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劇場版 Air/まごころを、君に随便谈谈

《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劇場版 Air/まごころを、君に》简评:

几年前看过一个混剪mad,里面开篇的一句话让我很受用,“梦是什么?是现实的延续,现实是什么?是梦的终结”。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旧EVA系列的核心观点,第一次观看EVA的我所受到的冲击不亚于在深夜看小说时无意间点到了弹窗广告,从此成为了全年无休的机长,不过那都是后话了。回归正题,在结束了26集的旅程后,精神受到极大的影响,后两集的意识流文笔过于抽象,年仅14岁的我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一部动漫的结局会如此的怪奇。在朋友的推荐下,周末的深夜里,花了一晚上时间补完了旧剧场版,只有两个字,酣畅。如同第一次起飞痛快,喷涌而出。很多人说旧剧场版相较于原番剧要更加的晦涩。的确,痞子在创造的时候刻意的加入了许多现实的元素,使得影片充斥一股悲凉的氛围,不论是串串香的无力,还是说世界大团圆(橙汁版)的猎奇,这些场景都让影片的基调变的十分沉重,不过想要表达的思想反而更加清晰。考虑到彼时的霓虹社会压力大的出奇,再加上麻原彰晃的毒气事件,这样一部作品理应带有着些许悲伤的气氛,可每次观看完之后,内心却又有股抑制不住喜悦,即使大部分角色都死了。对于真嗣而言,童年阴影,少年打击,青年迷茫,中年的危机(真的能够活到中年?)。各种细碎的痛苦是每个人成长的常态,却又能有多少人真正在团团迷雾的干扰与阻碍下还能怀抱自己的理想笔直走向自己最想要的景色。很多人说剧中的角色被缔造出来就是为了围着真嗣转,可能是吧,但个人拙见,剧中,没有人在意真嗣。司令从始至终在乎的就是唯,真嗣对他而言只是唯的遗物。在香香的眼中,真嗣从一开始就只是第三适格者,或许在中期的那一吻之后又了些许改变,但这些改变也不足以支撑自己的骄傲破碎,说实在的,小时候的我很讨厌香香,可能是童年的我也遇到过这种娇蛮的女孩子,现在回过头来看,她的人物弧光十分完善,骄傲的背后是破碎的自己,在她被分尸之前脑海里是否也回忆过那一吻对于她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绫波,复杂的存在,她喜欢过真嗣吗?或者说,她喜欢的是真嗣吗?之前看过许多解析,有些博主认为丽在微笑之后就对真嗣有了好感,甚至是喜欢。但个人想法,可能在她自爆之前,绫波从未有过喜欢这样的情绪,之前的所作所为更多是代偿心理,司令在她的心中有着多大地位,真嗣作为唯二愿意拯救她的人,是否绫波只是用了同一种方法去对待这种感情?地狱的是,绫波在死之前才意识到这样的情感。美理,成熟的孩子,之前似乎理想成为遗憾是大多数人的宿命。但为理想抗争现实是我们每个人活着的证明。我们没有活出理想的样子,我们却也没有向现实低头。此刻在这世界上的一呼一吸,都活出了我们自己的样子。美理的一生充斥遗憾,父亲的死对她的影响极大,与加持之间的感情藕断丝连,从某种角度来说,她和真嗣是一类人,同样的异类,只不过她更会保护自己,狂放的喝酒的姿态背后,是否也代表着过去的苦楚。也想对美理说:“这些细碎的痛苦和磨折,坦白说,不会带给我们任何有益的体验,但面对痛苦和磨折的方式会。保持愤怒,也保持温柔。”
厌倦的时候,焦虑的时候,还是喜欢习惯性地拿起纸笔,慢慢画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在迷茫的白纸上,一毫米一毫米地描摹出想要的样子。凡事莫不如此,万物之间也不过是一毫米一毫米发生的事情。分毫之间,即是宇宙,也是日常琐碎的微尘如一地鸡毛。我有时很羡慕逻辑混乱的人,他们的混乱和生活的荒诞不谋而合。因为混乱,他们早已习惯苟且、拥抱平庸。每次观看EVA都会有新的感受,可能是因为长大之后有了更多的生活体验,也可能只是单纯的矫情,不论如何,借用前段时间翻阅荀子的一段话:“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最后,愿大家乐做无忧君子,博学切问,高行微言。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