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简评:
**半夜睡不着瞎写的,一点都不专业,轻喷
《mono》动画开播前,监督爱敬亮太曾在访谈中表示,本作在演出上的方针是“展现动画的独特魅力和表现手法,而非过分接近实拍的效果”,这恰好与《摇曳露营》监督京极义昭的“写实派”是截然相反的(详见这篇访谈)。因此可以预见到,《mono》会大量地运用Q版、颜艺、气泡、网格、流背等手法,让作品的气氛变得活泼跳动,同时展现角色的萌属性。但如果对演出的目标仅限于此的话,这部作品很难从众多的轻百日常中脱颖而出。而第2话,尤其是A Part的演出在情绪上的调动,把这部作品上升了一个高度。
如果要概括一下这一Part的情节的话,其实并不复杂:皋月和杏放风筝失败→摄影部人数不足面临废部危机→抱着忐忑的心情去和樱子商量合并事宜→樱子爽快地答应了→樱子的技术很强,解决了风筝不稳的问题→三个人一起去舞鹤城公园航拍→航拍经历勾起了樱子对电影部的回忆→三个人开心地满载而归,商量新社团的名字→樱子把幽灵部员转移过来,成功解决了废部危机。可以看到情节是一波三折的,同时樱子这个角色身上也有反差萌(无口女孩,表面上沉默寡言、面无表情,但能力极强,内心世界丰富,且很能吃),而演出的切入点正是情节的反转和角色的反差。
第一个情节反转的点就是皋月和杏找樱子商量合并社团的桥段。前面4分50秒还在卖萌颜艺,但当两人走出办公室之后,音乐就转变成了惆怅的钢琴曲,同时给了空荡走廊的广角镜头,以及樱子孤单的背影白场镜头来营造落寞的氛围,令观众开始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然后,两人进入了部室,樱子说出那句“好啊(114)”的时候,惆怅的音乐就在此寸止了。音乐的配合让人忍俊不禁,原来问题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啊,不愧是没问题女士(要不叫114女士也行吧)
同样的伎俩接下来又玩了一次,皋月鼓起勇气跟樱子谈判合并社团的事情,这里的构图明显变得歪斜了,色彩也变得更冷且更饱和,同时用遮幅来压缩上下空间(真不是有个遮幅就叫电影感的),把皋月紧张的内心戏表现到了极致,又勾起观众的兴趣:这次她还会答应吗?(其实仰视镜头也是一种暗示,体现一种压迫感?)
背景音乐再一次在樱子答应的时候寸止了呢。演出可太懂观众想看什么了,皋月和杏的落寞与樱子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动画通过塑造这种反差让观众捧腹大笑,实在是太妙了。
合并社团的问题解决以后,主角团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接下来樱子加入了风筝摄影并靠着自己技术力解决了风筝摇晃的问题(看起来不是风筝本身的问题),这一段属于过渡段,演出又回到了卖萌颜艺的风格,在情绪流上给观众放松的时间(不过杏的鬼叫真的很引人注目),为接下来的高潮回做好铺垫。
而紧接着,樱子提议去地势更高的舞鹤城公园放风筝。这里到了检验风筝摄影最后成果的阶段,演出上要把情绪爆发到最高点,所以着重描绘了三人一路跑到城墙顶上时的“动感”,而且构图和运镜的选择也比较丰富,旋转镜头、广角镜头以及follow风筝或者角色的特写镜头都有运用。
(感觉这里气泡的实际用途是遮住跑动的人物来减少作画张数?)
静止画,但是用流背来体现动感
这里闪闪发光的效果做得不错
航拍画面没画出原作里有的风筝线,有点偷懒了,但考虑到要做出镜头晃动的效果,还是情有可原
从航拍镜头用叠化效果转场到手机画面,音乐也有剪辑的痕迹,为的是压缩时间进入下一幕。而这一幕的演出更是整个Part的点睛之笔,让樱子这个角色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
皋月和杏讨论着如何才能让航拍效果更好,这让樱子勾起了自己上一年在电影部的回忆。
那么动画是如何展现回忆镜头的呢?
先切镜到樱子面无表情的脸部特写,然后过渡到黑白画面,旋转镜头到反方向,最后白场过渡到上一年樱子和前辈一起拍电影的回忆场景。
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镜头,从第三视角看到樱子的表情呆滞,瞬间进入了樱子第一视角的内心世界——原来看起来寡言少语的“无口少女”,内心世界也是非常丰富的呢,在电影部即将废部之际,皋月和杏找到了孤单的她,让她重拾了拍摄的快乐,心底里其实是很感激的。
如果换作别的演出,可能用一个闪白转场就切到回忆镜头了吧,这样的话效果也许远不如现在。
同时,在今昔对比的镜头上,景别和构图也做了匹配,都是有前景遮挡的望远正机位。上一年,樱子还是电影部的普通一员(这里前辈的身姿占了大比例放在前景),举着反光板和前辈一起享受拍电影的乐趣(这个反光板是动画自己加的,反正漫画我是看不出樱子手上拿了什么东西);转眼间,物是人非,只剩下3个人,画面中的构图也变得空荡了许多,樱子也从无名小辈变成了技术力高超的熟手,3个人一起重拾那份简单而纯真的快乐。
接下来是三人回家路上讨论新社团的名字,一开始的镜头设置比较平常,先用望远的正机位交代环境,然后正反打来展现三个人的集思广益。
但是,之后有一个细节又让樱子的塑造更上了一层楼。
编剧给讨论过程的台词稍微加了点戏,漫画里只有“Pholim”“Moshot”“Cineure”,动画则多加了一轮,又造出来了“Nemasna”“Vep”“Moto”,而樱子说出“Moto”后,皋月和杏都忍不住笑了,随后樱子也发出了微弱的笑声。
注意此时的镜头安排,由正反打切换到了樱子的背影特写,而没有画出樱子的笑容。这里的留白处理非常高明,樱子是一个不擅长流露出自身喜怒哀乐的人,但经历了风筝摄影活动之后,皋月和杏成为了她亲近的人,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使得她可以向她们流露出真挚的笑容。然而这份快乐只在这三个女孩之间共享,身为观众的我们是看不见的。这与《摇曳露营》第一季第5话的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妙,芝麻凛和抚子互相分享着自己拍下的夜景,但观众却看不见她们拍下的照片是什么样子的。
结语:优秀的演出家会在情绪和氛围的表达上下功夫
mono第2话的表现着实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每当看到樱子回忆往事的镜头都会潸然泪下,单集和OPED也循环了快100遍,直到现在都没缓过神来。但当我们回头分析这话的演出,真的有用到很多夸张的构图和运镜吗?其实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手法,但其优秀之处在于对细节的把控、人物的塑造和氛围的渲染都十分用心,也很擅长利用情节的反转和性格的反差来调动观众的情绪,这就是演出家之间的差距啊。我自认为是一个感情薄弱的人,自己很难从文字和图画中感受到角色的感情,每次看完了就只能记得大致的梗概,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动画是很有魅力的,因为好的动画会把漫画格子中的寥寥几笔扩充细节,让角色真正地活灵活现。
同时,第2话的演出在大方向上也是无比贴合主题的。《mono》这部番总是被认为是讲摄影的,但正如原作者afro自述,标题的意思是“各种各样的物”。也就是说,“全景摄影”是引子,表明了世界的包罗万象;而“通过培养各种兴趣爱好来享受生活,结识朋友,收获纯正的快乐”才是这部作品的里子。其并不像其他同类“美少女干什么”的作品那样“只把目光放在某个专一领域”,而是直指了生活的真谛。而很明显,第2话的演出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对樱子的塑造更为立体,用镜头语言来表达了她在遇到皋月和杏之后的心境是如何变化的,而这份快乐和治愈也会通过镜头传染给观众,“原来培养兴趣爱好会让我这么快乐啊”。
最后贴一张本话演出蓝崎灯的贺图吧,与其他staff所绘贺图不同的是,蓝崎老师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美少女的形象上,而是绘制了她们在蓝天白云下尽情玩耍的美丽画卷,也能看出这位演出家的视角是如此独特。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