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简评:
《最終兵器彼女》简评:
《ほしのこえ》简评:
§3-世界之海上的浮波
在《溯源》篇中进行了跨度接近百年的对”日常“其结构源流的分析,我们对于日本动画中的“日常”的理解,终于可以开始接近我们在《斩断》篇中所谈及的最“前”的日常动画——梦·日常动画了。依稀记得,我们在《斩断》篇中曾提出这样一点:“梦”之日常,或是“前”日常的潜在的主题架构乃是后宏大叙事的安身感。而从作为源头的海螺小姐模式出发,我们也曾指出:如果想要斩断这一条锁链,就不得不直面内在的虚拟舞台之裂口,面对实在性矛盾的铁面质询。而担任这一从那前日常系作品到作为真正日常的梦·日常动画的接续任务者,正是世界系作品。
几乎每一篇论述世界系作品的文章都会把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特聘教授、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东浩纪在《波状言论 美少女游戏的临界点》(2004)中的定义复制粘贴一遍:把主人公(我)和女主角(你)两人为中心的微小的关系性的问题,不夹杂任何具体设定的中间项,与『世界的危机』『世界的终结』这样宏大而又抽象的问题直接联系起来的作品群。当然,世界系这一词语本身也是和“轻小说”“空气系”等文字一样,自网络空间中所形成的特定用语。据网络考古显示,“世界系”一词最早出现在网站“ぷるにえ”,其最早被用于描述主人公总是说着”世界怎样怎样“的EVA式作品。不过不管世界系的定义如何,我们总归可以从此处找到描述性的两条界定原则:
1.主人公与世界直接相连、主人公间的关系与世界的命运直接相连、主人公的身体与世界的肉体直接相连
2.在《EVA》之后
,我们终于来到了所有千年后动画批评的分析原点——《新世纪福音战士Evangelion》。当然,如果我们把视线回到东浩纪的定义上,《EVA》很显然不在日常的世界系框架之内,也不完全能够反映这种完全的世界系特质,但身为这一“系”作品的源流,我们仍然需要对EVA所诞生的社会背景做一简单的描述。
《机动战士高达0079》、《宇宙战舰大和号》、以及《新世纪福音战士》被并称为"日本三大社会现象级作品",其中前两者的TV动画分别问世于1979年和1974年,最后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则迟了足足二十年。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EVA所造成的业界第三次高潮相对于《大和号》带来的“起步”与《0079》带来的“黄金时代”而言,更具有切实性和普遍性。《新世纪福音战士》至今仍然是日本动画BD销量之最,将近21万的累计销量,几乎是二十一世纪日本动画BD销量霸权《化物语》的两倍。有高潮必然有低谷,EVA所造就的高峰正是建立于1986~1991的业界前三次震荡之上——177事件、宫崎勤事件与纱织事件。在这一连串的冲击下,日本宅文化的早期产业在数年内都处于几近崩溃的低谷。直到1995年EVA的问世。其制作人大月俊轮所造就的制作委员会体制在商业上拯救了日本动画业界。旧时的动画公司通常要自负盈亏,从电视台的广告赞助商手中拿下制作经费,做出的动画卖得如何都要一己承担。而大月俊伦牵头成立了一个EVA制作委员会,召集了一班投资商来筹集EVA的制作经费。风险被制作委员会分摊了,GAINAX自然也同样可以专心制作动画了,因为其他工作可以交给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去做——当然这也挽救不了GAINAX在《飞跃巅峰》中曾经犯下的预算控制上的极端失败的错误。日本动画产业破天荒地出现了无数继续发展和赚钱的可能。而EVA所带来的另一点在意识上的革命则归功于庵野秀明。
庵野秀明的种种言论往往很令人费解,譬如他说“看EVA痴迷EVA还什么解构EVA的统统是庸俗的不开窍的死宅”,而其本人恰恰也是个老死宅。他带领宅社一手创造了神话一般的EVA,在近似乎接受顶礼膜拜且捞钱的同时又不忘打击他的崇拜者们。他口口声声说EVA那荒诞无稽的诡秘结局是为了让沉迷二次元的宅宅们回归现实,但谁都看得出来他本人对宅宅这一特质的敌对色彩——“自己是阿宅,但反而最看不起阿宅”。对于庵野秀明这一想法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除了自现象分析的阿宅自卑特质以外,和宅社在《王立宇宙军》和《飞跃巅峰》的乱出牌也有关系。
在这一视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视野与日本另一社会震荡级事件相连紧密——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以一种回溯性的视角,奥姆真理教和EVA的成功,不无可相比较处。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的心理阴暗面无限放大,传输给了信徒,所谓的末日情结导致了奥姆真理教信徒的憎恶世界和自我封闭,最终导致毒气事件的发生。
1995年,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碎时期。日本从能买下整个美国的豪气到缩入一户建,当时的70后恰恰经历了这个泡沫破碎,现实缩灭的时代。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间段,富野悠由纪的《动画新世纪宣言》犹在耳畔,高野文子的新浪潮漫画正解放着战后漫画的自主性,山下达郎和竹内玛利亚的citypop彰显着大都会的骄傲与繁荣。与此同时还有经济大发展所带来的从业人员的制作资源充裕。在日本经济巅峰期,所有日本人都觉得工资永远涨、股票永远涨、永远不会失业、夏天永不会终结。80年代那传统甚至古典的荣光一般的宏大叙事,在ACG作品中是最为常见的。
而在90年代,一切都变得微缩起来。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发生后,很大一部分日本人闻讯却毫无感觉,事不关己一样的继续自己的生活。村上春树曾用一系列的独立访谈表达自己对此的震撼。这表明日本文化系统在这一时刻,文化系统中的个人价值与缺失了完善的体系的宏大价值发生了裂隙。90年代人的人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战斗,为了谁而努力,空虚、迷茫、找乐子→宅家、入宅(文化)、进邪教。90年代的年轻人听到毒气事件后麻木不仁,殊不知很可能释放毒气的教徒中有很多都是与他们同龄同辈的一样空虚的人。
基于上述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世界系作品最初,都有着对彼时日本社会问题或是经典战争伦理问题的讨论,也是带有这些问题的烙印、怀有对这些问题的诘问而诞生的。于此,我们终于可以把世界系的来源这一问题做出一个令我们相对满意的回答。那么,我们不妨回到东浩纪的定义——世界系为何有世界之名?
以《星之声》作为分析的对象,主人公美加子和升原本美好纯洁的校园恋爱因美加子进入太空军队而被迫成为太空异地恋甚至是异星系恋,在邮件这一原始的通信器逐渐力不从心的情况下,二人的恋情延续也越来越困难,最终在美加子只身存活于一场恶战后悲剧结尾。美加子和升的恋情,在缺乏军队组织等未直接出现的中间项下直接与人类与外星人在太空中的战争情况相联系,整部电影中,没有传统战争片的横尸遍野,仅仅是女主角的只身逃出与再也收不到的短信这两个微小的点来表现战争确实存在。至于《最终兵器彼女》,其虽然具有对于战争的正面描写,但对于战争的来由并未涉及多少,且整部作品对战争的正面描写更像是一种背景板,支离破碎,最后对于其是持一否定态势——抛弃社会去私奔。这便是一种宏大叙事描写方式的消解。战争是宏大叙事最喜爱的题材。世界系作品对战争采取了一种规避的态度,而又不得不需要其作为一种抽象意志的背景。
事实上,这种宏大意志的背景化,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对“现实”的逃避。我们在传统的世界系作品中可以发现它们刻意忽略了人与世界相联系的中间环节,需要用额外的设定来找补且一般会留下补不上的漏洞。以往,我们来构建一部文本时,通常认为人与世界之间的普遍性关系链乃是个人-社会-世界,而人认识自我的途径则是社会-世界-个人。而世界系则对“社会”做了一个抽象,更名为“现实”。这一现实并非与角色本身脱离,从结构上来讲,角色需要故事现实来塑造,而从世界系的角度来讲,既然社会的存在被否决而又无法避免其在结构上的定在,不妨将其化作角色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成为了角色的身体部件之一,而与世界的肉体紧密相连。人通过身体的感知和动作与周围世界相互交流和互动,而世界系作品中那身体化的社会——社会化的身体——更进一步,直接支配了世界。本质上,这是对于宏大的客观必然性的一种逆反心理。主体是极端被动着被客体书写的,而这一极端的被动性自然也会运动着生出另一极端伟大的主动意识,也就是这一支配世界的逆反意识,也就是对宏大叙事的控制欲。然而人终究不可支配这宏大的伟力,于是只能转过头去,试图将其自视野中清除。这就是世界系带给日常动画的第一项宝贵财富——宏大叙事之下。
不过既然论述的是日常系的发展过程,我们就会想起我们曾在《溯源》篇中所谈论的海螺小姐。在过去作品中,我们会意识到那些以往的合家欢动画仍然定格于他们的时代,即便到现在这些作品中的日常依旧与古早的日常别无差异——那中欢乐的家庭生活感始种铭刻在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之中,而世界系的作品成为了继承这一范式效果的产物。《星之声》之中的人类都能星际航行了,但依旧还使用着email通信,《不吉波普不笑》中存在操控意识和心灵控制,但也没有像红警里的尤里一样开发出心灵控制器。这种宏大叙事中的超现实与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是世界系改造海螺小姐模式后,赋予日常系作品的另一宝贵财富,其本质是在非日常的世界中刻意营造日常世界中的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日常感。这样的日常或许并不是真正的“日常”,但世界系的正是依靠这样有意构造的日常才得以超脱具体设定,将非日常与日常联系起来。
世界系的“日常”另一个表现维度便是对角色心理的大量刻画,控制世界、拒绝成长、改变命运,其魔幻的剧情发展往往建立在角色内心心理的细腻刻画上。这也回应了我们之前对“情感投射”的关注。世界系自《新世纪福音战士》为始,自《最终兵器彼女》成为广泛运用的叙事形式,在2000~2010年在ACG界是相当流行的,一直到现在我们也能见到不少世界系的优秀作品。有趣的是,这些作品常常能够获得传统ACG受众群体也就是宅圈之外人群的青睐,例如新海诚灾难三部曲和凉宫春日系列等等。不过,世界系身为一种宅文化内部自我意识的体现,这种自我意识却往往并不是大众所能接受的——《天气之子》的批评就来源于此。这些作品其本身的画面表现能力极强,创作者们优秀的画工是这些作品能够被大众所认识的基础,而恋爱故事的普世性也造就了这一点。世界系特有的对恋爱心理的准确而丰富的刻画,让世界系的情感线至少能够令大部分人满意。宏大叙事与私密关系的矛盾所造就的猎奇因素更吸引人关注,这一对立在之后的梦-日常动画中,影响深远。这也是世界系留给日后日常作品的第三项财富。
在日常系之锁上,私小说、海螺小姐和世界系构筑了固定日常动画范畴的三元链环。相较于真正的纯日常系作品而言,它们的日常性不那么强。日常会成为私小说的情感趣味舞台、世界系的叙述要点、但并非日后日常动画的叙述主体。在过去的世界系作品中,虽也有日常与非日常的对比,以便分别展开恋爱与战斗的故事,但二者往往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在悲剧色彩的主导下,非日常(战斗)终将逐渐影响到日常(恋爱),使故事很难维持始终如一的氛围。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分裂出两条路径。一条是非日常的世界与社会的复活,其所缔造出的是以《物语》《夏娜》《超炮》为代表的校园传奇故事。另一条是日常的世界和社会的决死,如《凉宫春日》《横滨购物纪行》《ARIA》之中对世界系作品日常部分的深入刻画,并最终被拉入我们所论述过的梦-日常动画等更加符合我们对日常认知的,真正的日常动画。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