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ぼっち・ざ・ろっく!》简评:
《BanG Dream! It's MyGO!!!!!》简评:
《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简评:
《BanG Dream! Ave Mujica》简评:
我在去年说过少女乐队会成为全人类的浪漫,是基于没有喝茶情节的K-ON来畅想的。
当前市面上我体验到的少女乐队作品。
1.校园社团系的K-ON,13年看的。那个时候还流行天然呆的女主人公,主角组都是天才,随便练习就能得到回报,明明是强国源泉但后面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模仿者,回看最多的动画但只会回看有live的话数,喝茶的部分实在太无聊了。
2.对标偶像系的炸梦,我了解炸梦的时间其实很早,就是一专的那首yes bangdream,后续二三专也陆续听过来了,到了动画播出,其实当时市面上也有一部乐队作品叫show by rock,还是骨头社做的,看了两集那浓浓的偶像风格直接把我劝退了。而炸梦的第一部TV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跟lovelive太像了,最后被一曲小星星直接送走。
3.濑户口的kirakira,其实不怎么想把这作放进来,毕竟有个男的,kirakira前期部分是我对少女乐队理想型。一群臭鱼烂虾凑到一起想在校园祭整个大新闻。然后开始从头学习练习到中期周游日本路演赚路费,直到这里的内容我都还挺喜欢的,乐队解散后濑户口上线后我果然喜欢不上,可这作的高评价都来自后日谈就是了,乐队少女有男人肯定不行。
4.孤独摇滚,整体内容性上跟K-ON差不多,同一个杂志的限制性。无趣的部分太多了,但live很用力,关键回都是高水准。更想看喜多当主角的视角。
5.mygo,其实我最近才看完这个,有这个帖子也是因为mygo和马上要播的母鸡卡,虽然同为邦邦,但故事内容相较于前辈的闪闪发光,mygo更像是烈酒,再追求女女关系性这条路上走到黑。看的时候会觉得题材不是组乐队,故事依然能够进行下去,只是组乐队这个形式更方便故事的进行。在国内那么火的原因是嗑cp,cp厨产出二创meme吸引更多人嗑cp。
6.东映的girls band cry,巧合的是我刚说完少女乐队是全人类浪漫次日官宣的作品,一开始看到PV就觉得是东映3D长期耕耘后的实验作,就结果而言,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挺火的,但后续准备明显不足。回到动画上,新川崎部分的故事我可以给9.5分,超出预期的花田,写的太有趣。后面都不算喜欢,包括讨论最多的第八话。收尾花田犯病也算保留节目。至少从486口中道出了摇滚精神。
那么这些偏差大吗,或者我到底是在少女乐队作品里追寻什么?
我在观看完偶像大师灰姑娘后,就对偶像动画厌倦,之前包括后续的作品都无法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成为偶像?偶像动画们给出的回复无非是给大家带来笑容、变得kirakira等。
现在这个问题给到少女乐队作品了:为什么是组乐队?
平泽唯和波奇是半推半就改变自己,喜多是因为乐队有喜欢的人。
第二文艺部是为了整个大新闻以及自我满足,所以当旅行结束后乐队解散了,大家再次为生活的琐事奔波。
高松灯说要组一辈子乐队,但她只是缺爱,不是乐队也可以。
仁菜也说要组一辈子乐队,但当自己被家人认可自己是对的,乐队也是自己期待摸样的时候,却依然因为音乐性的失败而无法和解。
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现实回答起来可能会很简单:想要变得有名、想要赚钱、我只会这个;但在动画中却不会出现这些答案 ,所以我又得去新的少女乐队作品中去追寻能让我满意的答案了。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