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アイドルマスター シンデレラガールズ U149》简评:
“偶像是贩卖梦想的职业”是我很认同的一句话,它可以被用各种方式解读,喜欢偶像的人会看到当中的“梦想”,它象征了偶像所代表的美好、憧憬和闪耀;而反之则会看见“贩卖”和“职业”,也就是常说的“业界黑暗”、“大人的世界”或者直白地说——”潜规则”。
在二次元偶像这个概念中,为了卖角色,或者说塑造角色,一般会刻意地忽略后者,因为小偶像在大人的世界中是无力的,她们似乎没法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去改变什么,强调现实的偶像动画,诸如wug和gbc,一个在带观众看完大人世界的黑暗后,把逃跑的社长摇了回来救场,再空降了一个神级编曲人带这群新兵蛋子靠两首歌打进全国决赛;另一个摇滚了半天反抗了半天,到头来发现是自己年少轻狂不懂事闹麻了,和解妥协然后一转过家家,而她们表现成长的方法无一不是把问题又归回到了内部矛盾中,成员吵架、和解、互相扶持、解开心结,一起kirakiradokidoki,完成这些之后她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成功,回到以偶像大师本家和拉拉为代表的传统偶像动画的道路中。
但在U149,在这个以一群最大11岁最小仅有9岁的小学生为主角的充满犯罪气息的动画中,却在一开头就给出了比任何“真实系偶像动画”都要更大的压力——仅仅出于一时兴起就搬出企划的不负责任的大人、被临时抓来顶缸的只干过三年杂活的愣头青制作人、爱丽丝对于偶像事业的认真劲和父母对此“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好”的淡漠,双方之间的温度差;后续ep3中米莉亚在直播时直面网络上的恶意;ep4中为了让桃华上综艺靠关系挤兑掉其他小偶像、恶俗的导演为了节目效果营造的虚假人设、半强迫让一个十一岁的孩子玩蹦极;特别是ep11中大人们为组合取“U149”这个名字时说的“如果不打上小孩的标签,客户们怎么会知道是什么商品?”,将小偶像们肆意打上标签当成商品时,扑面而来的几乎令人窒息的恶意,米内p尽管想反驳,但作为一个大人,一个社会人,也只能把借酒劲喊出的“那些孩子们……那些孩子们的梦想,是很认真的!我们大人凭什么自视甚高?一口一个孩子……”的后续,连同眼泪一起咽下肚子里去
尽管动画毫不留情地展示了大人世界的丑恶,展示了作为偶像需要接受的不只有kirakiradokidoki,还有无数的恶意与身不由己,但却并没有逃避,逃回到传统偶像动画从内部矛盾中成长的舒适区;米莉亚作为立派的姐姐的责任感,“虽然害怕,但不希望任何人不开心”的纯粹心意,征服了每个想在直播间捣蛋的巨魔弹幕;桃华背叛导演所要求的人设,用自己真正的方式优雅而俏皮地从蹦极台一跃而下赢得满堂喝彩;不负责任的大人们不给资源和经费,我们就通过网络直播自费出道live;用最kirakiradokidoki的方式去正面突破这些现实的桎梏,在跨越如此多的恶意和身不由己之后,留下的仍是那份最纯粹的美好,跟观众真心换真心所得到的感动。
以上这些要素放在其他偶像动画里其实也未必行得通,会让人想要反驳怎么可能会有这么纯真这么纯粹的观众和偶像的关系性,但正是由于U149的特殊性,正是因为主角是这群小孩子,作为大人的我们才愿意给予最大限度的温柔,愿意像米内p一样,跟她们一同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拾对世间美好的那份信任。
作为本剧灵魂部分的ep11,同时也是爱丽丝和米内p的双主角回,对于标题和剧中的反复出现的“大人和孩子的区别,是什么?”动画组借爱丽丝之口给出的答案“大人和孩子其实并没有区别”,比之前的任何回答可以说都更空洞和理想化,让不少人觉得作为本片真女主的爱丽丝的矛盾处理反而落入了俗套,但私以为真正点题的部分在于最后,在大人的世界中被拷打得快要麻木、仍在寻求内心答案的米内p,看着释怀后的爱丽丝——以及u149各位小偶像在坂道上的身影时,从中得到的那份,温柔的童话般的和解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