅。因为前置故事是连贯的,要想讲清楚为什么天照大神要躲起来,就要讲须佐之男的天津罪(Amatsu Tsumi);提到须佐之男的罪行,就要先讲讲他和天照大神的誓约;想知道他们为什立誓约,就要先说说须佐之男被伊邪那岐放逐……

欲知详情,请看《古事记·神代》,会有很多细节。比如须佐之男和天照大神的誓约,这一段提到须佐之男的三个女儿统称「宗像三女神」,便是草太的姓氏的来源。《神代》篇是日本神话最核心的篇章。

大臣即大神

片中的猫猫,日文原文并没有给出汉字写法,而是直接给了个片假名ダイジン(Daijin)。这里有双关的意思在里面。

片中还讲了一下「Daijin」名字的由来,但多数日本以外的观众应该是不太能看明白的。

这一段在片中是这样表现的:这猫从铃芽家逃走,一路上不断做出惹人注目的举动,人们看他的姿态,自发地管他叫起了「Daijin」,并在社交媒体上散播开来。而铃芽看了网上的内容之后也念叨了一句「脸还真有点像(そういえばその系の顔かな)」。那么这个「Daijin」想必是日本人普遍见过的东西,而日本以外的观众肯定看到这里就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了。

对日本历史有些许了解的人,大概会想到古代官制中辅佐天皇、位极人臣的左大臣右大臣,但这里指的不是这两个大臣。这里指的,我认为是雏人偶中的两位侍卫,他们叫做「随身」,俗称即是「左右大臣」。其通常形象是一老一少,身着武官束带(即朝服)、佩戴弓矢,正襟危坐。日本以左为尊,所以左大臣是留着颁白长须的老者,身着表示位阶在四位以上的黑袍;右大臣是施以白色脂粉化妆的青年,身着表示五位的绯色袍。身居四位的左大臣地位更高,片中也通过体型和力量体现出了这一点。铃芽提到了大臣的脸,大概就是指右大臣涂白了的脸。而右大臣头上的冠两边装饰用的緌(ruí,oikake)也容易让人联想到猫的胡须。

左右大臣也见于一些神社的山门(叫做「随身门」),在以前神道和佛教相融合(「神佛习合」)的时代,这里放的本是仁王像(即中文俗称的哼哈二将)。在明治时代的「废佛毁释」运动后,被换成了左右大臣。不过不同于雏人偶,在神社门口常常是左大臣佩刀、右大臣佩弓矢,所以右大臣也有「矢大臣(Yadaijin)」的别称,有时也写作「矢大神、左大神」。

日语里「大神」这个词也读作「daijin」,和「大臣」同音。片中也提到了左右大臣基本就相当于神,草太的爷爷对大臣说话时使用的也全是等级比较高的敬语,我相信是有暗示在其中的。

说到「大神」这个词,懂日语的人首先会想到的是另一个读音:オオカミ(ō-kami),以及被唤作「大神」的狼(ō-kami)。不过有趣的是,虽然日语中管狼叫大神,民间也确实存在过狼信仰,但是狼在日本的古典文献中鲜有露面,记纪神话中更是完全没有登场过。以至于有人开始怀疑,觉得日语「狼」的词源并不是「大神」,而是「大噛み」(仍然读作ō-kami,但意思是「大口撕咬」)。

但具有泛灵信仰的古代日本人,把狼奉为神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今天已经散失的《大和国风土记》的佚文中写到,大和国飞鸟(Asuka)的狼凶猛之极,猎食人类,被人们当作神。当地也被称为「大口真神原(Ō-kuchi no Makami no Hara)」。

如此祸害不但没被当成妖孽,还被奉为神?是的,日本神话或者说固有信仰中,「神」与其说是被人类崇拜的对象,不如说是被人类敬畏的对象,并且畏惧往往多于崇敬。这不同于我们熟悉的一神教中作为「启示者」的神和中国民间信仰中作为「庇佑者」的神。于是就要说一说日本神道的神灵观了。

神道的神灵观:作为自然化身的神

日本神话和神道中,没有绝对的善神和绝对的恶神。神(以及所有灵魂)都是一体两面的,一面是平和、给世间带来福祉的和魂(Nikitama/Nigitama),一面是凶暴、给世间带来灾祸的荒魂(Aratama)。神在和魂和荒魂之间转换,而并无一定的规律。草太说,反覆无常就是神的本质(気紛れとは神の本質だ),指的就是这一点。希腊神话的众神也给人这种印象,但希腊众神的故事是经过许许多多作家用丰富的文学作品共同创作出来的,更具有「人」的一面。日本众神并没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去讲述他们的故事,也就不像希腊众神那样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也不像希腊神话那样,日本神话中神和人接触的故事也非常少。

日本甚至有很多单独供奉神的其中一魂的神社。最著名的奈良县的大神神社(Ō-Miwa Jinja,这里「大神」要读作「大三輪(Ō-Miwa)」,指的是其供奉的御神体三轮山),里面所供奉的大物主神(Ō-Mononushi no Kami),便是大国主神(Ō-Kuninushi no Kami)的和魂。而供奉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则专门为天照大神的荒魂建立了「荒祭宫」。

顺带一提,江户时代后期,以平田笃为首的复古神道一派在和魂·荒魂的基础上又新提出了幸魂和奇魂,分别承载灵魂「勇、亲、爱、智」四个方面的性质,由一个本体「直灵」所统摄,称为「一灵四魂」。四魂之玉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神道之中反复无常的神就是自然的化身。形态古老、信奉泛灵论的神道,是萨满教的一种。「萨满教(Shamanism)」这个翻译颇有误导性,它并不是某个具体的宗教或信仰传统,而是原始巫术宗教形态的泛称。称之为「巫俗」或许更好些,如今韩国用这个词来称呼古朝鲜以来的固有原始信仰习俗。而中国上古时代的文化也具有非常浓厚的巫术色彩,李泽厚称之为「巫史传统」,即使一早就消失了,其痕迹仍依稀可见。

话说回来,欲有求于神的人类当然希望神一直是和魂,便要想办法安抚神,使其镇静下来,不变成荒神出来作祟。对于逝者的灵魂,也要安抚之,使其安心前往常世,而不要淹留现世变成祟灵。于是便要镇魂。

民俗学大家折口信夫便说过,镇魂是神道的核心。甚至于可以说,神道的几乎所有仪式的目的,都是为了镇魂。「願う(nega-u)」这个今天求人办事时必用的词(「お願いします」),原本指的是向神祈愿。它和「労う(ne-gu/negira-u,犒劳、慰劳)」是同源词,是安抚神灵。另外一个表示祈愿的词,「祈る(ino-ru)」,则和诅咒之意的「呪う(noro-u)」衍生自同一个词根(巧合的是汉语中的「祝」、「咒/呪」也原是分化自同一个字)。

神道中,担任镇魂之大任的,便是巫觋了。

巫女或神之御子

现代日语中,「巫女(miko)」一词往往用来专指神社中的女性神职人员。但我们知道,男性也是有的。事实上,起初miko是不分性别的称呼,亦即《只狼》中出现的「御子(miko)」一词。而日语中用来指巫觋的词有数十个之多:市子(ichiko)、祝(hafuri)、祢宜(negi)、御巫(mikamuko)、物忌(mono-imi)、神斎(kami-itsuki)……不同的神职系统也会采用不同的称呼。其中最常用的除了miko之外还有かんなぎ(kan-nagi,汉字可记作「巫/覡」)。另一位重要的民俗学家南方熊楠认为,「miko」在变成巫女的泛称以前,主要指的是游方巫,也就是游行于四方,接受人们各种镇魂、招魂、降神委托的巫女;而固定于一地,隶属于特定神社的,则称为kan-nagi。kan-nagi也用作巫觋的统称,看过《かんなぎ》的人应该很熟了,这部片中的Nagi便也是巫女(「神薙」仅仅是「当て字」,和本义没有关联,在该作中只用来表示小镇的名字)。我在以前那篇写《天气之子》的文章中提到过,这个词的本义是「神-和ぎ」,安抚神灵的意思,依然是镇魂。

柳田国男的弟子中山太郎有一部研究巫女的专著《日本巫女史》,其中也提出了和南方熊楠一样的观点,把巫女分成了两大系:「神和系」的「神子」、「口寄系」的「市子」,即分别为神社巫和游方巫。(注:这里唐突停住了,因为《日本巫女史》我没看完,原本这里是要留出来再展开说下去的

那么,神道中负责镇魂的是巫女,而本作中担任巫女角色的便是铃芽。回想一下,其实诚哥前两部作品的女主角,都是扮演了巫女的角色。《你的名字》中三叶自己家就是神社,《天气之子》中的阳菜被钦点为「天气巫女」。这回干脆直接让巫女之神登场了。

铃芽东征

故事开篇的宫崎县,在日本神话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连宫崎县官方旅游宣传语都是「神话的故乡(神話のふるさと)」。宫崎县古称日向国,而太阳神一族(皇族)最初降临人间的地方便是这里。日向,便是日之所向的意思。

太阳神天照大神(Amaterasu Ō-mikami,汉字写全应作「天照大御神」)是日本神话的最高神,有着独一无二的尊号「皇大御神(Sumera Ō-mikami)」,传统上被视为日本皇族的始祖。她所率领的高天原神族,被称为「天神(又写作「天津神」Amatsu-kami,「津」是助词,相当于现代的の)」,其后代称为「天孙」。就像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神族击败泰坦神族夺取世界一样,日本神话中高天原神族击败出云神族(国神Kunitsu-kami,又写作「地祇/地神」)的故事,也是非常重要的篇章。同时天孙也作为高天原神族的凡间后代,有着像希腊神话中的半神一样的地位。

有时「天孙」也特指天照大神的孙子迩迩艺(Ninigi,也写作「琼琼杵」),他奉命降临人间,代表天照大神统治人间,这一章即被称为「天孙降临」。迩迩艺虽然出场非常少,但他迎娶富士山之神·木花开耶姬(Konohana no Sakuyabime)的故事很有影响力,同时解释了为何作为神族后裔的日本皇族寿命一代不如一代。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迩迩艺降临的地方,便是日向国高千穗,即今日宫崎县北部,如今这里还有天岩户神社。他在这里定居,直到有一天他的曾孙磐余彦(Iwarebiko)决定向东进发,迁移到大和国的橿原(今奈良县境内),正式登基统治日本。平安时代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皇室追尊其为初代天皇,上汉风谥号「神武天皇」,后世便将他从日向到大和国的迁移称为「神武东征」。

迩迩艺降临时,天钿女是随从之一,她找来了道祖神·猿田彦(Sarutabiko)来为天孙带路。至于神武东征的时候她还在不在,我们不得而知。

但本作中,铃芽其实扮演了东征天皇的角色。

日本的学者早就发现,日本神话不同于其他民族神话的一点在于,它的政治色彩非常浓厚。事实上,《古事记》《日本书纪》的编纂,正是皇家钦点的政治任务。彼时,日本才刚开始向封建王朝过渡,旧时代的地方部落势力仍然强大,而北方仍然没有纳入版图。这时,日本神话便是皇室要推广的「民族叙事」。神话中高天原神族降临人间、使得地神臣服并让渡统治权的经过,便是皇室(史学界称为「大和王权」)统一各个部落并成为共主的经过的神话化。

在神道被定为日本国教的明治25年(1892),日本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久米邦武就曾因为撰文批判日本神话,而被东京大学免职。但他开了个头,学者们逐渐开始以历史的视角去研究日本神话。

注:此处原本也要展开,但资料没有查全

尾声:人的意志

日本神话有明显缺失掉的一环:人的位置。世界上的神话,绝大多数的篇章都是在讲神或半人半神的英雄的故事。然而希腊神话中有丢卡利翁与皮拉用泥土造人,中国神话有女娲抟土造人,日本神话中却彻底没有提到人类(普通的人类)是从何而来的,似乎他们就是那苇原中国的芦苇,从创世之初就在那儿,然后等待着天神降临来统治主宰。

但这些「天孙」无论再怎么不可一世,说自己是天照大神的后代,终究逃不过一个命运:死亡。于是八百万众神各显神通的「神代」终究落幕,「人代」还是来临了。

可是人像苇草一样脆弱(无端联想:日本在日本神话中的名称碰巧就是「豊葦原中国(Toyoashihara no Nakatsu-kuni)」),在作为神的化身的自然面前,抑或是在作为自然化身的神的面前,不堪一击。现代科技的昌明,长久以来让人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甚至战胜和征服自然,直到一场巨大的自然灾害袭来,无数生命在一瞬间消逝,人们才又会回想起被自然支配的恐惧。

所以,《铃芽之旅》是一部怀旧的、保守的动画,它延续的仍然是吉卜力《幽灵公主》等作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共存。不过诚哥似乎把吉卜力没有讲完的部分讲了下去,也似乎是他在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思考多年所得出的答案,而这都蕴含在了最后草太的祷词之中:

命が仮初だとは知っています。死は常に隣にあるとわかっています。それでも私たちは願ってしまう。いま一年、いま一日、いまもう一時だけでも、私たちは永らえたい。

「我知道生命的短暂;我明白死亡如影随形。即便如此,我们也要祈愿。现在的一年、一天、仅剩一小时也好,我们想要活下去。」

这段有点老掉牙的台词是全片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此时再去回顾全片,铃芽似乎就是整个日本的缩影。这个看似阳光开朗的少女,其实将过去的伤痕深深埋藏在内心深处;一路上追着一个目标前进,似乎目的明确,而这个目标一旦消失之后,就立刻变得失魂落魄。

最后铃芽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是直面自己内心阴暗的一面,直面充满伤痕的过去。和拯救他乡异己免于自然环境的毁灭、拯救所爱的小桑来达成自救的阿席达卡不同,铃芽看似也是在通过拯救日本免于毁灭性地震、拯救所爱的草太来救赎自己,但并不是。她并不像阿席达卡一样是个真的英雄,她是事实上脑子里只有草太,要不是常识所缚,她很可能就放任整个东京被地震毁灭,她不是能顾全大局的人。

为什么「没有草太的世界,我很害怕」?因为草太对于她来说,是未来的化身。遇到草太之前的铃芽,虽然看上去是个普通的、甚至有点阳光开朗的JK,但实则是有点麻木地在度过每一天。不禁让我想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中的一句:「在遇到您之前,我的天使,我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好像睡着了,没有活在世上。」是草太重新给了她希望,所以在片中她不得不一时失去草太,迫使她去正式面对自己身上的问题。

这或许就是诚哥像要给出的答案:不要把阴暗的一面避而不谈,也不要把充满伤痛的记忆尘封,而是坦然面对。整个闭门师的历史就是日本的历史,而日本的历史就是在灾难中走来的。

此时,回到本片的标题——「すずめの戸締まり」。在本文靠前的部分,我已经解释了这个标题是对古典神话的巧妙化用,讲原本故事中的开门变成了关门。但本片虽名为关门,但最后高潮处却是铃芽开门。她打开最后一扇常世之门,在环姨的目送下说道:「行ってきます。」这一幕比起后面在常世中波澜壮阔的冒险,其实更算是全片的最高潮,象征着铃芽真正长大了。在原神话中,门开之后,世界也就重归光明。

在常世中和自己的过去做了了结(けじめ)之后,铃芽带回了草太(希望)。一切都回到日常,铃芽又有了希望,虽然未来是未知的,但总归又再次令人期待了,就像铃芽对过去的自己所做的期许一样。

「和解」这个词这几年已经被用烂了,我也有点不想用了。而且虽然铃芽所做的好像是和自己的过去「和解」,但和现实中中文互联网所说的「和解」有着云泥之别:我们说和自己「和解」的时候,其实内心都是脱力的,是无可奈何的。但铃芽的「和解」,是不仅仅接受,还要对一切说「yes」。因为在她的心中,有「生」的意志,那是「人」的意志。最后再次引用草太的祷词,这就是诚哥给出的答案:

「いま一年、いま一日、いまもう一時だけでも、私たちは永らえたい。」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