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简评:
游戏首先给到玩家的是一个与现实相近但又参杂了大量日系元素的虚构世界。这样奇异搞笑的故事背景使得玩家在游玩初期的代入感处于一个恰当的程度:一方面避免复制现实社会限制剧情冲突程度和故事可信度,另一方面又避免花大量篇幅一板一眼地向玩家介绍故事背景(毕竟故事的时间跨度并不长,情节也不复杂);当然也回避了对于现实政治的严肃讨论。
这种背景设定也成功地引来了反对派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嘻嘻哈哈以及建制派对于这部分内容的骂骂咧咧。
说回到故事本身,游戏的剧情冲突是直接建立在高考制度和应试教育体系上的。高中无疑是个好用且常用的舞台,能够让作者“轻松”地把情情爱爱和制度批判都塞进故事中。可惜高考对于中国人太重要、太真实了,以至于选择高中作为剧情发展的舞台成功地将很多玩家的视线吸引到现实的、具体的高考制度和高中教育上去了。steam的差评中有不少长评都在讨论作品对于教育制度的刻画的失真以及true end中两个主角逃之夭夭的结尾,将其视作一次模板化的反叛以及资产阶级招笑的自由平等。
“费拉做题蛆偶遇18岁女高ギターヒーロー,惊觉人生是旷野”的True End确实是蝙蝠人闹麻了,可是若是选择和茨维娅站在一起,这种结局自然是理所应当的。茨维娅·斯特鲁加斯卡娅既然是资产阶级大小姐出生,玩脱了靠爹妈兜底,对于自己的鲁莽行动毫不后悔(“走了一些弯路”)并同小男友一起润到国外又有什么奇怪的呢(配角朴丹尼也是类似的,只是父母的态度有所区别)?这正是本作试图讽刺的一种情况——富蛆耍疯了就靠自己的资产兜底,明明技术上拼不过体制,逻辑上论不过体制,把一群“炮灰”卷了进来,却还能认为自己“造反有理,青春无悔”,最终拍拍屁股走人时还把自己的逃跑行为说成追寻自由。
而直接点出这一点的,正是另一位主人公/原政教处主任/现任校长/前民运分子夏甲。在故事的末尾,夏甲并不是以柏克勤/古板教师/传统家长那样单纯的反对者形象出现的,而是以革命前辈的形象出现,体现了革命过后的冷静和理性。游戏通过夏甲质(拷)问(打)西西弗和茨维娅引出了关于自由公平正义的代价的问题,并实现了对于茨维娅的幼稚行为的讽刺。如果只是把夏甲当作反派,当作革命反对者来看待,而不是当作一个主角等人的革命前辈和老师来对待,那么自然就会认为作者是单纯地鼓励反抗和反抗到底。
再看故事的结局,主人公西西弗以及他的朋友们并没有通过那场“校园革命”获得“解放”。无论是NE、GE中和真穗过上平凡的生活,还是TE中和茨维娅勇闯美利坚,主人公们都没有改变帝国的教育制度,甚至连驳倒夏甲的论点和论据都做不到。在故事的最后,夏甲都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维护正义,而西西弗等人只能回归个人的“小确幸”。如果认为作者鼓励人们通过反抗实现解放,那么这三个结局毫无疑问都是Bad End(甚至可以说TE就是将逃跑伪装成反抗,连GE都不如,属于和NE一样的水平),只是相比起西西弗被夏甲举报蹲大牢的下场都算是less evil了。而TE之所以是TE,恐怕只是方便衔接到CODA篇章以满足创作者在政治表达方面的恶趣味,否则继续做题家的人生道路和真穗一起考入大学才是更合理的TE。
所以游戏的核心有对具体制度的批评,也有对于反抗的渴望,但更多的是对许多“革命者”的思想和行为的反思,对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代价的讨论——仰仗着与生俱来的资本试图掀起革命的“茨维娅”们真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吗?他们的同伴也能承担的起革命的代价吗?
除此以外,作品还在看似幸福美满实则反抗失败的剧情中透露出对于革命失败和不可能的些许茫然和虚无感。在“官方同人”CODA中这种反抗不可能的虚无感有更多的体现——哪有什么组一辈子乐队,只有洪水在不断地上涨——当导弹的尾焰划过天空,西西弗永无止境的日常终于终结了,一切都炸了个稀巴烂。但这并非世界的终结,幸存者们还是得继续自己的生活。
“請不要這樣說!……世界上每個活著的人,都配得上活下去,都應該努力活下去…”
对于西西弗和茨维娅,逃离江城不是对夏甲和帝国体制的反抗,逃跑只是逃跑;而这种逃跑既没有改变也无法逃离更高层面的制度和危机。
另外有意思的是,CODA中完全没有对于陶涛涛的描写,不知道是作者遗漏了,还是表达了陶涛涛那种”技术中立“的不可能。至于奈鹤,她既不是筑野真穗那样除了努力做题别无选择的普通人,也不拥有茨维雅那样有着殷实的家庭背景,而是与一切都保持恰当的距离,随波逐流的“中产阶级”,直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强迫其做出改变。大概也是因此没有奈鹤线,在IC和CC篇章中奈鹤具有某种“疏离感”w,并不是会和西西弗这种奇怪插班生在短时间内建立亲密关系的人。
当然,政治上的想象力也就到此为止了。NE、GE也好,TE、CODA也罢,没有办法描写“校园革命”之后西西弗的生活,就像没有办法给出解决帝国教育体制的方法一样——和真穗进入同一所大学之后,和茨维娅站在核战废墟上之后,西西弗要怎样面对未来日复一日的生活呢?这个问题最终只能由西西弗自己探索了。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