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カミエラビ シーズン2》简评:
神选这个片是很丰富的一个片,摘几个有趣的地方讲讲
1. 能力设定
这个片的超能力设计应该是我看片以来见过规格最高的,这里指的不是能力有多强,而是指其贴近某种“规则”。规则是所有语言的衍生物中最远离语言的东西,它试图撇开语言的滑动性,而锚定一种固定不变的东西,但这显然不可能,而本片把这种不可能也展现了出来:事实上这些能力需要一个更高的“神”来保证,以确保其在一个语言范畴内的绝对固定。
更加具体的层面上,操控世间之理,操纵血肉(有机质),操纵时间,操纵元素(无机质)、操纵精神,操纵表象,操纵坐标、操纵信息、想象具现化、借用能力、修改故事,这些能力极其贴近概念,而且几乎把认识世界的方式包了个圆。在故事里表现的状态也不是一味的战斗,而是体现出了不同概念互相作用的关系,这点在很多故事里也是很少见的。
2. 造人行动
重造护郎的设计是我在这片里比较喜欢的设计,这似乎隐喻了一个人究竟用什么东西组成,而本作给出的答案也还算有趣。就从这一点上展开篇幅也可以讲不少东西,但似乎前辈们都有涉及过类似的题材了,不深入提车轱辘话也无伤大雅。
3. 神的套叠
这个作品里叠了很多层神,非常奇异的一个做法,毕竟在大部分作品里面“神”有一个就行了。首先本片是把编剧写入故事的,第一层神自然是构架出一切的jin和横尾太郎。而第二层神是eko和成神护郎,就剧情表现来看这两位是能够相互接触的同级存在。再往下,未成神的护郎和惠比须是第三层神,事实上拥有修改世界的能力,在能力和剧情地位上处于第三层。这种层层套叠的结构与上下级的互动就很能够展现语言的作用方式。在个人语境中,所指是可以肆意变动又肆意固定的,而一旦进入群体的语境,语言便会复杂得多。护郎和eko斗法的时候,eko就完全失去了对语言的掌控力,而护郎对于eko语言的忽视使得他从根本上战胜了eko,在护郎的语境中,eko成为了语言的一部分而非“神”。而本作的结尾更是展现了语言的不可控性,本作的结局是护郎创造的世界,但护郎同样惊异地作为角色在世界中出现,更为诡异的最后一幕更是使得整个护郎的“故事”语言架构彻底破缺,此处显然是第一层神的用意,在第一层神的干涉下,第二层神的语言确定性消失,所有角色的活动呈现出似有若无的交流性,仿佛直指屏幕外的观众。而其意义又是彻底模糊的,这正是因为第一层神与观众之间隔了一个“神选”的距离,一切语言被放入了神选的最后一幕,把护郎从第二层神的地位上暂时解放下来,彻底取消掉第二层神的语言架构,所有角色在最后一幕中得到了克制的自由。而确定的意义被扔向不可见的深渊。
4. 主义与否
在本作,横尾太郎似乎向jin做出了让步,虽然他依然保留了及其横味的核心设定和boss战,但作为本片收尾的反语言深渊却极其不像横尾的做法。在我看来,横尾的表达有点像萨特式的存在主义战士,虽然理论很存在主义,作品也一直坚持存在主义,但一旦开始行动,其“呼吁存在主义”这个行为便显得很不存在主义了。而在本片的结尾,横尾太郎似乎放弃了这一点,而是进行了“自杀”,在吸收了jin的团圆思路的基础上没有走jin一贯的“走向未来式”路线,而是写出了一个类“团圆悲剧”的收尾。不过就jin目前的动向而言,他可能也不太有兴致展望未来,或许这个结局也有jin现在处境的反映。
如果要我总结这个结局的话,“困在未来”或许非常合适。
最后,在看到这个结局的时候,我想到了jin最近丢出来的那首新曲《summering》,这首歌中略带微妙的遗憾、悲伤与叫喊,以及最终试图放下又困顿在思考中的复杂情感或许是这个结局的最好阐释。故事和语言究竟是什么?这或许是神选这个作品最初也最终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一个纯粹虚构的,甚至不明确的语言体系而产生情感?如果把虚假展现在眼前,我们又能否去坦然接受?在“意义”的生产的漩涡中,意义被成为了令人遗憾的景观,我们究竟要如何对待?
护郎愣了愣神,注意到了黑猫,莫名其妙被车祸了,像加缪一样。即使是这样的情节,居然也有我这个觉得自己能够对此发出评论的人说了那么多话,或许所谓的意义就是这样,只能掌握在每个个人心里的东西。在这个瞬间,我愣了愣神,还能假装自己是一个神。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