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们所见,op、ed在大多数的动画中属于“从左到右”“唯手熟尔”的范畴,b站还推出了自动跳op、ed的功能,但是op真的只是一首曲子加mv那么简单?为什么有的op明明歌好听,画面强,却没有让人看完的欲望?为什么有的op就是百听不厌,哪怕画面并不比其他的作品出彩?
相信各位“婆er”自有定论,但是我想要分析的不是“哲学”“形而上”的隐喻,而是从观众的心理预期来判断——
一:目标预设。
正如点开此日志的诸君,大家就是隐含一种深刻内容的期盼,对于这类《攻壳》《不吉》《lain》的观众,并非是为了二次元美少女而观看,或者,至少不只是,我们在潜意识里渴望看到高于“欧派”的上层建筑——也就是一定的文艺范和“冷漠”感,因此大家的心情一开始就偏“安静”,如同“禅定”一般,对于op的时间,也就乐意忽略了。
二:op本身的歌曲出色,和画面配合完美。
1、先声夺人的意境震撼:
在抱着“禅意”和“虔诚”的心境下,《攻壳》的《inner universe》前奏空灵澄澈的俄语美声+“攻壳机动队”的艺术字+城市的遥远辽阔,一下子就将观众的思维进行了洗涤和入侵(ghost~笑)。
2、故事性的op感受:
而《不吉》则是用较为故事性的视角,使得整个op也像是一个完整紧凑的故事,此时不拖后腿的《shadowgraph》相得益彰,一句发问一般的:“can you see the meaning inside yourself?”将一种类似“第四面墙”的隔阂感模糊化。仿佛观众正在经历这个世界的危机。
3、与现实的映照:
《lain》作为一部实验性动画,说实在的,以一部动画的标准来看是不够及格的,叙事混乱,观看体验过于电波,意识流太过僵硬,本来它应该就是被掩埋在“因特网的爱丽丝兔子洞”里的作品——但是现实助它成为了一种奇特的“meme”文化,是的,它粗糙,它怪诞,它无趣,它混乱。但是我们的“互联网”何尝不是?恐怕比《lain》的故事要混乱多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滑稽的荒诞现实主义?
而它的op《Duvet》也是如此,通篇都是滥觞情感的爱情歌曲,和这个互联网伪科学动画究竟关联何在?
而此处就是最大的荒诞主义体现之处:这首美妙动人的op,成为了《lain》的“爱丽丝”,随着它的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爆火,这部无人问津的动画也完成了画龙点睛之笔。
——没有人在乎思想“现实”,我们只要感受“存在”。
于是lain在电子之海中的怒视和彷徨,显像管外的男女的沉沦,终究来到了现实的互联网,配上boa的美妙歌喉,更是黑色幽默拉满。
————————
下一期:剧场版《空之境界》中,改编最好的一部是《俯瞰风景》?《矛盾螺旋》是德不配位吗?浅谈在奈须蘑菇笔下,“人”和“世界”的矛盾冲突——
来自:Bangumi