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ume》简评:
一个作品如果满足以下两点,我会认定其为科幻作品。第一,存在可能性的未来科技力量或科学幻想;第二,这种力量带来的变化引发了对于哲学和社会关系的思考。中文译名的“猫猫的奇幻漂流”很让人不去想到那部被中译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作品,就大众印象来说这两部也都是奇幻冒险片。如果说两个作品有什么决定性的区别,可能就是本作品符合我对科幻的理解,而少年派两条都不占。
可能性的未来科技力量
虽然没有任何地方给出人类存在的实证,但大量出现的过于熟悉的人类造物的存在,我想没有人会怀疑本作品中至少曾经存在过类人智慧文明。介于故事本身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去野兽化,变成人”的故事,基本可以以人类存在但没有出现作为前提去探讨。
如果人类至少曾经存在,那么另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就浮出了水面——人类离开了多久?就片中的线索来看,不会太久。猫所在木屋的主人在桌上留下了猫的画稿和几乎完成的猫的木雕。纸张几乎无损,木屑就洒落在木雕附近,一切都显得主人似乎刚刚离开。而片中的潮汐涨落是有周期的,也就是说人类是在两次潮汐涨落的间隔中间,完成了画稿和木雕。进而可以推断出一个情况,人类了解潮汐涨落的周期,落潮时在星球表面活动,涨潮前离开星球躲避洪水。这便是“未来科技力量”。
木屋和其内的物品都没可能在洪水中留存下来,对人类来说只是短期的栖息地。人类并不在乎木屋的命运,所以这个周期越短,越说明人类有着丰富的资源,以及强大的科技能力。我们并不能推断出潮汐的周期,因为剧中的时间流逝并不一定是连续的,可能有着跳跃。但从猫的反应来看,它应该是第一次碰到洪水,也就是说潮汐的涨落周期应该至少足够让一只猫咪长到成年,也就是一年的时间左右。当然,这个推断有两个前提,第一是这只猫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猫的成长周期类似,第二就是这只猫咪是从小在星球上长大的,而不是人类从外太空带回来的。介于猫咪没有被带走,大概率不是宠物,但第一点就不好说了,因为这个地方显然不是地球。
科学幻想
片子在后半段,当猫和蛇鹫和水滴一起飞向天空时,出现的极光暗示了潮汐发生的一种可能,太阳的活跃。潮汐的周期就是这颗星球上太阳风的周期。极光是由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在地球强场作用下沿着磁力线到达两级所产生的光辉。通常只有两极才有足够强的磁场和太阳风产生极光,但片中的极光出现在温带,说明太阳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哪怕在温带也能产生极光。而蛇鹫飞升的那一刻,就是太阳风最强烈的一瞬,重力消失,强烈的极光在温带出现,折翼的鸟飞向太空,构成了一幅震慑人心的科学幻想。随着太阳风的削弱,极光消散,洪水也退去,一切又归于平静。
哲学和社会的思考
未来科技的力量和科学幻想叠加在一起,构筑了一个让人遐想的世界设定,人类走出了一个在太阳风周期下洪水灭世的星球。这里是另一个世界的三体星。巨大的猫猫雕像是谁人的手笔?它是在灭世洪水前只能祈祷的远古人的精神图腾?还是已经掌握了外太空科技的现代人的随手之作?木屋的主人为什么回到了这个星球?这是现代人周期性的日常,还是已经离开了这个星球的人类一次归乡的心血来潮?哪怕已经拥有强大的力量,智慧生命真的能够离开孕育他的母星吗?哪怕这颗母星对她的孩子越来越残酷?
无论如何,人类没有在片中出现,但是动物们,不管它们为什么还在这颗星球上,面对着与曾经的人类相同的绝境。动物们依靠人类曾经的遗产勉强在洪水中求生,那曾经没有遗产的人类又是如何走出这颗绝望的星球的?片中动物们的故事,人类一定成千上万次上演过,只不过困难百倍,片中动物们经历绝境后获得的人性,仅仅是人类走出这颗星球所迈的一千步中的第一步。但哪怕只是片中动物们所演绎的成长的第一步,已经是另一个“少年派”了,走出这颗星球的人类文明又是何等的伟大。
所以我最喜欢蛇鹫,哪怕折断了翅膀,也要飞向外空,因为在蛇鹫之前的那位星球的霸主,就是如此令人向往。
后记
片子本身的制作也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技术发展对我们生活的改变。这是一个画面像游戏的电影,镜头外依然有着世界。在了解到本片的成本和制作背景之后,就更是如此了。这是一部适合代表这个时代的动画。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