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コゼットの肖像神学美学与珂赛特的肖像

《コゼットの肖像》简评:

马尔切罗爱珂赛特吗?这是个并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在马尔切罗看来,珂赛特需要“上升”。
肉体凡躯的珂赛特被描绘到画布之上,从而获得可以触碰到神明之领域的绝对之美。“绝对者是一”,为了作为绝对之美的肖像能够成为“一”,珂赛特必须死。就好像为了美能够成就自身,金阁必须被毁灭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马尔切罗高呼“停一停吧”,他真正的身份是烧毁金阁寺的沟口。歌德变成了三岛由纪夫,好像确实更符合日本的文化背景。
然后珂赛特的肖像获得了灵魂,这是马尔切罗之爱带来的奇迹。我不认为谈论马尔切罗爱不爱珂赛特会有意义,但是要知道,马尔切罗爱的终究不是“美自身”。他所绘画的珂赛特并非圣像(icon),到底是偶像(idol)。二者的区别在于圣像使人的目光穿透自身而指向不可见的绝对者,而后者引导目光滞留于自身之上从而隐匿自身,呈现出绝对者的假象。引诱着仓桥的“珂赛特”显然是后者。马尔切罗所描绘并且因而爱着的就并非作为绝对者的美自身(美自身必然同时是真自身与善自身),而只是绝对之美罢了。
第三话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绝对之美妄图僭越为绝对者。于是肖像选择了仓桥永莉——这是理所当然的,他是一个艺术家,他天然倾心于美。但是他爱,他爱珂赛特更胜于爱某种抽象的概念,所以他看见了绝对之美的苍白。
亚里士多德让形式寓于质料之中,而巴尔塔萨让形式在质形复合物中迸发出辉光。这辉光是美——也就是真与善之所以成为动力的要素。如果没有美,真与善不可能被坚定地选择;但是美如果脱离了真和善,就彻底丧失了蒙庥的理由。珂赛特大概就是真善美之整全,与之相比,肖像不过是美丽的切片。
肖像自然自认高于珂赛特本人,因为辉光不见辉光。仓桥永莉在东京塔上的发言注定了肖像看不见珂赛特的存在。仓桥永莉用鲜血绘制出了珂赛特的切实存在,也就是以肖像为形式的“美”、以爱为形式的“善”和以血为形式的“真”。
最后真泷翔子出现,评价说仓桥永莉的画比马尔切罗的画更加温暖,或许可以看作圣像胜于偶像的表征。我不认为真泷翔子是珂赛特的转世,只认为珂赛特借用了这个躯壳。看见一个很有意思的解读是:“痴迷于器物中的虚妄之爱,而忽视身边的真实之爱者,必遭诅咒”。那么用爱之整全击碎美之虚妄的仓桥永莉,拥有的竟是虚妄之爱。我对这个问题持有开放态度。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