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崩坏:星穹铁道我的游戏簿NO.388:《崩坏:星穹铁道》(1.0~1.6版本)

《崩坏:星穹铁道》简评:

  米哈游出品的游戏里,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一个)在公测前就吸引到我的是“崩铁”。在此之前的崩3、原神,在此之后的绝区0,都没有让我产生“我想玩它”的感觉。我回忆过这几部作品公测前我的心态,《崩坏3》于2016年出品,那时我对国产游戏是存在偏见的,总觉得国内这几个游戏厂商都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其时还有点名不见经传的米哈游更是不会让我有半分愿意了解它的可能性;《原神》则是在2020年出品的,它从出生起就带有争议,而我也毫不避讳我当时受内外各种影响对该作有着莫大的偏见,这份偏见直到两年后须弥地图开放时才算消除;至于2024年的《绝区零》,则是从画风到玩法都完全不是我的菜,对它我没有过任何游戏外的偏见,就是单纯地喜欢不起来。所以,和它们比起来,出品于2023年的《崩坏:星穹铁道》,是因何能够在游戏上线的几个月前,就让我产生体验它的欲望的呢?因为比起2016年和2020年,这个时候的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无论是国内的游戏环境,还是米哈游本身,抑或是作为玩家的我自己。

  这里还是得从《原神》说起。2020年这个游戏上线时,我是捂着鼻子撅着嘴下载了它,然后在玩了一个多小时后选择了退出卸载。我不否认我受到了很多游戏外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1.0时代的《原神》并不好玩。米哈游的争气之处就在这里,它在之后的两年里,用十余个版本的更新,把《原神》升级成了一个丰富、有趣又独特的超级奇幻世界。2022下半年的我因一时好奇再次下载了这部游戏,看到里面焕然一新的内容时,内心不由得刮目相看,从此开始了对它一个版本一个版本的追更。是的,“崩铁”就是在我对《原神》的世界仍然充满了期待的时刻出现的。公测前的几个月里,来自B站的多名UP主在拿到二测名额后,纷纷对这部新作进行了直播,然后我意识到,这个新的带有软科幻色彩的世界,也许比提瓦特大陆更加吸引我。

  与其说我喜新厌旧,不如说,是米哈游在这几年里又进步了。这时的他们已经能够在须弥的青山里开凿复杂庞大的地下洞穴,也能够在枫丹的绿水里部署自由舒适的海底空间,从画面到剧本到系统到音乐,米哈游能够驾驭的东西越来越多,而这份经验留给了崩铁。2023年4月26日,我跟随着万千洋流从提瓦特大陆涌入星穹宇宙,然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沉浸得比在《原神》里更深。比起前者的一板一眼,并非开放性世界的《崩坏:星穹铁道》甚至让我有一种更加自由的错觉,黑塔空间站、贝洛伯格、仙舟罗浮,遍布于这个世界里的众多细节,让我开始觉得,制作组已经超越了之前的那份紧绷状态,他们的精神开始变得松弛,或者说,努力在让玩家们感到松弛。这份松弛感甚至在不久之后开始反哺《原神》。我曾经对米哈游在剧情文本方面的水准颇有微词,但在这之后,无论是崩铁还是原神都给了我一种较之以往全面进化的感觉。非常惭愧,那几年里我在米哈游的两部游戏里沉浸着走不出来了,代价是,我甚至因此荒废了我的“本业”——从2022年起,我不怎么像以前那样高强度打galgame了,相反地却开始给国内游戏厂商送钱了,尽管我送得不多。

  我不知道这于我来说是好还是不好,但从那时起我开始有了个新的烦恼,就是每天在这种二次元手游里花费的时间在大幅度地增加,确实地挤占了我本就不多的个人精力(当年的FGO我氪金的强度其实更高,但并不能让我心安理得地投入大把时间)。而在2023年上半年,崩铁是比原神更加吸引我的游戏。那段时间里我在黑塔空间站和贝洛伯格感受到了许久未有的放松感,这一次,游戏厂商不是用无尽的日常任务拴住我,而纯粹是靠这个世界本身的魅力,这让我感到很舒适。到现在为止1.0依然是崩铁这部游戏里我玩得最开心的一个版本,贝洛伯格也是我逛得最舒服的一个驻留地,因为它在某种意义上达成了一个平衡,即,既维持了我对探索这个世界的那份好奇,又没有让我感到太累。——说实话,后面的诸多版本都没有像它那样做得恰到好处,稍微踩一捧一一下,1.1版本《银河漫游》就曾因内容太少而让我感到无聊,而2.0版本《假如在午夜入梦》又因为内容过多而搞得我身心俱疲。

  作为一个文字游戏爱好者,崩铁的故事是我比较着重注意的一点。如果没有故事,我基本不会单独为它写评测。多说一句,我曾对国内手游的剧情并不抱十分期待,而米哈游的早期作品也没有让我有所改观——第一次弃坑《原神》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对当时的剧情有点看不上。2022年我回坑《原神》补全了须弥篇为止的主线,这个过程让我认识到他们逐渐开始会讲故事了,从而也愿意期待米哈游的编剧在接下来的作品里会如何发挥。而对于崩铁1.0~1.6版本,我的评价是,它有一个不错的开篇,并且一直到贝洛伯格篇结束,都保持了良好的节奏感,但仙舟罗浮篇的剧情让我很不耐烦。大战可可利亚是1.0版本的高潮,同时也是整个1.0~1.6大版本里最燃的桥段。在这个剧情瞬间,玩家可以感受到主角团每个人的觉悟,配合起优质的演出和音乐,整个情绪都被推向了顶点。而战斗之后对于贝洛伯格接下来的走向和命运,也让人充满了关注跟期待。相较之下仙舟罗浮篇就有点奇怪,这个地方充满了中华元素,按理说应该是对标《原神》璃月的地方,但不知为何就是没法让我生出一点亲近感,相关的角色我能喜欢上的也不多。后续的版本更新,主战场是贝洛伯格的1.4《冬梦激醒》我就感到很亲切,而主舞台是仙舟的1.3《天镜映劫尘》和1.5《迷离幻夜谈》便让我有跳过的欲望。大概,仙舟上这群人战斗的理由被编剧写得过于拧巴了,在很多时候都不能让人感同身受。

  事实上我的确跳过了1.5和1.6两个版本。1.0大版本后期,我终于开始对崩铁这个世界产生了一点厌倦。镜流、藿藿、银枝、阮·梅,以这四个人为中心的故事越来越难以吸引我,他们都是在立绘公布时曾让我有所期待的角色,但当他们真的落地后,其在剧情中的表现又让我控制住了抽卡的欲望。比起疯癫的静流,我更希望米哈游能把彦卿加强一下;比起爱哭的霍霍,我更愿意跟尾巴大爷多交流交流;而比起冷漠的阮·梅,我更盼望螺丝咕姆能早点落地。2023下半年,我再一次回到了《原神》,至少在那段时间里,新开放的水之国枫丹对我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这类作品的残酷之处就在这里,米哈游选择把一个多人在线手游做得跟单机游戏一般无二,那他们维持用户的方式就只能是内容本身。而对于创作者来说,持续的高强度的输出终究还是压力太大了,很难保证每次都生产出足够有趣的东西。崩铁下一次的“有趣”要留到2.0,那是他们准备了很长时间的大版本,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也的确不赖,称得上是一桌丰盛的大宴。不过与此同时,2.0以后的内容也存在着一些之前没有的问题,因此就个人而言,它没有超越1.0版本开服时带给我的惊喜。具体的,就留到以后评测2.0~2.7的时候再讲吧。

  附:1.1~1.6各版本主要更新功能:

  1.1版本《银河漫游》:新场景(贝洛伯格:历史文化博物馆),新可用角色(银狼、罗刹、驭空),角色同行任务(银狼、罗刹、白露、彦卿),新活动(猎星游戏、冬城博物珍奇簿、星芒战幕);

  1.2版本《仙骸有终》:新地图(仙舟罗浮:丹鼎司、鳞渊境),新可用角色(刃、卡芙卡、卢卡),主线开拓任务(仙舟罗浮:云树百丈蔽重楼),角色同行任务(驭空、卡芙卡),冒险任务(陶德·雷奥登的学术研究、动物凶猛、诗仙机器人、天空之眼),新活动(评书奇谭、地城探宝、神奇扑满在哪里);

  1.3版本《天镜映劫尘》:新场景(仙舟罗浮:金人巷),新可用角色(丹恒·饮月、符玄、玲可),主线开拓任务(仙舟罗浮:安灵布奠,天清路远),角色同行任务(丹恒、卢卡、三月七、玲可),新活动(金人旧巷市廛喧),新玩法(模拟宇宙:寰宇蝗灾);

  1.4版本《冬梦激醒》:新场景(贝洛伯格:造物之柱、旧武器试验场),新可用角色(镜流、托帕&账账、桂乃芬),主线开拓任务(雅利洛-Ⅵ:未来市场),角色同行任务(镜流),新活动(以太战线、无尽位面),新系统(战术训练、剧情回顾);

  1.5版本《迷离幻夜谈》:新场景(仙舟罗浮:绥园),新可用角色(藿藿、银枝、寒鸦),主线开拓任务(仙舟罗浮:狐斋志异),角色同行任务(银枝),新活动(狐斋志异、磐岩镇斗技表演赛),新系统(访客登记簿);

  1.6版本《庸与神的冠冕》:新场景(黑塔空间站:禁闭舱段),新可用角色(阮·梅、真理医生、雪衣),主线开拓任务(湛蓝星:庸与神的冠冕),新活动(异宠拾遗、虚境味探、来自真理医生的倡议),新玩法(模拟宇宙:黄金与机械、虚构叙事)。

  笔者对于这部游戏的评测如下:

  【系统】A+

  游戏界面与米哈游之前的作品《原神》几乎相同,在某些细节方面做了优化性质的改进,因此星铁玩起来要比原神舒服。在表现力方面1.0时代的星铁和4.0时代的《原神》基本持平,都属于极大程度地拔高了原有的剧情水准。另外,嗯,剧情支持已读跳过了。

  【剧情】B+

  还是拿同一开发商的《原神》做比较吧。单论黑塔空间站和贝洛伯格这部分剧情的处理,我觉得圆润程度远超《原神》3.0之前的主线内容,较之3.0时代的《原神》也要好一点,因此崩铁1.0是我玩得最开心的一个版本。至于随后的仙舟罗浮相关剧情,说实话我并不能很好地投入进去,这一点确实比不上当初在《原神》璃月篇那样受触动。支线部分,总体来说我觉得比《原神》支线的平均质量高一些,虽然没有《森林书》这样堪称顶级的支线剧情,但基本都在水准线之上。更重要的是,崩铁的文本在有趣程度上远非同时期的《原神》可比,这是我当时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分给了崩铁的关键因素。文案组的精神状态令我好奇。

  【人设】A+

  人设算是米哈游比较擅长的部分,很多角色是可以单凭立绘就能骗氪的。角色性格在我看来其实没有太突破的地方,基本上还是在其他二次元作品里都能找到代餐的类型。但随着剧情的发展,部分角色的人物弧光确实有所展现,这也是景元等角色能够拥有较高人气的原因。也有部分立绘很好看的角色,塑造得并不如我心,比如镜流、刃、克拉拉等。总体来说我认为,1.0时代的崩铁在塑造人物方面,不如同时期的《原神》。

  【画面】S-

  画质明显比同时期的《原神》上升了一个等级,画风上则难分伯仲。

  【音乐】A+

  公认的米哈游的强项,从《踏上旅途》到《野火》,配合剧情贡献了一幕幕名场面。不过就我个人而言,可能还是《原神》的音乐风格更符合我胃口一些。

  【声优】A

  这里只评价中文配音。不得不说十几年来中文配音圈真的已经建立起了一套非常厉害的阵容了,十年前我对国产游戏配音的要求就是不出戏即可,而现在他们还让我看到了感染力。很多场景下中文配音的表现力已经完全不虚日语版,甚至由于对剧情的理解更胜一筹、以及更懂中国玩家等缘故,有些角色和场景,中文配音的上限还要更高些。

  【游戏性】A+

  回合制战斗其实在一开始被认为是这部游戏的短板,但后来事实证明就是会有很多玩家喜欢这样的战斗方式。此外本作的探索模式属于箱庭式而非大世界,在耐玩度方面感觉不如《原神》。游戏中的几种常驻特色玩法,个人比较喜欢模拟宇宙,其他则相对一般。

  【工口】E

  本质上还是全年龄游戏。角色是漂亮而不艳俗的。

  【鬼畜】E

  崩铁的主线剧情其实要比《原神》稍微成人一点,支线则不相上下。但由于本作面向的对象还是偏全年龄,因此无论是剧情还是画面都不会展现出过于残酷的内容。

  【总体评分】101

  在二次元手游领域属于标杆性的作品。个人感受,其上手时的体验要好于同时期的《原神》,但箱庭游戏的可探索性有限,耐玩度天生要弱于大世界类作品,好在米哈游尽可能地增加了游戏的内容,使得游玩过程依然会有充实感。版本后期会有一点疲劳和重复感,不过这是这类游戏的通病,往往会在新的版本更新后有所缓解。

  笔者喜欢的角色排名:艾丝妲>三月七>星>银狼>素裳>布洛妮娅·兰德>佩拉格娅·谢尔盖耶夫娜>黑塔>希儿>螺丝咕姆>尾巴>姬子>帕姆>杰帕德·朗道>丹恒>娜塔莎>卡芙卡>托帕>符玄>希露瓦·朗道>虎克>青雀>瓦斯特·杨>彦卿>景元>罗刹>藿藿>停云>雪衣>穹>阮·梅>克拉拉>史瓦罗>阿兰>桑博·科斯基>真理医生>银枝>桂乃芬>白露>静流>玲可·朗道>卢卡>幻胧>驭空>寒鸦>晴霓>丹枢>刃>可可利亚·兰德>雷金>陶德·雷奥登;

  笔者喜欢的版本排名:1.0通往群星的轨道>1.2仙骸有终>1.4冬梦激醒>1.1银河漫游>1.3天镜映劫尘>1.5迷离幻夜谈>1.6庸与神的冠冕。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