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Serial Experiments Lain“lain is lay”,一些粗鄙和混乱之景——《铃音》精读(一)

《Serial Experiments Lain》简评:

一:“馈赠之日,馈赠之时”

互联网(因特网)在上世纪末初见其形,如幼儿胚胎一般的存在,在电子子宫中逐渐构型成熟,借助电子介质而传播的一串串信息,将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命的形式彻底改变,“馈赠之日”已经将要来临。
而它,就在1999年11:59:59,世纪的最后一秒在三维时间轴上消失,宇宙的膨胀将其固定在2000年。此时,世界上的大部分windows系统的电脑出现严重的bug和崩溃,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事后查明,这是由于日历的变化和部分底层随机代码关联所导致的。此次事件又称“千禧虫”浩劫。

二:“羽绒被”

行星的地核是巨量的铁、镍等金属,伴随行星的自转,它们产生地磁场,其频率被称作“舒曼频率”,而有好事者,在科幻作品中想象存在这样的存在——“舒曼共振”,即星球的意识,在某程度上影响着其上的生命体的认知和沟通。
有古印度的哲学家,认为灵长的意识都连接在一个宁静的湖底,现代的文学家和宗教思想者,称之为“阿赖耶”。即唯识的第八识——“阿赖耶识”。
我等灵长的行星,在这样的大气圈下存活,进食,繁殖,死亡,如同被“羽绒被”一样呵护包裹……

三:“乌鸦,乌鸦”

人的坠落,是自然之理,在高处就会摔下来,就会死。避免身处高处,也就理所当然了。已死之人,在坠落前的风景,由网路而来的讯息,人类抛弃了身体,还是人类吗?或者说,人,到底因为什么成为“人”?

四:“当我是个孩子时,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识像孩子,当我长大成人,就把孩童时期的事情丢弃了”

神,是人的印象的延伸——至少以人为范本的神明是如此。我们看到风、雷、雨,不解其理,无有其症,便以“神”来一概而论。现如今,灵长已经知风解雨,将雷霆束缚,而“网路”又来到我们面前。
因特网的“神明”,要是为它赋予形体,该是怎样?

五:“我,是向外界展示自我的一台机器”

我们的意识存在于他人的认知——这是基本的共识,我之所以是我,是因为我的身份的不可取代。
我是我的母亲的孩子,是我的老师的学生,是我的朋友的朋友,是我的国家的公民……这些身份塑就了现实的我。
但是,在无限广阔的网络上,“我”是随时变化的:昨天是女人,明天是男人,昨天是老人,今天是青年……想要得知一个网络上的人的真实,将之“固定印象化”,是每个人类的固有概念和追求,想要在现实世界中和他人相连理解,只需要几个小时的谈话,而这局限太大,而在网络中,虽然没有了边界,但是伪装、谎言以及与之相对的失礼、侵犯……将我们相互隔绝,使得连接没有可能存在。

六:“只是被确切记录的景色,得以被确切记录的这番景色,它若是虚无的话虚无也莫过于此”

网络是虚假的?
是的。
网络是虚无的?
非也。
我是否在网络中?
是的。
我是否在网络里?
非也。

正如此言——你我如隔镜对望,所见无有不同,无有分别。
Serial Experiments Lain“lain is lay”,一些粗鄙和混乱之景——《铃音》精读(一)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