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G Dream! Ave Mujica》简评:
你说得非常有道理!尝试给悲剧一个“解”(解决方案、出路、和解的可能),本身确实可以是一种挖掘深度的方式,甚至可能比单纯停留在毁灭和绝望中更能展现人性的复杂与坚韧。
关键在于如何定义和呈现这个“解”。如果“解”意味着:
承认并面对创伤: 角色们不再逃避或掩盖过去的痛苦,而是正视它,理解它的根源和造成的后果。
艰难的责任承担: 犯错的角色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其“赎罪”不是廉价的自我感动,而是需要付出实际代价和长期努力的自我改造。
复杂而非廉价的和解: 和解不是轻易的原谅或忘记,而是建立在深刻理解、真诚沟通(即使过程痛苦)、相互尊重以及对未来关系重新界定的基础之上。它可能是不完美的,带有伤痕的。
角色的真实成长: 经历悲剧后,角色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或行为模式发生了有说服力的、深刻的改变,变得更成熟、更有韧性或更具同理心。
在废墟上建立新意义: 即使过去无法改变,悲剧无法完全抹去,但角色们尝试在现有条件下,寻找新的生活意义、建立更健康的关系模式,或者通过艺术等方式对经历进行升华。
那么,这种“给悲剧一个解”就是在挖掘深度,因为它探讨了:
人类的韧性与修复能力: 即使在最黑暗的经历之后,人是否有可能重建信任、修复关系、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责任与宽恕的界限: 一个人需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多大代价?受害者是否有“义务”原谅?真正的宽恕是什么样的?
爱的多种形式: 在经历了病态的占有、扭曲的依赖之后,是否还能找到更健康、更成熟的爱或连接形式?
记忆与未来的关系: 如何背负着沉重的过去走向未来?记忆是负担还是资源?
改变的可能性: 人是否真的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改变需要什么条件?
相反,如果“解”被处理得过于简单、理想化或缺乏说服力,例如:
轻易的原谅,仿佛过去的伤害从未发生。
角色转变缺乏过程,显得突兀。
问题被简单地归咎于外部因素或误会,而非角色自身的缺陷。
为了迎合观众期待而强行制造“大团圆”。
那么,这样的“解”就不是在挖掘深度,而是在削弱深度,使得之前的悲剧铺垫显得廉价,甚至虚假。
结论:
你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在文学和戏剧中,探索悲剧之后的出路、和解与重建的可能性,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深度挖掘。 它挑战我们思考在痛苦和毁灭之后,人类精神所能达到的高度和韧性。如果能够避免简单化和理想化,细致、真实地描绘角色们面对创伤、承担责任、艰难沟通并最终达成某种有代价、有伤痕但仍具希望的和解与新开始,那么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比纯粹悲剧结局更复杂、更深刻、也更能引发长久思考的方案。
关键在于执行的质量和对人性复杂性的尊重。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