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Sonny Boy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Sonny Boy》简评:

首先我承认,直到我看这部动画之前,我甚至从来没有听过Sonny Boy这个名字,对带有“漂流”二字的动漫仅限于“漂流家园”。真是相见恨晚!
于是我决定为它写一个观后感,虽可能有些僭越,因为说到底,我根本没有看懂这部动画,但是不写点什么出来总感觉是对不起它的,同时也是对不起我自己的。
《Sonny Boy》(以下简称“SB”虽然不好听但是忍忍吧 打全称太累了)中文译《漂流少年》,是2021年7月的一部由MADHOUSE制作、夏目真吾导演、编剧的原创作品。导演夏目真吾(人脉王)是一拳超人第一季的导演,同时也算是汤浅政明的后辈,所以在画风上面总能看到汤浅政明的影子。不查不知道,SB的音乐指导请来了渡边信一郎,第8回的分镜演出原画作监还是圣斋藤。
故事讲述包括男主长良和两位女生希和瑞穗在内的36名同学因未知原因陷入神秘的空间,连同学校一起漂流。学生们获得了各种超能力,不断探索这个世界。以上就是对这部动画最简单的剧情概括。简单的故事,却讲着深奥的道理,SB的“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的特色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叠个甲先:以下内容均为个人理解与感想,理解不到位是肯定的,毕竟我是个不学文的粗人,若想了解SB更深层的内涵与解析的请移步B站。
泛式在当季度的完结吐槽中未对这部动画做出任何主观评价和理解,只是说“看这部番如同爬珠峰”这样的措辞来突出SB的高深。SB的主题思想其实与EVA大差不差,都是对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刻画,不过设定上SB要比EVA简单不少,但是其内容的深度其实不比EVA要差,甚至比EVA更要抽象。SB之所以难懂,本质上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导致的,作为夏目真吾兼任导演与编剧的原创动画,看得出来夏目真吾把自己想讲述的内容全都压缩在短短的12集的动画中,过大的体量让SB的理解难度骤增。这也是SB评分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SB的本质上其实是青春群像。主角团本质上的四个人,主打虚无主义的长良与瑞穗,迈向远方而不是驻足原地的“蒲公英派”希,和超高智商看透世俗精通神学的印度人拉吉塔尼。每一回的情节推进基本上都是从这四位切入展开的,除了能力值点满的拉吉塔尼与作为“指南针”存在的希,长良与瑞穗的成长其实是大主线。对比第1回与第12回对漂流前的刻画,长良从一个对鸟见死不救,没有心,被人漠视的“小市民”,进化为会主动想收养摔在地下的小鸟,以及瑞穗在漂流结束后对长良说的“只要你还残留着那座岛上的你的影子就没问题的”这句话,长良的成长真的是有目共睹的;另一边瑞穗的变化更是大,从最开始的性格孤僻、怪脾气,逐渐被希与长良带入群体,融入大家,漂流结束后瑞穗也装作失忆,但最终选择了与长良相认,接受了改变的自己,自愿走出了原来的阴影。
接下来说说对虚无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刻画。动画两次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反正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一次是在第2回,一次是在第12回,不过第12回的时候长良紧接着说“但这里是我选择的世界”,长良此刻已然将存在主义内化。最早长良和瑞穗其实都秉承着这个理念,所以说在漂流最开始时二人都是比较消极的态度,都是停留原地展望的“向日葵派”。但希的出现带动了长良的行动,第一回结尾希问长良,长良收到希的影响回答了“蒲公英派”,从此刻开始,长良逐渐理解世界,逐渐“存在”。另外一个关键点节点是第5回12分26秒到15分30秒短短3分钟的“夜钓”这一幕,这一幕是全片我最喜欢的一幕,BGM超绝的鼓点、稳健的bass行进以及朴实无华的吉他,配合着超绝的文案,极致的视听体验。希对长良说“必须要在今后的人生找到自己的意义才行”,这或许是长良真正迈向存在主义的转折点,从这以后长良的行动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被存在主义影响着了。随后的第7回修建巴别塔的那一幕(刚好前两天看华氏451度提到过),二星的死引发了长良对修建巴别塔世界的怀疑,对世界发出了质疑,体现出长良内心虚无的“巴别塔”也在逐渐崩坏。最后漂流结尾时第11回拉吉塔尼与长良的对话则是彻底将长良内心打开的那把钥匙,拉吉塔尼一边说着“人生是没有结果的徒劳”(这句话是川端康成的雪国中岛村对驹子说过的话),一边又引导着长良认识自己,走向存在。于是在第12回回到现实的路上遇到神明校长说“你们不能从这里出去”,长良回答“你没说我们出不去吧”,不被条条框框束缚,这同样也是华氏451度写在最前面的那句话:“如果他们给了你画好线的纸,不要按着线写”。
全片中拉吉塔尼这个角色的设计可谓是点睛之笔,就是那“蛋糕上的草莓”。一位出场即巅峰,一位圣者、指引者,耶稣一般的存在,全片最可靠的男人。这样一个知性的人物,带有些许的神秘感,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从未止步。陷入漂流后仍保持着理性,不断探索漂流世界的本质,追寻的是最纯粹、最真是的“存在”。拉吉塔尼曾两次离开长良等人,一次是“巴别塔”章节后,拉吉塔尼乘着船去大海的更远方探索世界,第二次是在故事的最后,长良和瑞穗坐着拉吉塔尼制作的火箭“土星5号”回到了现实世界,而拉吉塔尼留在漂流的世界变成了森林,永远地和动物们生存在了一起。这是拉吉塔尼选择的未来,是拉吉塔尼精神的永续。
限于篇幅,我这里只发表一些对大主线的看法,另外一些小支线同样内涵深厚,比如对战争的暗线描写,猴子棒球场,希的死,两条爱情线,山彦前辈的故事,以及其他次要人物明星、朝风、老师、神明校长的角色塑造以及人物能力和我对漂流世界本质的认知什么的其实我都有些想说的,暂且点到为止吧
然后说一些有意思的小细节,第11回和第12回的画面对比十分强烈,第11回的漂流世界色彩鲜艳,但到了第12回中回到现实世界后,天空却是灰暗的还下着雨,行人打的伞也都是灰色的,路上只有不打伞的长良和打着鲜艳黄伞的瑞穗,也鲜明地对比着漂流世界与现实世界,让漂流世界增添了魔幻色彩。另外第10回的标题是“夏日与修罗”,第11回是“少年与海”,明牌neta宫泽贤治的春与修罗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其实说到底,看这部动画时我也没有想那么多,这也就导致了第一遍完全没看懂,所以立马启程又看了一遍,才能对什么虚无主义存在主义这些对我陌生的概念多一些了解。但或许,我们看这部动画的时候也不必想太多,重要的不是看没看懂,看出了什么内涵,重要的应该是自己的感受,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才是重要的。正如回到漂流的本质,长良最终发出“漂流这事真的发生过吗”,漂流这件事本身就很虚幻,而要理解漂流世界的本质,就连拉吉塔尼也难说做得到,但最重要的不是漂流世界的内涵,而是“只要你还残留着那座岛上的你的影子就没问题的”这段经历,或许才是弥足珍贵的宝物。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是苏轼在《临江仙·送钱穆父》中的诗句。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就像一场逆行的旅程,很多人和事都是匆匆而过,不值得纠缠。而这也是我第一遍看完SB后脑海中闪过的内容,长良等人漂流时处于初中升高中的阶段,这次漂流的经历会伴随长良的人生,而我同样也很庆幸在即将高中毕业的现在接触了这部动画,人生就如漂流一样,“逆旅”或许是既定的现实,是不可磨灭的虚无,但“我亦是行人”,对未来的抉择,是我们自己掌握的“存在”,这可能也是漂流到最后的本质吧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