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少女☆寸劇 オールスタァライト借由少女寸剧类“小剧场”,狠批我痛恨“商业动画”的理由

《少女☆寸劇 オールスタァライト》简评:

想必各位都看过少女寸剧、邦邦pico、钢炼、芙莉莲小剧场这样的“小剧场”动画,他们大多受限于时长所有角色都非常的“角色化”(相对于“人化”),短短三分钟内每句话都要与角色明显的那几个性格之一所绑定,让看的人很难忍住不割腕自杀。

除了天国大魔境异兽魔都这种角色空壳情节为灵魂的异类,多数(稍微)良好以上的动画之所以良好是依托于角色的,以及于角色和观众之间的同频。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但我们并不会每句话,每个动作都像小剧场动画里的角色一样“刻板”,一样“异质”。我们运行人生的方式从来都是——为了自己的某(几)个目标,短期或长期的,在跨越困难时先是运用外人或自己的(历史)一般最优解,如果碰壁再触发性格反应,最终简单或艰难地向目标靠近。对于那些常规的事项,诸如买菜或专业内的小问题,我们不会像自己人格(mbti,或其他分类)的刻板印象一样解决,而是专注地高效率运用经验内的最优解,无暇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魅力”。

用心的动画或漫画都是认真对待角色的,不会出现如手游角色一样满口除了自己的台词以外没有通常台词的情况。我们也见过如“某个角色平常很暴躁,大危机时依然很暴躁而不是遵从生理规律或现实经验导致没有解决危机”这样令人倍感折磨的动画。显然这就是脸谱化角色的反噬。
即便没有危机与解决事件这种等级的矛盾,脸谱化角色依然会导向另一个无法容忍的缺陷——常规动画内容与内容表达是依托于角色的,倘若角色全都空有皮囊,他们便撑不起一个稍有重量的表达,也做不到以良好的节奏或演出推进剧情。
我看过印象最深的是idolish7,每个角色每句话必要与角色特点绑定,毫无正常人类气息,效率极差对话效果也不好。
在当下这个资本与市场的世界,尤其生活节奏还是越来越快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脸谱化角色的动画出现,这是绝对的【恶劣】。更不用提它们所占据的动画制作人才。

每个触人心扉的角色,内在都有一颗人的心脏。
每个令观众心脏鲜活地跃动的故事,都由现实而生。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