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龙》简评:
奶龙归根结底是反西方中心主义和西方政治正确的,它打破了西方叙事的“垄断”。我们首先可以从奶龙的英文名字中看出端倪。
奶龙英文名定为 Nailoong。"龙"字拼写为 loong。这种拼写选择绝非偶然,深层文化内涵值得深思。这个拼写选择是对长期以来西方中心主义文化霸权的反击。长期以来,西方掌握话语权,定义东方。将"龙"的英文定为“loong”是对这种不对等文化关系的挑战。
西方一直以来构建了一个想象中的东方。这个东方神秘、落后、需要西方文明的拯救。“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力量、尊贵、吉祥。这种积极正面的形象与西方文化中“dragon”所代表的邪恶、破坏力量截然不同。西方的“dragon”代表需要被英雄征服的怪物。中国“龙”是守护者,是民族图腾。“long”的汉语拼音无法体现中国龙文化的内涵。
西方长期将“dragon”强加于中国龙的翻译。这导致西方对中国龙产生误解。中国文化形象在西方认知中遭到扭曲。"loong"拼写的使用,标志着中国主动掌握自身文化符号的定义权。这是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挑战。“loong”不再需要迎合西方解读。直接向世界展现中国龙的原貌。
“loong”的出现将帮助西方民众认识到中国龙与西方“dragon”的区别。这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减少因文化误解导致的偏见。这是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有力反击。这种反击从语言开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掌握语言定义权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中国选择“loong”拼写,象征着中国文化自信的崛起。中国不再被动接受西方的定义。主动构建自身形象。
"loong"在奶龙这样热门IP上的启用,是文化交流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东方文化的觉醒。向世界宣告中国文化不容西方随意解读。展现中国文化独特魅力。中国龙以"loong"的姿态走向世界。这是文化自信的宣言。更是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有力反击。
此外,黄色皮肤的奶龙屡次战胜蓝色暴暴龙的故事还隐喻第三世界反抗西方殖民侵略文化侵略的历程。
奶龙形象设定为黄色皮肤。 黄色皮肤通常被认为是亚洲人种的典型特征。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历史上遭受过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 这些国家在地理位置和发展状态上常被称为“第三世界”。
而暴暴龙形象设定为蓝色。 蓝色在西方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古典时期蓝色与希腊神话海神波塞冬相关联代表力量和统治。 工业革命后蓝色染料易得蓝色成为西方制服军服的流行色调进一步强化了其与权威的联系。
奶龙呆萌可爱具有亲和力。 暴暴龙追求财富地位。 追求财富地位的蓝色暴暴龙象征西方殖民者。 西方殖民者通过武力政治手段掠夺殖民地资源财富。 暴暴龙行为模式与此类似。 殖民者用自身文化取代殖民地原有文化。 文化侵略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将自己的文化强加于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过程。 奶龙与暴暴龙之间的冲突可理解为第三世界与西方殖民者之间的对抗。
地球少年小七代表第三世界民众。 小七活泼勇敢富有正义感。 小七象征着第三世界人民面对殖民侵略时所展现的品质。 小七与奶龙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暴暴龙。 小七和奶龙的合作代表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团结互助。
奶龙的胜利象征着第三世界反抗殖民侵略的胜利。 奶龙战胜暴暴龙的故事给予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希望和鼓舞。 奶龙这一形象激发了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它象征着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将摆脱殖民统治的影响。 他们将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奶龙的故事激励着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为实现自身的独立自主而奋斗。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奶龙形象构建,对西方政治正确观念进行了有力的尖锐批判。这种批判集中体现在对肥胖的嘲讽、对弱势形象的戏谑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隐性推崇。
西方社会,政治正确理念日益成为主流价值观。政治正确强调在言辞和行为上,避免冒犯和歧视任何弱势群体。包括种族、性别、性取向、残疾、体型等等。力求构建一个包容、平等、多元的社会环境。这一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歧视性言论。推动了社会公平。然而,其边界和适用范围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一些人认为,政治正确矫枉过正,限制了言论自由,甚至形成了一种“反向歧视”。
奶龙动画中,肥胖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奶龙因其臃肿体态、笨拙动作,屡屡成为笑料。这种设定公然违背了政治正确中对体型歧视的禁忌。在西方,公开嘲笑肥胖者,会被认为是“肥胖羞辱”(Fat Shaming)。是一种不道德且具有伤害性的行为。奶龙的创作者,似乎有意挑战这一禁忌。将肥胖与负面特质,如愚笨、贪吃、懒惰等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完全不符合政治正确标准的角色形象。
除了对肥胖的嘲讽,奶龙的智力低下、行为滑稽,也构成对弱势形象的戏谑。在政治正确语境下,残障人士、智力障碍者等弱势群体,应得到更多关爱和尊重。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贬低。然而,奶龙却被塑造成一个“弱智”丑角。它的种种愚蠢行为,引发观众笑声,强化了人们对智力障碍者的刻板印象。这种处理方式,与政治正确所倡导的尊重弱势、消除歧视背道而驰。
更深层次上,奶龙作为动物,被置于人类之下的设定,暗含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推崇。这与政治正确所倡导的平等、多元价值观相悖。政治正确理念,逐渐从人类社会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动物保护主义、环境保护主义,都是政治正确理念在生态领域的延伸。然而,奶龙的形象设定,却将动物矮化、丑化,凸显人类的优越性。这种潜在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无疑是对政治正确的一种反动。
因此,奶龙形象是对西方政治正确的系统性批判。它挑战了政治正确的边界,质疑其合理性。通过对肥胖的嘲讽、对弱势形象的戏谑,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暗示,表达了世界人民对政治正确泛滥的反思。这种反思并非简单的否定,而是一种文化上的抗争。试图在政治正确的浪潮中,保留一些不同的声音和表达空间。创作者通过奶龙这一形象,对西方主导的文化价值观,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挑战和解构。
奶龙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的不仅是无厘头的搞笑叙事,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对话与价值碰撞。它以“loong”的拼写,重新定义了中国龙的文化意象,打破了西方对东方叙事的垄断;以第三世界抗争的隐喻,诉说了被压迫者反抗文化霸权的诉求;以对西方政治正确的反讽,揭示了普世价值背后的矛盾与局限。奶龙并非单纯的动画角色,而是一种文化觉醒的象征,一次对西方中心主义叙事的去魅与解构,更是第三世界发出的一声掷地有声的文化宣言。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