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到最近几年班固米动画社区的变化:热门动画里两极化打分越来越多,单集动画讨论里对动画的解构越来越多,对动画内容的讨论越来越少。这是否反映出一种用户逻辑的转变:在班固米,动画评分已经从动画的附属品悄然变为主体,动画本身已经成为了评分的附庸,班固米的主流动画受众已经难以做到不带预期、不加评判、纯粹地感受动画。
对动画的异化
对动画的评分只是对动画的异化,对动画的评价过程则是对观看体验的异化。当我们对作品进行越来越细分的评价和解构时,我们是否在将我们的观看体验进行肢解?我们是否在强迫观感去匹配预设的框架?这种现象在追番时尤其显著,当我们看完一集时,立即通过发表评价以及参与社区讨论来完成这集的观感净化,这是否意味着这种例程已经成为了看番体验的一部分,还是说看番只是为了完成这个例程?
解构的双向性
班固米的大部分番剧评分人数不多,当用户能认知到自己的评分对动画总分的影响时,就会将自己的看番体验和动画总分之间产生深度的连接。当用户不断深度研究评分、细化评分时,不可避免地受到评分的,评分成为了用户和作品之间被异化的桥梁,用户在异化动画的同时,评分系统也在异化用户的看番体验。最终这种由动画评分所连接起来的用户逐渐形成意识形态,动画成为了用户集体构建的符号性幻想,真实的看番体验和真实的作品本质成为了需要被压抑的创伤性内核。
两分制的疏离感
重新审视当前最大的两分制平台steam,我们发现这种评价机制天然打造出用户与评分之间的疏离感,用户难以将自己的游玩体验投射到评分中,二分制通过评价系统的贫瘠性迫使用户进行现象学还原,反而流出了真实用户体验的表达空间。看似自由的选择越多,主体反而越被能指链囚禁。
十分制下的两极化
十分制下的两极化是否等同于两分制?这实际上存在本质区别。与两分制的疏离感不同,十分制下的两极化正好印证了用户强烈地将看番体验投射到评分上。前者承认认知的不可通约性,而后者仍沉浸在对评分的幻想中。
但是说到底,两分制只不过也是评分系统下的消极自由罢了,只要评分系统存在,异化就不可避免。那些最认真标注动画的用户,也是最常抱怨变味的用户,他们用仪式般的记录对抗评分的异化,却又让记录本身成为新的异化。也许切断所有评分体系的连接,独自漂流到意识的深海,才是原教旨主义者最终的归宿。
越是对作品进行解构,越是远离作品本质。越是深入动画评分,越是被动画评分所裹挟。越是深入班固米,越是想要逃离班固米本身。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