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War of the Rohirrim【剧透提醒】《洛汗之战》背景介绍与改编对比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War of the Rohirrim》简评:

本篇日志有剧透内容

前言:
在几天前抽空去看了一场,刚看完时没有什么兴致,但这几日偶尔想起,竟觉得后劲越来越足,有不少自己想要一说的优缺点。而且尽管这部电影在国内声量很小,但不同的观众,包括粉丝之间的评价也是差异巨大的,个人感觉是还蛮值得探讨与回味的一部作品。

原本是想要在一篇日志内,同时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对比原著找出改编之处和浅谈自己的主观感受。结果主观感受越写越多,越写越乱,自己身边又诸事缠身,就打算将观后感放在下一篇日志了。

这一篇仅为新观众们介绍所谓“洛汗之战”在原著中的背景,以及对比原著看看电影有哪些改编。

不过有一个个人观点是想提前写在这里的,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就是属于指环王的外传故事,并不属于其他什么作品的风格。它可能是目前对托尔金传说故事集的许多旁支故事改编的一种较为妥善的思路。

背景介绍(附原文):
《指环王:洛汗之战》,也叫《洛希尔人的战争》,故事背景为第三纪元2758年—2759年,发生在洛汗王国的一次战争。战争的前情发生在2754年。战争双方主要为洛希尔人与黑蛮地人+一部分哈拉德人。

这次战争基本不涉及其他人类势力。刚铎的援军是在黑蛮地人的首领被诛杀后再来协助洛汗的,因为几乎同时期,刚铎也遭到了乌姆巴尔的多支舰队的袭击,无暇顾及洛汗。

其他如精灵、矮人、霍比特人、恩特、奥克、巫师都不曾在故事中出现过。只在战争结束后,白袍巫师萨鲁曼拜访洛汗第二脉的新国王弗雷亚拉夫,这一点影片结尾有所还原。

整个故事在中洲的历史中,其实只是很短很小的一个插曲。主要记载于《魔戒》的附录一,《列王纪事》的第二篇《埃奥尔一族》中。总共占据的篇幅,在中文译本里大概只有一千多字,很快就能读完。

因此先直接上译本原文:

(以下出自世纪文景版的译本)
“从埃奥尔到希奥顿,马克诸王当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是‘锤手’海尔姆。他是个力大无比、性情严厉的人。那时,有个人名叫弗雷卡,自称是弗雷亚怀恩王的后代,不过他长着黑发,人们说他有相当一部分黑蛮地血统。他变得富有又强大,在阿多恩河两岸都拥有广阔土地。在阿多恩河源头附近,他给自己建了一座堡垒,几乎不理会国王。海尔姆不信任他,但仍召他前来会商;而他随心所欲,偶尔到访。

“一次适逢会商,弗雷卡领着许多人前来,为自己的儿子伍尔夫求娶海尔姆的女儿。但海尔姆说:‘你比上次来时发福多了,但我看这多半是肥膘吧。’人们闻言哄笑,因为弗雷卡大腹便便。

“如此一来,弗雷卡暴怒之下大骂了国王,最后说:‘老国王们拒绝别人递来的手杖,没准就会双膝跪地。’海尔姆答道:‘好啦,你儿子的婚事纯属鸡毛蒜皮,海尔姆和弗雷卡以后再处理这事。这会儿国王和议会有重要事情商量。’

“等会议结束,海尔姆站起身,伸出大手按住了弗雷卡的肩膀,说:‘国王不允许任何人在王宫中争吵,但出去就自由多了。’他迫使弗雷卡走在自己前面,直到出了埃多拉斯,进了原野。他对跟来的弗雷卡的部下说:‘滚!我们不用人旁听,要单独谈些私人事务。去跟我的手下聊聊吧!’他们看看情势,发现国王的部下和朋友人数远远超过他们,只得退开。

“‘好,黑蛮地人,’国王说,‘你要对付的,只剩了手无寸铁的海尔姆一个。但你已经说得够了,该我说了。弗雷卡,你光长肚子,没长脑子。你不是提到手杖吗?海尔姆要是讨厌那根硬塞过来的邪恶拐杖,就折断它——就像这样!’说着,他一拳揍向弗雷卡,这一拳打得他仰面倒下,晕了过去,不久之后就死了。

“海尔姆随即正式宣布弗雷卡的儿子和近亲都是国王的敌人,立刻派了许多骑兵前往西边边界;而那些人都逃跑了。​”

四年后(2758年),洛汗遭遇大难,刚铎却派不出任何人手援助,因为刚铎遭到三支海盗舰队袭击,沿海地区全线卷入战事。与此同时,洛汗再次遭到来自东方的入侵,黑蛮地人见机也越过艾森河,从艾森加德南下进袭。很快,人们便得知伍尔夫是他们的首领。他们人数众多,因为刚铎的敌人在莱芙努伊河与艾森河的河口登陆,与他们会合。

洛希尔人战败,领土遭到侵占。尚未被杀或被俘的人逃往群山中的山谷。海尔姆损失惨重,从艾森河渡口被击退,在号角堡及其后方的深谷中避难(此地后来得名海尔姆深谷)。他在那里遭到了围困。伍尔夫攻取埃多拉斯,坐拥美杜塞尔德,自封为王。海尔姆之子哈烈斯守卫美杜塞尔德大门,最后一个战死于此。

“不久之后,漫长冬季开始,洛汗积雪将近五个月(2758年11月—2759年3月)。不管洛希尔人还是他们的敌人,都深受寒冷以及接踵而来、持续时间更久的饥荒所苦。在海尔姆深谷,尤尔日之后发生了大饥荒。国王的幼子哈马出于绝望,不顾国王的意见,带人突围出击,但他们迷失在大雪中。海尔姆由于饥饿和悲伤,变得暴躁又憔悴,光是敌人对他的惧怕,就让他抵得上防守号角堡的许多人手。他会独自外出,一身全白,如同雪地食人妖一样潜入敌人的营地,徒手杀死许多人。人们相信,他若不带武器,便没有武器能伤到他。黑蛮地人说,他若是找不到食物,就吃人。这个传说在黑蛮地流传了很久。海尔姆有只大号角,很快人们就注意到,他动身出发之前,会吹响一声号角,声震深谷;于是,敌人闻声丧胆,不是集合起来去俘虏或杀掉他,而是顺着峡谷逃之夭夭。

“一天夜里,人们听到号角吹响,但海尔姆没有归来。早晨有一道阳光照射下来,那是多日以来初次放晴;他们看见有个白色人影仍独自屹立在护墙上,黑蛮地人都不敢靠近。那正是海尔姆,已是气息全无,却丝毫没有屈膝。然而人们说,仍能不时听到号角在深谷中吹响,海尔姆的鬼魂仍会游荡在洛汗的敌人当中,将他们活活吓死。

“不久以后,冬季结束了。接着,海尔姆的姊妹希尔德之子弗雷亚拉夫从许多人避难的黑蛮祠出击,他带着一小群绝望无畏的人,出其不意攻下美杜塞尔德,杀了伍尔夫,收复了埃多拉斯。大雪过后,洪水泛滥,恩特沛河的河谷变成一处大沼泽。东来侵略者或死或退,刚铎也终于从大山东西两侧的路上派来了援兵。到(2759年)年底以前,黑蛮地人被赶了出去,就连艾森加德也摆脱了他们。然后弗雷亚拉夫成为洛汗之王。

原著与电影改编的简要陈列:

- 原著中海尔姆的女儿没有详细的名字和事迹。电影为其原创了“赫拉”的名字,并作为全片主角。

- 电影原创了一些有姓名的配角,主要有:赫拉身边的侍女奥尔温,小侍从里夫,号角堡中的年迈老太太,伍尔夫身边的将军塔格,洛汗北高原地区的叛徒索恩,与这些角色相关的情节也是原创。

- 电影原创了赫拉和伍尔夫小时候的玩伴关系。

- 影片还是尽可能地加入了一些原故事里没有出现的奇幻元素,如水中监视者,巨鹰,在人类尸体上找寻各种戒指的奥克,以及结尾出现了名字的甘道夫。
(猛犸这一元素在原故事中是否存在存疑。因为当时敌军中有在艾森河河口登陆的哈拉德人,所以可能会有猛犸的出现。)

- 在海尔姆拳毙弗雷卡事件上有一些细节改动。
- 原著中,海尔姆是迫使弗雷卡走到埃多拉斯城外的原野,支开了弗雷卡的手下,再开始决斗。
- 电影里,二人走出殿外,还在城中就开始决斗,且手下都在身边。

- 原著中,弗雷卡被击倒后先是晕了过去,不久后死亡。随即海尔姆宣布弗雷卡的亲族是国王的敌人,派骑兵捉拿,伍尔夫闻讯逃亡。
- 电影里,弗雷卡当场死亡,伍尔夫向国王挥刀,海尔姆反击时原本快要扼死伍尔夫。在赫拉的求情下,海尔姆宣布其为国王的敌人,将其驱逐出境。

- 原著中,洛汗的敌方除了黑蛮地人,其余的主要为哈拉德人。
- 电影里,主角一行人在平原上发现的尸体是瓦里亚格人。

- 原著中,艾森加德在海尔姆王的上上代,狄奥王时期就已经被黑蛮地人渗透。
- 电影里,奥尔温和弗雷亚拉夫的台词似乎显示电影的设定中,黑蛮地人是在故事发生的这几年间刚占据艾森加德。

- 原著中海尔姆的两个儿子,长子哈烈斯是死在王宫,即金殿门口,书中描述为“最后一个战死于此”;次子哈马,与父亲一起退守号角堡,在漫长冬季期间,带人出去突围,迷失在大雪中。
- 电影里,长子哈烈斯在击败一条猛犸象及上面的敌人后,被伍尔夫一箭贯穿脖颈而死,地点确实是在金殿附近;次子哈马被俘,在父亲和妹妹眼前被割喉而死。

- 原著中,人们是在清晨时分才发现海尔姆独自屹立在护墙上逝去的,即夜晚的战斗,号角堡内的人并不知情。
- 电影里,海尔姆一路带着女儿来到大门前,自己选择不进门内,独自一人在外杀敌,直至清晨冻僵。号角堡内的人是知道他在外的。

- 原著中,国王的外甥,弗雷亚拉夫是因敌人来袭,被迫逃往黑蛮祠避难。
- 电影里,弗雷亚拉夫是因叛徒的挑拨和国王的高傲与愤怒而被下令留在黑蛮祠。

- 原著中,费雷亚拉夫从黑蛮祠主动出击,带领一批人马奇袭金殿,直接杀死了敌方头领伍尔夫。
- 电影里,弗雷亚拉夫在没得到命令的情况下一直按兵不动,收到巨鹰送来的海尔姆盔甲后,驰援号角堡。赫拉为争取更多时间等到援军,于敌军发起进攻之时,主动向伍尔夫挑战,牵制敌军。在最后的对决中,赫拉用盾牌将伍尔夫扼死。

- 盾女这一传说可能是电影原创(不太确定其他中洲系列书籍中是否有出现过相关记载)。可能是对《魔戒》中伊奥温的称号之一“执盾女士”的致敬与发挥。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War of the Rohirrim【剧透提醒】《洛汗之战》背景介绍与改编对比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War of the Rohirrim【剧透提醒】《洛汗之战》背景介绍与改编对比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