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メダリスト萝莉角色的标准模板分析

《メダリスト》简评:

0.前言
萝莉型角色有着异常的魅力,但可惜大多数人只会欣赏而无法理解到其魅力的来源。
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往往看到一些可爱的萝莉角色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甚至被一些掺杂在其中的成人元素误导走偏……比如龙王的牢饭之类……
这些偏离萝莉元素,故意搞擦边或者让萝莉成熟,或者制造反差的萝莉角色虽然可爱,但大多都是配角,仅仅是作为工具人登场。
我不认为这样创作角色有问题,毕竟反差本就是有趣的一环。但溯本追源,只有理解了原始的萝莉原型,才能进行好的创作。
而我认为这部让萝莉作为主角的番剧,就非常适合作为分析的样本。
-----------------
1.萝莉的两大核心特质
1.1.成长性
萝莉角色的第一个特质是不成熟,但正因为是不成熟的,所以才有成长性。
但可惜总有人把握不住其中微妙的差异,将重心放在了不成熟,而不是“成长性”这一核心特质。
例如:
犯错但会成长
逃避门票,但被人点出来后没有嘴硬以及死不悔改,而是听话的叫家长来处理事件。忘了装备后会哭泣自责,也会给教练道歉与道谢。
但小却不胆怯
萝莉面对可怕的人会害怕,但不会因此怕到服从对方。或者说,萝莉角色之所以需要“害怕”,都是为了在之后写出,萝莉不害怕对方的“成长”。
1.2.善良
萝莉角色的第二个特质是善良,而善良的人总是善于共情,总能理解到他人的弦外之音。
这份由善良而衍生出来的能力,外显出来的就是听话懂事。
也正是因此,
萝莉角色才不会有死不悔改,嘴臭,冲动等等反面特质,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及佳的。
-----------------
2.萝莉·改
这是基于原型萝莉的改变,其特质改变之后有好有坏。
2.1.“不善”
这种特质最适合对手或反派,不建议用在主角身上。
此类型的角色往往缺少共情能力,所以往往任性自我,带有死不悔改,嘴臭,冲动等等缺陷。
导致角色要么是小丑,要么是比较复杂的人物……且越是费笔墨刻画解释,越是不像萝莉。
这里的小猫女孩就是案例,其作为主角的竞争对手登场,就很讨喜,也让人不在乎了她的缺陷。
毕竟别人家的孩子再怎么皮都是调皮,自己家的话……那可就是不听话了。
另外的黄毛小男孩也带有这种特质。
其虽然不是萝莉,但其存在价值就是作为反派(文学意义上的),成为主角必须打败的目标而存在。
当然,如果执意将其作为主角特质,也不是不行。
但那样子的主角是反传统主角,类似《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玛蒂尔达……这种一言不合毁灭世界的价值观,西方人喜欢,但东方人目前普遍不太能认可。
2.2成熟
这类型的特质比较常见,比较建议。
代表的类型就是小大人,往往讲究一个苦命人家的孩子早熟。
特征是反向的成长性,比如会做饭但需要增高椅,会杀鸡宰鱼但也忘记怎么笑,会照顾别人但是自己已经习惯自卑低头……以损伤自己的方式,衬托成长的代价、
这里的天才少女就是如此,
但不同的是,她早熟的原因是因为天赋超群,早早备受期待,早早成熟…
之后可以深度挖掘一下,她为了背负天才名号的经历以及遭遇,必然还能收割一波感动的泪水。
(当然,也可以写反套路展开,比如外人都以为天才少女也有天才的苦恼,结果人家兴致勃勃地介绍当天才的好处以及爽感,也会意外的有趣。)
2.3幼稚
常见于子供向作品的特质,适合用于碎片化处理。
这种特质往往需要抑制孩子的成长性,然后让个导师角色登场,引导孩子们成长。
核心不是萝莉,而是导师,往往背负着价值观引的使命。
比如这里的老师就是如此,
鼓励孩子走正路,鼓励孩子梦想,鼓励孩子不断成长……
如果将角度放在萝莉本身,则很不讨喜——么?
不然。
这部作品就给出了一个非常棒的角度:先碎片化处理幼稚的特质,再进行喜剧化加工。
比如挖蚯蚓,比如给死人浇水等等迷惑情节,比如闭眼鞠躬道谢结果让作业本撒了一地还没发现……这些虽然都点出了女主的幼稚,但因为碎片化与戏剧化,使得其没有成为核心元素——非常值得学习。
------------
3.杂谈
大多数萝莉创作之所以失败,原因有很多种。
一种是作者没有思考过萝莉的原型,凭感觉套模型,凭感觉写剧情……写了一个四不像出来。
一种是作者找了一个存在缺陷的角色为原型,误以为“真”就是“美”。
一种是作者过于追求反转,魔改,设定……没有抓住重心,误以为作品越复杂,观众越喜欢。
一种是作者没有预设好登场萝莉的边界,混肴了少女,幼女,合法萝莉的边界……即年龄差异带来的认知与审美差异。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