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垂るの墓》简评:
我的观点如下:高烟勋«萤火虫之墓»里的人道主义和其对于战争的暧昧态度互为表里,呈现出一种相当复杂的叙述效果。
清太父母的死亡在很大程度上是清太与节子悲剧的原因:作为海军军官的父亲是原本可以承担着历史责任的成年人,母亲是原本维持着家的样态并给予爱与价值的存在。但这一切随着燃烧的飞弹与战火而失去,纯洁天真、无辜而不具备责任与力量的儿童与少年被迫流浪。作为与父母形象相对应的、动画中的成年人形象可以说相当普通与寻常(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通常之道德)。清太与节子的生活从原本的丰裕(物质上和精神上均是);到寄人篱下的拮据(物质上被亲戚盘剥,不再上学且兄妹俩唱歌也会被亲戚呵斥);再到住在防空洞里清太因食物的局促而丧失了基本的道德;以及最终的死亡,呈现出一种不断向下堕落的悲剧效果。
但是,作为清太父母死亡原因的战争,在动画中并没有正面呈现:被日本帝国主义践踏的土地、战场上的士兵与武器…被呈现的只是被战火反噬的日本本土的具体可感的百姓。战争在这里似乎被呈现为一种不可被认知的、模糊而暧昧的事物,战争可以说在«萤火虫之墓»里并不在场。
作为缺席的战争并没有真的不存在,而是通过动画中的象征复杂地呈现了出来,比如对于清太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大海。清太和节子在大海中玩耍、居民在海水中获取必要的盐分,蓝天沙滩景象中的海水构成美好的象征。海水的转喻是水,是灭火的大雨(它给予新生),是清太和节子在浴缸中愉快洗澡的热水,是得以种植水稻、给予粮食的水田。大海/水具有理想与美好意义的同时被染上了不祥的色彩——清太父亲是一名海军军官。父亲是清太的希望,但在家庭中有责任感的父亲在战争中角色并不光荣,战舰上的军人以侵略者的形象在大海上行动,最后在战争中死亡、沉入大海。这也许给予了大海以诅咒与污染——海水是无法治愈节子的痱子和疾病的。
清太对战争显然没有做什么有效的思考——战争的失败意味着父亲的死亡。无法回到家庭之中的清太从文明之中堕落下去,战争的失败加速了这一过程并且宣判了少年与儿童的命运。我认为,这种避重就轻是有意为之。聚焦于生存的悲剧隐隐混淆了战争:如果战争胜利,那么清太和节子将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之中(像在洋馆里听音乐跳舞的女士们一样),精神没有退化的清太与节子将得以在爱中茁壮成长——同时继续保持着战争的暧昧。
萤火虫的象征同样至关重要。萤火虫伴随着死亡:这一象征的变体是被燃烧弹摧毁的房屋与百姓(燃烧弹尾部的火焰是萤火虫的隐喻);同时在防空洞的蚊帐里,清太透过萤火虫的光亮回忆战舰阅兵仪式同样隐喻着父亲的死亡与战争的失败。萤火虫同时具有一种神秘化的色彩:清太在萤火虫的陪伴下得以回顾他的遭遇;尸体在火焰中被燃烧,萤火虫的变体成为了翻飞的火星,而死亡同时被赋予了一种神秘化的仪式色彩。
萤火虫也许象征着在战争中逝去的人们——节子对萤火虫的埋葬与人们对遗体的态度相同,这似乎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立场。同时,被埋葬的萤火虫本身也代表着作为武器的燃烧弹,对武器的埋葬体现了对于战争不再重复的期盼。但是,萤火虫也代表着这场侵略战争里的士兵(清太通过萤火虫回忆起父亲的战舰),埋葬萤火虫的行为也被因此赋予双重意义。如果节子是真诚的,那么萤火虫之墓对于战争的态度可以认为是暧昧的:对战争的恐惧与对战争的期盼相互缠绕。
同时,萤火虫之墓在清太和节子死后被彻底遗忘,清太以灵魂/幽灵的身份注视着他的经历。清太无法说话也无法被人看到(在他身边的萤火虫应当也是如此),清太/萤火虫成为了一个无法对此进行改变、甚至无法对此进行评价的幽灵。当战争结束以后,百姓得以重建家园,回到洋馆中的小姐们载歌载舞,多年后原本的废墟成为了繁荣的城市。而清太/萤火虫的幽灵依然注视着这一切,那么可以认为战争的暧昧与模糊依然如幽灵般环绕在萤火虫身旁。
来自:Bangu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