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TAFELLOWS》简评:
角色个人线全通,te待补。
剧情:2.5
人物:3.5-4
画面:3-3.5
UI:3.5
音乐:2.5-3
UI:
该有的都有——CG场景回放,log语音回放和返回场景,快进到下一个选项,小词典,音乐回放,小剧场乃至奖章系统。每一章的过场非常有感觉,人物语音交叠着放出来的效果确实像预告。风格应该是映射了游戏里Crow研发的ai系统,算很合理贴切的考量。浅色字可读性较差,但算不上什么大缺点。
但是,快进到选项却无法在选项处存档的设计十分意义不明。规避方法是开log并回跳到选项弹出之前的画面。尽管如此,还是不得不让人疑惑为何要如此舍本逐末。
音乐音效配音:
编曲本身很乏味,没什么好说的,工业流水配乐,几乎通篇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游戏很喜欢用背景音乐配合来强行让观众情绪转换,一秒前还在严肃讨论,一秒后就欢乐日常。具体留待剧情那边再说。有些地方的背景音乐大到干扰人声,或者过于吵闹。
亮点是并不吝啬使用各种音效,甚至处理了不少配音,比如站在桥上或空旷的地区讲话时角色声音会带回音,还有一起打招呼或说着话渐渐远去的声音,演出临场感强了不少。BE结局时固定会放的一小段八音盒,音调冰冷而美丽,也是全游戏唯一使用这种音色的地方。还有不得不提的是limbo线某be的处理,留待后面再说。
配音里,罕见的有女主角的配音,但是配音本身很有问题。我个人非常不喜欢这种“可爱元气”声线,音色本身也很不耐听,以至于最终忍无可忍把配音关掉了。其他几人没什么好说的,保守来说也是中上水准,都跟角色形象比较贴。npc整体也还不错,除了某些反派角色一开口听着就像反派……不过日乙通病,算了。
画面:
比较精致——的立绘,和比较——粗糙的cg形成鲜明对比。画得最好的是Shu和Limbo的几张单人大特写,但凡画面中超过一人就有些尴尬,例如反复出现的女主角泳装秀,还有各线都有的贴脸特写接吻镜头,画舌吻画面不是让你直接画俩舌头贴一起的谢谢。
优点是画面经常有差分调整,甚至包括一些人物动作,乘车画面这些细节都有做。
人物:
女主角(Teuta):
一言以蔽之,我不喜欢。
平心而论,Teuta绝对不是我见过的最糟的主角,甚至可能是乙女游戏里塑造较多也较好的一位。她的存在不是为了让玩家带入,而是非常明确的有她自己的生活,性格,和交际圈。这本应该是非常大的优点。
除了一个问题,她太“完美”了,也太“幸运”了。救人后被反咬一口胁迫,被监视,还被胁迫加入某种地下组织,与此同时自己租的房子还没了,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该考虑赶紧去找自己的警察死党申请保护乃至充当污点证人保命,而不是美滋滋跟一群陌生人同居还参与他们的非法行为。从这里开始我就基本放弃了深究这个剧本的逻辑。
这个角色令我无可挽回地产生厌烦感的地方是共通线附身医生扰乱他人人生以后,在朋友几句鼓励下就美滋滋地翻篇了,并且也没有任何去弥补当事人,或者哪怕只是在心里认错,背负起错误的觉悟。后面在个人线还是一有事就快速读档,只能说编剧为了让一个确实没什么大才能的主角跟这些神人同台唱戏的时候不显得太没用,而硬生生添加了这么一个造高光的手段。
同样的,什么光速推理啊,什么快速学会抛硬币小技巧啊,什么新人作家奖啊,什么跑得很快啊体格不错啊,都是编剧拼命展现这个角色的“能力”。
遗憾的是,她还是显得很没用。作为一个专栏作者,你甚至没有读到她任何像样的作品段落,只有其他角色的夸奖。这很难让读者真的信服她的业务能力,更别提她要怎么使用这种能力去协助一个活跃的雇佣兵式团队了。尽管给了她这么多设定,但她的社会地位、阅历乃至水平并不能真的让她成为他们fixer行动的核心力量,而是又落回了温柔小白花“团宠”的定位,但这个团队里已经有Crow这个既有能力还团宠的存在了,这让她的实际作用显得很尴尬。编剧似乎也意识到,其他人平台太高,几乎都是业界翘楚,导致她唯一的长处就是她的回溯能力,但依赖一个超能力才能与其他人比肩本身就很讽刺。
另一个问题是乙女游戏通病的“正论”。她说的东西总是“对”的,而且总能得到很好的反馈。什么身为媒体人对着一群媒体人扯皮存在某条法规来赶人啊,什么对着贫民窟的小孩人生指导啊,什么“你说的对,但是”啊,她就是编剧的三观输出嘴替。这使得她的形象沦为一个虚伪的道学家。在每一个生死攸关的节点,她很少遭到什么切实的挫折,而是做什么都能成,不成也有别人给她兜底。她是有私心的,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人物刻画的一环,但结合她的那些大道理就显得格外可笑。
另外,她的形象设计有些太幼态了。这可能是日本审美吧,但我不觉得一个风餐露宿经济状况堪忧的专栏记者可以那么皮肤白皙细腻,身上没点磕磕碰碰的伤。
详细的问题留待个人线里再说。但显而易见的是,每一个个人事件都会因这种创作主角的思路受到或好或坏的影响,坏的居多。
Mozu:
一个共通线乃至其他人的线路形象比个人线饱满的角色。他的线路是我综合评价最低的一条。
Mozu的形象类似谢尔顿式的天才,从他回忆高中生活能看出,他似乎有一定的发育障碍,对现实的理解方式和交互方式都与旁人略有不同(结合他显而易见的特殊兴趣,我觉得他带有阿斯伯格特质,但不是说阿斯伯格就是天才或一定有交际困难)。他惯于从字面含义理解事物,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感知力弱。不过不要误解,他并不是个粗心的人,正好相反,他在各种事情上有着直觉性的准确判断。养猫事件里两句话四两拨千斤,利用Crow对主角的好感借力打力,成功让Crow沦为御用猫抓板。个人线里开导 Ivy,敏感地抓到高中孩子那种患得患失,小事也比天大的心态,并且缓解了她的焦虑,等等。与其说他不擅长社交,或许更恰当的说法是是他社交时非常依赖逻辑,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依赖数据来理解一切。(这也是我认为他具有的比较典型的阿斯特征之一,不多谈了。)
作为法医,他跟 Crow 同属于后援和技术支持。他为小队提供了大量病理学、毒理学和解剖学知识,同时也拥有一定狸猫换太子,“毁尸灭迹”的权限。考虑到他实际上被周围人视作一个怪人,他的这些举动相对没那么容易被怀疑。
Mozu的个人线内容是找妹妹。但实际剧情里,他并没有展现出自己是怎么找妹妹的——他更像是被事件推着走,而且不停地跑题。实际的剧情推动人,或者说真正导致幕后Troy行动变更的人是高中生Ivy。Mozu嘛……他就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在校园里打探消息。尽管Ivy存活最终间接导致Troy被捕和招供,但Mozu本人实际上相当被动。尽管有Yuzu那诡异的幽灵独白,但剧本没有刻画Yuzu本人和Mozu的关系与过往,加上Mozu的被动,这让整个找妹妹显得有些雷声大雨点小。我看不到Mozu寻找妹妹的迫切行动,也没看到他思念妹妹的急切心情,催泪似乎只能靠画师搞出的万圣节版本Yuzu饼干,但那还不如说是在塑造Troy。遗憾的是,这条线里比起Mozu,Troy这个幕后黑手癫狂的独白还更有趣一点。个人线还涉及到一点微妙之处,就是Mozu的自卑感。这并不明显,但从他和Ivy的谈话,以及确认Yuzu死后跟主角的对话,都能看出他认为自己是存在某种缺陷的,其根源就是他这种高度依赖逻辑,直截了当的思维模式。在be中这甚至导致他直接在Troy面前道破真相,从而中枪而亡。然而这既是缺点也是优势,显然剧本没法“治愈”这点,而只是一转抒情大戏:哭。这条线最让人无语的地方就在这里,整条线就是高中生哭完Mozu哭,Mozu哭完主角哭,中间穿插各种煽情“你的名字,对味”等等微妙台词。B part 的难绷程度比A还高。Mozu坦诚自己可能毁掉了主角哥哥的尸体,本来应该属于大主线剧情的一个关键节点,就算他不想多说,主角也理应穷追不舍,顺藤摸瓜找出买下清理服务的一方,然而却只是为了搞出又一段煽情表白……
本该写得更有趣的东西大概是Mozu特殊的生死观。这是个经典的哲学话题,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然而这只在共通线和个人线一开始略有提及,在Yuzu事件的影响只是他拥抱已成尸体的妹妹,对B part这个所谓“我毁了你哥尸体”的自白更是毫无意义。
我个人不讨厌这个角色,但我怀疑谈恋爱确实会降低智商,至少写他谈恋爱的编剧是这么干了。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