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きみの色》简评:
先说总结:如果你是一个很容易沉浸在氛围感中的人,容易被环境影响的人,容易被气氛打动的人,不会过度拘泥于逻辑是否百分百合理的人,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你会喜欢,反之则你会觉得无聊纠结
第一次在bangumi留长评,第一次在网上写影视长评。看前我粗略浏览了网络的评分和评价,毕竟如果是彻头彻尾的烂片也不值得我花40块电影票。综合了几个评论决定自己去试试,没后悔~(live看哭力)
以下部分发言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见对该片的批评做出回复(略带攻击性)
总体观感:比较平淡,没有大矛盾大冲突,角色们还是很其乐融融的。网上相当一部分人说无聊,这个就因人而异吧。我可能比较奇怪,我细细品尝影片的音乐,颜色和声优的展现。全程没有断过思绪也没因为无聊掏过手机,很享受,彻底进入心流状态。但是我在家里看疾速追杀1睡着了(?)
主旨上,“颜色”的存在感到后面真的蛮低的,虽然以颜色开头以颜色结尾了,但是在“颜色”这个运用上总感觉差点关键性的剧情。女主窦子用颜色反应人的这种“症状”让我想到的心理学的联觉,有些相似。但电影到后面,颜色更像是一个陪衬了。例如我在把目前的标题去掉,不在影片中刻意强调颜色的剧情。剧情也并没有少很关键的内容。
其次,“接受不能改变的,尽力去改变可以改变的”(大概是这样)没怎么感觉到。一部分原因是窦子和老师的教堂互动被删,但即使补完删除片段,演唱会前给老师说的那句个人感觉还是有些突兀。以上两点我觉得算是硬伤了吧
整部片的推动事件都是些青春期的小事,唐突退学啦,违反校规啦,后果无非也就是写写检讨捡捡垃圾。有人抓着这点不放,说没有矛盾,角色不吃苦,不成长。我其实不是很理解,非得每个角色都死上一两个蝶马才能成长么?我寻思轻音少女里也没有所有人都苦大仇深啊,还是所有角色都和Mujica里的人一个精神状态才满意?
现在人是不是阈值都太高了,没点大刺激都不行,觉得不够爽。为什么还有人说角色不鲜活没记忆点?瞒着家人不敢说,怕伤害家人。为了帮助掩护自己的朋友违反校规;被抓到批评的时候也挺身帮朋友说话;有些幼稚,但又善良。
最后窦子和父母见面,接受了父母的小小“批评”和关心理解;君给她奶奶道歉,就好像给奶奶说了“我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学生,我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但是我会努力,我希望你来看我的演出”;影平从带帽子不敢让自己妈妈发现,都最后也给自己妈妈阐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最后开个live,家长,同学,老师都在,大家载歌载舞包个清淡的饺子。怎么就不是成长了呢?还是说非苦大仇深不看?
感情线:现在网络文化无非是被男同,女同,男娘,多性别等糟粕文化(没有歧视同性恋多性恋,只针对糟粕部分)搞的乌烟瘴气了。看到纠结百不百合的我就无语。
首先,所有动物都会天生对美的事物产生好感。小孩子说“喜欢”某个人,无非是出于生理上的本能,和一种单纯的,天然的美的欣赏。窦子“喜欢”君,无非就是单纯地觉得她的蓝色太美了,好想和她做朋友。影片开始被球砸了开始犯花痴,是一种表现手法。我寻思后面同床共枕了窦子也没有开始扣她啊?纠结女不女同百不百合的纯没必要,你没必要知道也没必要给她定性是或者不是。因为很多时候角色自己也不知道,导演也不知道,你更不必要知道。现实生活中也一样的,身边自称女同,男同,甚至双性恋的人他们真的就是生理女同男同么?不一定,可能只是那个同性能给ta一种依靠,能给ta某种情感支持等等。他们自己都未必知道,何况别人。
君对影平的想法可能就更单纯简单一些。影平说了,他好几次看到君在弹吉他。那说明在窦子去之前,君也同样见了影平很多次了。君会偷偷从书架的缝隙偷看影平,是对这个文静的帅哥感到喜欢又好奇。在互相认识之后,君在买水晶球送给影平的时候会害羞。又多了一层对其音乐才能的认可和欣赏,高兴影平重视自己和自己演奏的音乐。在影平激动地拥抱她的时候,会害羞地愣神。
有人说影平的性别不重要,可以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这一点我同意也半不同意吧。确实他并没有做什么男性角色才能做到的事情,把他换成女生影响不大。或许是君作为一个铁T女生需要有些P的男生中和?(开玩笑)我觉得主角三人或者说四人团的配置还是比较融洽的,窦子作为一个和平泽唯属性特别像的角色负责搭桥引线。(君在演唱的时候还莫名幻视秋山澪())。
第四人也就是老师作为一个过来人或者说引导者的角色因为删除的问题还是稍微有些不够饱满。类比k-on里的小左和,以前也搞过乐队什么的真的一点都不难猜呢()不过有老师的存在,也让“孩子方”和“大人方”在最终和解前不至于是一个完全隔阂和闭塞的状态,让两方存在着理解和交流。
说到窦子,如果把删减的部分加上,以“虔诚的信徒”的角度去理解她,会好很多。她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但是会为了保护朋友违反校规;老师和她说,如果是控诉内心痛苦的歌曲,也是赞歌。她可能放弃了跳的不怎么好的芭蕾,但是她通过音乐和喜欢的朋友一起努力和追逐梦想,这就足够了。
君学猫叫把来检查的老师骗走的桥段,还有人吐槽这个我是真绷不住。无非就是通过一个小情节增加角色的萌点,这你都要踩两脚也是神人了。
还是觉得不要什么片都太理工科评判吧,不要什么都量化,都要求百分百逻辑推导。“事件A怎么没有原因B,台词C怎么没有动机D”。有的时候这些不是必要的。
总之,是一部用音乐,舞蹈,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构筑的半意识流影片。始终纠结于逻辑是否正确的话,可能不是一个好的体验姿势。
以上
来自:Bangu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