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G Dream! Ave Mujica》简评:
上一季的mygo在中文动画圈获得远超传统邦多利的关注度,我认为其跳出传统邦多利的框架、对NANA故事大纲进行成规模的借鉴是最主要的胜因。那套团内其乐融融搞放课后mother fucking tea共闯小难关的定型文动画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些让人提不起劲来了,更快节奏更爆更能在短视频时代一炮而红产生名场面的MYGO应运而生:有撕逼,有现实因素,因为有轻写实主义的nana珠玉在前,在写实主义的晚八点档电视剧和乌托邦少女百合乐队之间的平衡不用自己费心思找,照着借鉴就完事了,就连"搞不懂为啥但大伙都喜欢她"的高松灯魅魔属性也是一脉相承于八公,更别提“乐队只是人际关系的断裂与重建的外壳”这一核心了。
那这一季的Ave Mujica呢?他就没有爆抄NANA,简简单单复刻上一季的成功吗?我觉得NANA的影子还是不少的,甚至在大的架构上更像了。C团=老black stones,Tranes=ave mujica,mygo=新black stones。三者的纠葛也是高度一致的,不同点在于nana不是真人乐队,人物关系大多是跨团纠葛。而Ave mujica作为服务真人乐队的广告动画,你不把笔墨主要花在团内纠葛,你演唱会上去怎么整小剧场呢?这里就是一个小伏笔了,和nana相比ave mujica这里不得不戴上一个创作镣铐,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因为需要服务演唱会而不得不大大降低,只能以团内撕逼为主了。
可能是上一季mygo的“反lovelive流”套路(文艺复兴也算是创新啦)让武士道飘了,既然邦多利+NANA=win,那我这一季搞 邦多利+NANA+自己主导的少女歌剧,那岂不是=win+win赢两次了?“在动画里插入舞台表演这个事情我可太有经验了啊!”可是在写实主义八点档和乌托邦轻百校园乐队里寻找平衡点就已经是一件走钢丝的事情了,我在看NANA的时候都时不时感觉一会儿这里过于写实导致有腌臜感,一会儿这里过于浪漫导致有违和感,我甚至觉得mygo在这方面做得比NANA还要更好,毕竟高中生的圈子还是比成年人的圈子简单多了的,就算撕逼也和社会啊财团啊这类大人的事情扯不上边。对于承载了上头大人们的意志的ave mujia天生就得在“意识流”+“少女乐队乌托邦”+“轻写实主义乐队”三角里寻找平衡,野心很大,但难度也很大。
我把整片的正片内容划分为3个单元,一是乐队崩坏篇(1-4),二是双重人格篇(5-8)第九集过渡,然后是小姨爱爱篇(10-12)。个人的观感乐队崩坏篇和小姨爱爱篇都挺不错的,都是一口气没暂停看完的。但是双重人格篇个人的观感就很糟糕了,也是在这个篇章ave mujica的口碑全面爆炸,后面的小姨爱爱篇也多半是受其牵连而恶评满满的。根据我上面的理论,乐队崩坏篇是“意识流”+“轻写实主义”,其“传统少女乐队乌托邦”的成份是缺失的,所以平衡也比较好找,观感也不错。
但最要命的双重人格篇是三者都在同时起作用的,既有少女乐队乌托邦的形式主义团魂回归——啊睦酱病了我们要轮番救他;又有大量意识流的表现形式——电视里的幕布后的到底是mortis还是睦?还有轻写实主义在里面作梗——睦酱的一切双重人格疾病是父母期望过高导致的,彻底崩坏是乐队高压导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主义需要因果清晰、意识流强调主观体验、团魂乌托邦又依赖攻克难关的感动,三者同时发力只会让观众感到困扰,甚至意识流盖过另外两者,让观众以为什么家庭铺垫什么团内压力都是放屁,都是意识流大手的一环罢了,放弃思考体验发癫就完事了。
至于最后一个小姨爱爱篇,我个人感觉就是一个纯粹的写实主义八点档女同故事,豪门姑侄的禁断之爱,没牵扯太复杂的东西也没太大的野心,反而观感简简单单的不错,说白了点开你ave mujica的人就是好这一口女同恋爱的,你不一定要搞得那么复杂来讨好观众。
我还要严正批评一下本该成为翻盘点的舞台剧部分——你根本没有少歌那样华丽的舞台效果啊!第11集居然是黑幕下演完了全集,第13集包饺子回也是拿剑做个简单的动作。武士道你企划少女歌剧的经验用哪去了?还是单纯的钱不够?
最后我的建议是,整片统一思想降低复杂度,意识流+写实主义+团魂乌托邦必须去掉一个,鉴于团魂乌托邦要服务真人乐队去不得,那要么就和mygo一样继续老老实实抄NANA——甚至你整个魅魔祥子女同怀孕然后找爸爸的剧情也不是不行,nana演过的东西改改都不会太烂。要么就是改编思路抄少歌,别整那些狗血八点档了,纯粹讲人际关系的纠葛和羁绊,再多投点钱把舞台效果整整好,有的是婆罗门会来吹你的。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