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的胜利与圈内的狂热是否有罪?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评:

这片子我也去电影院看过了,感觉一般。6到7分这样。
但在这则帖子,我想要探究的并不是哪吒2到底好不好看、水平如何,而是它为什么会取得这么高的票房?以及这种圈内的狂热究竟基于什么,是否有罪?事实上你会发现这种疯狂的炒作行为已经不止出现一次了,之前的原神、黑神话都有过。它们到底基于什么?
首先我觉得哪吒2能被炒起来,首先它肯定得具有一定的基础。在我看来哪吒二能具有这个被炒作的基础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个是他的同行的衬托,就是今年的春节档除了哪吒二以外基本没有能打的,而春节档又是一个很大的电影消费市场,这就使得拿着钱的观众们不能去看其他的,那就只能去看哪吒2。
第二哪吒2做到了一部贺岁片所应该做到的,就是调动气氛和渲染情绪,你可以说它剧情不行,但至少在我看来在这方面他做的是相当不错的,而作为一部贺岁片,大家都不怎么在意它的剧情的情况下,这就已经够了。
第三就是哪吒2虽然在硬性剧情方面做的不太好,但是在情感渲染方面,我觉得它至少是想与你共情的,所以它一直在打亲情牌,这个对于成年人的感染力更大一点,而那些低俗的笑点则对于相对来说年龄更小一点的观众的感染力更大一点。所以在情感渲染这方面他做的也并不是那么差。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认为哪吒二取得一个30~40亿的票房就已经可以了,并且也是他应该有的一个票房成绩,但现在,这个票房已经被抬到了150多亿,并且还陷入到了一种狂热之中,而这就是炒作的力量。这种炒作根源于什么?我想首先是营销。哪吒二采取了一种庞大的营销策略,再加上他前作的水平也确实还可以,的确可以吸引到不少观众。第二就是国家的支持。我在这里不愿意讨论国家官方媒体炒作这个行为正确与否,但至少在我看来国家官方媒体的发力,如挖掘它背后的文化内涵之类的,的确大大推动了票房抬升。第三就是极端化,受信息茧房的影响,在同一个群体当中的个体,他的观点会不免的走向极端化,类比到哪吒这边就是喜欢看哪吒的人,他所刷到的,以及感知到的都是哪吒有多好这种信息,所以时间一长他的他就会真的认为哪吒非常神。而极端化的个体往往会走向饭圈,具有排外的属性。所以你会注意到但凡说哪吒不好的人,往往就会被扣上不爱国的帽子。
在国家的极力倡导之下,这部作品显然是夸奖的声音居多,这就显得整个群体貌似都在狠狠的赞扬这部作品。而这对于那些采取保守意见或者认为哪吒不好看的群体来说,就好像是大群体在逼迫个体顺应它的看法,那么个体就必然会出现反感以及自己形式的反抗,这就是为什么在饭圈炒作这种情境下会出现大规模的争吵这种现象。
而现在这种极端化的语境已经将哪吒绑上了民族主义的标签,哪吒已经具有了中国动画腾飞,中国动画崛起的含义。而这个时候它本身是否能代表中国动画的崛起已经不重要,因为它已经具备了情感上的意义,而不再是它本身的意义。这大概就是这种狂热、炒作与吵架的根源了吧。
那么这种胜利与炒作是否有罪呢?首先记住一点,哪咤是一部商业片。作为一部商业片,他自然有商业片的逻辑。商业片的胜利取决于什么?很多时候并不是基于剧情,而是能否吸引人,能否调动观众情绪和情怀,以及还有最重大的一个因素——营销。所以本身执着于探讨哪吒二的票房是否能比肩他的剧情在我看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如果这么探讨的话,其实票房榜前几名不少也都是卖情怀的作品,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他们全部都德不配位。只是这部商业片比较特别,他恰好绑上了民族主义这个标签。
所以哪吒二的这种炒作究竟是好是坏呢?如果你从推动经济发展的角度,那它绝对是一件好事,至少它刺激了消费,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如果你从文艺创作的角度去看,那我觉得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这么一部剧情并不怎么佳的作品能取得如此高的成绩,谁还愿意去打磨剧情呢?而从群体性的角度来说,这部作品的确可以增强民族自信,但这种封闭式的增强民族自信的办法究竟是好是坏呢?我在此处也不讨论。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的胜利与圈内的狂热是否有罪?
而关于饭圈的这种狂热式的吹捧以及还有极度的排外,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出现,自从互联网产生开始,饭圈文化就一直都有。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文化现象。而我一直都相信,无论有再多的人狂热和吹捧,总会有理智的人愿意去分析,愿意去探讨这部作品更为真实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追求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在这个层面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适合自己的圈子就好了。
(全文语音输入,断句可能断的不太好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的胜利与圈内的狂热是否有罪?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