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候鸟人物不是人物,高考不是高考,鉴定为贩卖高考焦虑的垃圾!

《候鸟》简评:

苍蓝的风:“我写候鸟,只为三件事——做题,做题,还是tmd做题!”
候鸟,甭管吹的再多。这部作品花费最多笔墨描写的,客观上最能让人玩下去的还是两只肉这个角色。然而这个角色无论是人设还是刻画,都有太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以至于整个人就显得非常的拧巴。明明自己父母都是政府职员,自己还是独生子女,平时居然需要节衣缩食。明明都节衣缩食了,爱好却是逛街。能考上浙大却需要为学费担忧。明明是全县城的希望之星,却让她担任班长这种b事特多的职位。明明是个学霸,却连好学近乎知(智)这种基础的文言文读音都会读错,sinx/x她能直接说成单调递减。
有人听到这可能会说,你阿米倾下真是事多。然后又要搬出那句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现实感的人都是脑子有问题的老话了。我这里就不巴拉巴拉现实感对作品的作用了。咱就讲一个冤有头债有主,候鸟写实,是现实主义作品这种蠢话tmd又不是我说的。再说这个两只肉,男主每次分心的时候,她都能第一时间来提醒。可以一旦她自己做题的时候,无论男主说什么,她都只会嗯嗯啊哦。这时候我就要搬出那句老话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后面看到扮鬼就吓成小动物,更是搞得跟你在当地活了十八年没逛过一次庙会一样。以上所说的种种自相矛盾的表现,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两只肉这个角色,她并不像一个具体的人,甚至不像一个个性鲜明的二次元角色,她就是一个幻想的集合体。整个人从里到外充斥着各种没谈过恋爱的阿宅对完美灵魂伴侣的臆想。概括起来就是:学霸女友当你妈,陪玩陪学把你夸,温婉可人没朋友,欧墨系咯一哦那。
如果说前面这些邯郸学步地把各种要素糅合在一起是为了讨好观众的话,那我接下来要讲的,就纯是在画蛇添足恶心人了。抛开你对高中时期白月光地幻想,抛开附庸风雅还不知所云的候鸟意象,抛开一切的滤镜,你会发现两只肉这个角色,就是一个绿茶婊。真的,我没有任何夸张。第一次出去玩就抓着男主手不放,第二次直接投怀送抱。完了男主没考到杭州,她给你来一句你还不是我男朋友。最后车站前对男主说的那段话更是恶心的让我想吐。不需要用”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激励男主“这种鬼话来粉饰什么,她的做法就是极其功利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在这种时候会说什么?好好学习,我在杭州等你,有时间常联系,对吧?但是两只肉让男主放弃兰州大学录取通知书,再为了自己付出一年的青春,自己却不做任何付出。我忘掉你是理所当然,但是你必须记我一辈子。这种通过玩弄别人感情来让自己心里更爽或者获取实际利益的人,除了绿茶婊我真的想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了。
当然了,这里并不是说不能喜欢两只肉这样的角色,撇开车站那段婊的不能再婊的剧情来看,两只肉的人设确实符合部分人对高中时代白月光的想象,游戏的大部分时间也在把女主往更讨喜的方向塑造,单从角色的角度,对两只肉抱有好感其实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你不仅喜欢两只肉,还代入了男主叶雨潇。那么你该做的不是看视觉小说,而是去医院看看脑子。
前面说过,两只肉塑造的不像一个人,而男主叶雨潇,那根本就不是人。有关叶雨潇的所有矛盾的基点,他一切行动的目的,都是两只肉。有两只肉教我,所以要努力学习。和两只肉差距太大了,所以要更努力学习。两只肉要去杭州,所以他也要去杭州。今年去不成杭州,所以要复读明年再去杭州。这中间男主没有任何一次,是因为自己的强烈愿望去行动的。他没有自己独立的意识,非要我给叶雨潇一个评价,那就是两只肉的zw棒。他存在的唯一作用,就是让两只肉这个角色活得更爽。而让男主这么命里缺批一样对女主死心踏地的理由则更蠢了。简单地说,男主开始在意女主的契机,就是夏天教室里,男主看到了女主半透明的校服里露出来的内衣。啊,对,没错,男主喜欢女主,并不是因为什么共同的爱好,也不是因为女主有多么优秀,更谈不上什么所谓灵魂层面的相互吸引,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单纯的肉体欲望,也就是性压抑。这种对于现代人而言没有一点浪漫可言的动机,颇有一种古希腊戏剧式的复古风格。
当然,只从角色和剧情角度分析的话“候鸟是部臭不可闻的究极粪作,苍蓝的风是个无可救药的大傻逼”这句话是不完整的,我们顶多说:“候鸟是部臭不可闻的粪作,苍蓝的风是个无可救药的傻逼。”候鸟最臭最屎的地方在于它所表现出的那种令人作呕的价值观。
在候鸟里,你可以看到中西部教育资源的差距,可以看到个人在面对高考时的压力和迷茫。但是面对这些问题,苍蓝的风没有跟你说要不要解决,该怎么解决。或者说,他提出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做题,比别人做更多的题,付出更多的努力,然后考到发达地区,用这故乡辛苦十数年培养教育出的身躯,给发达地区输血。教育资源要不要平衡,高考体制要不要改革,这些凡是出名的以高考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纪录片都绕不开的话题,苍蓝的风一个字不给你讲。他只会和你说,你没办法,你就是该的,你生在中西部,生在山河四省,你就该拿更差的教育资源,你就该比别人做更多的题。
我们中西部学生脑子是更不好使是咋地?
最后浙大学长劝学那一段更是纯恶心人,尬吹浙大,猛踩西部,宁愿让男主冒着风险浪费一年的青春也要让他放弃兰州大学。什么叫有竞争意识的人都去了浙大,什么叫学术氛围完全不一样?什么叫西部大学没有梦想?欸不是,™西部是欠你钱了还是杀你家人了?搁那西部西部的黑。我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厚德积学,励志敦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抱道不曲,拥书自雄!
我们要研究一个主题,就没法避开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然而候鸟作为一部以高考为题材的作品,它甚至都没带你去认识到真正的高考是什么。这就是一个小处男因为性压抑做题做到发疯,为了个绿茶婊什么都不要了的故事。这哪是高考啊,分明就是一个以高考为噱头,将高考与伴侣,梦想,未来这些词强行绑定在一起,贩卖高考焦虑的垃圾罢了。没了两只肉,你会死吗?高考差那两分,你会死吗?如果高考那两分那么重要,如果高考真能决定一切,那没上过高中,没参加过高考的中专毕业生能不能先死一死啊?没错,我说的就是候鸟的作者,苍蓝的风。候鸟里那些有关高考的,大学的狗屁不通的描述,极大可能只是苍蓝的风这个非亲历者,把它那些中年大叔酒友喝醉之后说的胡话总结又瞎编了一通。而当大把的人把这种酒后胡话说成现实主义的时候,我看到的只有命运的荒诞可笑。
高考是什么?它是国内最广泛的上升渠道,也是一个不够合理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它是无数人的拼搏与汗水,也充斥着无数人的挣扎和迷茫。但是当你走过那段艰辛的岁月,回过头来看,高考被赋予的所谓各种各样的意义,只会在时光的风沙中逐渐消磨。最后能剩下的,就只剩一座里程碑,记载着你的青春,你的成长,以及一场不大不小的考试罢了。记住,高考永远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以人,以自己为主体,不要以高考以他人为主体。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