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リトルウィッチアカデミア动画创作中的"力"与"度":平衡法则的永恒课题

《リトルウィッチアカデミア》简评:

最近在补小魔女学园的时候经常被篝敦子的一些行为给搞到失去观影兴趣,但是在故事的后半段又可以看见故事的发展能因此而圆满的时候又对这部动画产生信心。这部动画的观影体验给我一种当年看怪诞小镇的感觉,同样的以单元剧的形式来拓展世界观以及丰富人物形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顺便展示出主角的成长。所以我感觉可以预见的是,小魔女学园的后半段应该会出现超展开并且回收故事前期埋下的伏笔。这种写故事的风格非常考验编导对于剧情展开有很大程度上的自我掌控能力,前期的剧情不能发展太慢导致后面的超展开急如火,让观众能明显的从前后故事中感受到割裂感,也不能让前期的剧情发展过快,导致观众对于后面的超展开有一种囫囵吞枣的观感。

所以对于剧情发展的速度需要控制的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不能控制好剧情的发展速度,那整个动画便直接走向灾难。不过幸运的是现在小魔女学园给我的观感非常不错,至少剧情的发展速度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无论是单元剧本身的速度还是整部动画根据集数的进展,都给人一种十分顺畅的体验。

接下来便是我对标题所说的议题的一些想法,动画究竟应该控制怎样的力?与怎样的度?正如我前面所写对于小魔女学园的观感一般,观影过程中对于篝敦子的人物塑造就有一些用力过猛,这股力量或许是为了突显主人公的成长也或许是为了打造迷糊人设所要,编剧对于篝敦子的一些蠢劲前期似乎过了火,以至于前10分钟是在看篝敦子闯祸犯蠢,后10分钟是在看她通过伙伴或者自身的努力从而化解矛盾问题从而使本集单元剧完美结束。其中就是因为力的使用不正确让篝敦子前期看起来有些惹人烦和对于此角色的接受程度下降,或许从编剧以及监督看来塑造一个这样可爱的笨蛋主人公是一个可以让大众接受的萌点,但是正也是力度的失准把握让动画的效果适得其反。这种因为没有精准控制力度使动画所呈现效果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前年大火的孤独摇滚其中对于小孤独的人物塑造也是用力过猛导致最后几集观感下降,也有一部分观众认为这种过度的营销小孤独似乎有消费社恐人士之嫌。

篝敦子前期行为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暴露了喜剧性的夸张与其人格的可信度的冲突。动画作为极具想象的观影形式,允许角色突破现实逻辑,但这种突破必须建立在叙事语境的统一立场中。塑造成长型角色时,创作者需要建立精确的行为振幅。篝敦子每次闯祸的严重程度、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反思深度这三个维度,应当构成螺旋上升的曲线。当角色在单元剧中重复相同错误却不展现认知升级时,观众对人物的包容阈值就会被突破,动画创作的力与度本质上是对作品的取舍。最佳的动画表现,往往存在于放飞想象力与不突破观众对于动画中角色的包容度的那个微妙平衡点上。只有在力与度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创作出既打动人心又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未来的动画创作,依然需要各位创作者在这一点上不断探索,直至寻找出最佳的平衡点。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